报告摘要
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第二,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行趋势延续”;“当前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有所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风险隐患重点领域依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我们理解,前一种判断是基于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快于总体;后一种判断是基于外部逆全球化加剧,国内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比较弱。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额同比分别为3.9%和3.7%,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老动能通过销售、投资、土地等环节对经济的拖累仍然比较明显。
第三,关于经济存在的问题,会议指出“这些都是发展转型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高唱中国经济的亮剑”。我们理解,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会在需求侧出现大规模强刺激,政策主要通过跨周期调控、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方式,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落实地方一揽子减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相对应,这将决定中期名义增长特征,对中期经济和资产定价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基本面;其次,短期内仍应有一轮稳增长,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第四,如何稳增长?会议指出“加快全面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储备并尽快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我们理解,存量措施包括加快落实和用好大额财政政策(专项债、中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替换等。这里明确“一批增量政策”更为关键。对微观主体而言,存量政策已有预期,增量政策出台有助于改善边际预期。
第五,重点之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促进社会总融资成本稳步下降”。货币政策是政策空间之一,包括降息、降准、稳定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下调存款利率等。我们在之前的报告《进入新阶段:2024年货币环境中期展望》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第六,第二个重点是“以扩大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7月24日推出的以旧换新专项国债就是以扩大消费为重点,将带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把服务消费作为扩大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的表述,也为服务消费,如文化、旅游等领域留有政策空间。
第七,第三个重点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我们理解,传统产业当前的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新兴产业的问题之一是部分行业供给过剩,产能相对集中。5月8日锂电池“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是这一轮新兴产业产能政策调整的开端;7月9日光伏“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是延续。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防止内卷式竞争,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意味着供给优化将进一步推进,有利于新兴产业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新兴产业的行业结构、价格和盈利预期。
八、第四个重点是“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4月底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地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继续研究储备去库存、稳市场的新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地产和土地的消化和盘活,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慎重把握、扎实推进”。这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收储去库存)的思路。未来是否有增量政策资源更加关键,需要进一步跟踪。对于短期名义增速,新房销售走势是更加关键的变量。
第九,实际上,从7月下旬开始,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已经在陆续出台,包括7月22日的OMO和LPR利率下调、7月24日的支持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专项国债政策、7月25日的MLF利率下调,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也在陆续实施。年中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继续下功夫、再给力”后,预计还会有更多政策持续释放;“一批增量政策”意味着现有定价机制之外还有预期空间。
文本
[1]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行趋势延续”;“当前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有所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风险隐患重点领域依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我们理解,前一种判断是基于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快于总体;后一种判断是基于外部逆全球化加剧,国内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比较弱。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额同比分别为3.9%和3.7%,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动能通过销售、投资、土地等环节对经济的拖累依然明显。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了回升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所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阵痛。
对于经济存在的问题,会议指出“这些都是发展转型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高唱中国经济的亮剑”。我们理解,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会在需求侧出现大规模强刺激,政策主要通过跨周期调控、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方式,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落实地方一揽子减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相对应,这将决定中期名义增长特征,这仍是中期经济和资产定价最重要的基本面;其次,短期内仍应有一轮稳增长,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这些都是发展转型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应对,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美好未来。
会议强调,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优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挖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以改革驱动力促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先导作用,抓紧推出一批成熟、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举措。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基本市场经济制度,防范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公平竞争中加快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会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减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如何稳增长?会议指出“加快全面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储备并尽快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我们理解,存量措施包括加快落实用好大额财政政策(专项债券、中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替换等。这里明确“一批增量政策”更为关键。对微观主体而言,存量政策已有预期,增量政策出台有助于改善边际预期。
会议指出,宏观经济政策要继续增强有效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把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储备和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
重点之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促进社会总融资成本稳步下降”。货币政策是政策空间之一,包括降息、降准、稳定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下调存款利率等。我们在之前的报告《进入新阶段:2024年货币环境中期展望》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我们在《进入新阶段:2024年货币环境中期展望》报告中指出,在自由裁量决策框架下,稳增长目标优先级或将提前,年中政治局会议是重要观察窗口。稳增长的潜在政策空间包括稳定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自律机制降低存款利率、推进LPR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理论上降息存在外部均衡约束,但随着海外央行开启新一轮降息,这一约束将在下半年逐渐松动。
第二个重点是“以消费拉动扩大内需”。7月24日推出的以旧换新专项国债就是以扩大消费为主,将带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的表述,也为服务消费,比如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了政策空间。
会议强调,要以扩大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及民生、促进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扩大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支持文化、旅游、养老、育婴、家政等消费。
第三个重点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我们理解,传统产业当前的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新兴产业的问题之一是部分行业供给过快、产能相对集中。[2]5月8日,锂电池“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是本轮产业新产能政策调整的开端。[3]7月9日,光伏“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是延续。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防止过密竞争,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意味着供给优化将进一步推进。这对新兴产业长远发展有利,也有利于稳定新兴产业的行业结构、价格和盈利预期。
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主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效扶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化”恶性竞争;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第四个重点是“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4]4月底政治局会议表态是“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地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态是“继续研究储备去库存、稳定市场的新政策措施。对消化盘活存量房地产和土地,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慎重把握、扎实推进”。这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收储去库存)思路。未来是否有增量政策资源更为关键,需要进一步跟踪。对于短期名义增速,新房销售走势是关键变量。
会议强调,要继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政策,努力把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结合起来,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地方债务减免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事实上,新一轮稳增长政策自7月下旬开始陆续出台,包括7月22日下调OMO和LPR利率、7月24日支持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国债政策、7月25日下调MLF利率[6],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也在陆续实施。年中政治局会议明确“继续下功夫、再给力”后,预计还会有更多政策陆续出台;“一批增量政策”意味着当前定价力度之外还有预期空间。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外需下滑超预期,海外逆全球化进一步升温,地方债或房地产等领域出现阶段性个别风险,逆周期政策力度超预期,政策认识不到位
[1]
[2]
[3]
[4]
[5]
[6]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