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陆续收到地方监管机构关于理财业务风险的提醒,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农商行被通知在2026年底前完成存量理财业务清理工作。
那么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自营理财业务下滑速度有多快呢?最新出炉的《2024年银行理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量产品规模缩减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上半年城商行理财规模较年初增加271亿元,农村金融机构理财规模仅较年初微降73亿元。不过,从产品数量来看,这两类机构确实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这是宏观层面给我们带来的直接感知。近期,温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盛京银行、齐商银行、新疆银行等5家中小银行相继披露了2024年理财业务半年报。拆解这些理财业务报告,有三个共同点。
市场综述:城商行存量理财产品不减反增
7月3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理财半年度报告》)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余额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72万亿元,增幅6.43%,同比增长12.55%。
从机构类型看,银行理财公司是理财市场余额产品规模增长的主力军,截至6月末,31家理财公司余额产品规模达24.3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约1.86万亿元,增幅8.27%。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将缩减理财规模的中小银行,上半年不仅未实现规模大幅缩减,城商行未偿付产品规模甚至较年初略有增长,农村金融机构降幅亦有限。
据中国金融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非理财公司产品规模为4.33万亿元(占比19%),较2022年末减少1.08万亿元。而截至2024年6月底,非理财公司产品规模为4.194万亿元(占比14.71%),意味着上半年仅减少了1300亿元左右,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左右。
具体来看,剔除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城商行余额约2.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亿元,增幅1.23%;农村金融机构余额9792亿元,仅比上年末减少73亿元,降幅仅为0.74%。
不过从存量数量来看,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量减少确实比较明显。截至今年6月末,城商行存量理财产品数量为8775只,较年初减少471只,降幅5.1%;而农村金融机构存量产品数量缩减至6343只,较年初减少1448只,降幅18.6%。
个案共性:五家中小银行财务管理压力缓解缓慢
温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盛京银行、齐商银行、新疆银行等5家中小银行相继披露2024年理财业务半年报。拆解这些理财业务报告,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余额比上年末有所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很慢,减少的幅度很小。
截至6月末,温州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合计552.3亿元,较上年末的553.85亿元仅下降1.55亿元;
截至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合计491.18亿元,较上年末501.01亿元减少9.83亿元;
截至6月末,盛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389.06亿元,较上年末的390.44亿元小幅下降约1.38亿元;
截至6月末,齐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18.49亿元,较上年末的120.82亿元仅下降2.33亿元;
截至6月末,新疆银行未偿还产品余额仅为35.11亿元,较上年末的35.2亿元仅减少0.9亿元……
二是产品线较为单一,三家银行均仅发行了固定收益产品。
截至6月末,盛京银行存量产品129只,其中公募127只,占总规模的99.6%;私募2只,占总规模的0.4%,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截至6月末,齐商银行存量产品40只,全部为固定收益公募;
截至6月末,新疆银行存量产品29只,全部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除固定收益类产品外,温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现有的产品货架上还包括混合类产品;
截至6月末,温州银行存量产品343只,按投资性质划分,固定收益类产品320只,占比98.55%;混合类产品23只,占比1.45%;
截至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存续产品137只,按投资性质划分,固定收益类产品130只,占比90.53%;混合类产品7只,占比9.47%。
第三,穿透后产品的资产持有相对保守,但不乏股权相关资产试水。
上述五家银行中,温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盛京银行、齐商银行均披露了穿透后的产品资产持有情况。
分析这四份报告,穿透后的四家银行的持仓均相对保守,主要集中在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同业拆借和返售、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上。
亮点在于,四家银行均对“其他资产”进行了配置。需要指出的是,齐商银行将“其他资产”定义为“QDII代客境外理财投资”,广州农商银行将“其他资产”定义为“公募基金”,盛京银行将“公募基金及QDII代客境外理财投资”纳入了“其他资产”中。
具体为:温州银行存量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投资于QDII资产的比例为0.92%;广州农商银行存量产品投资于其他类型资产的比例为6.15%;齐商银行存量产品投资于其他类型资产的比例为1.2%;盛京银行存量产品投资于其他类型资产的比例为1%。
上述中小银行中,仅广州农商银行和盛京银行在其产品中配置了权益类资产,分别为股票和股权:广州农商银行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4.18%,盛京银行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1.1%。
观望者现状各异:放弃发新还是争取牌照?
《理财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78家银行机构、31家理财公司共计发行新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总额33.68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239家银行机构、31家理财公司存量理财产品4万只。结合两组数据,可以推断,今年上半年可能有61家银行停止发行新理财产品。
此外,与今年年初数据相比,仍有自营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也在减少,退出市场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与一年半前的2022年末相比,共有32家农村金融机构、6家城商行放弃自营理财产品;其中,今年上半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减少了19家。
事实上,银行理财市场早已呈现“马太效应”,仅有约10%的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占到整个市场规模的80%以上。根据《理财半年报》的数据,目前31家理财公司共管理24.33万亿元的存量资产,占整个市场规模的85.31%。
一个现实是,受制于人才储备不足、体系和技术能力欠缺、市场规模较小等客观条件,部分中小银行早已放弃自营理财业务,转而从事代销业务。但也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将理财业务能力置于整体理财板块之下考虑,较早培育出自营理财净值能力,相关产品颇受行内零售客户欢迎。
长三角地区一家农商银行分管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副总裁向中国证券报透露,该行自营理财已完成净值化转型,类型不仅有固定收益,还有混合、权益类,其中权益类配置是通过FOF模式。对于理财公司牌照,该负责人坦言,“不想放弃,一直在努力跟监管部门沟通。”
此前,招银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多数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难度较大,应抓住理财产品销售尚未向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建立完善代销体系,培养专业产品经理和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代销业务,把自己打造成“理财产品超市”,抓住大理财市场机遇。
据证券时报记者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中,仍有19家银行未取得理财公司牌照,总资产规模大于5000亿元的银行仍有8家,包括上海农商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贵阳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长沙银行、兰州银行。
其中,已有至少7家银行公开宣布加入申领理财公司牌照的行列。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18年,顺德农商银行、重庆银行、长沙银行、吉林银行宣布拟设立理财公司;2019年,威海市商业银行、朝阳银行、甘肃银行宣布申请设立理财公司;2021年,西安银行、贵阳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均表示将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2022年,成都银行、齐鲁银行等机构宣布加入申请大军。
近日,西南证券杨杰锋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4年6月,在商业银行自营模式下,非持牌理财产品规模平均每月缩水约1.17%。该团队以2023年至2024年6月非持牌理财产品规模平均缩水量进行线性外推,并表示,预计2026年底非持牌理财产品剩余规模为2.38万亿元。
研报分析,27家理财公司(不含合资理财公司)成立时理财产品余额均超过1000亿元,而目前,仅有上海农商银行达到这一规模(截至2024年6月,该行理财产品余额约1840亿元),其他非持牌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均不足1000亿元。
开源证券援引去年年报数据称,截至2023年末,上海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成都银行、中原银行的理财规模均超过600亿元,未来监管或将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理财公司的理财业务,上市银行中,成都银行、长沙银行或仍有一定的获批可能性。
刘小友谢忠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