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不再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原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海龙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此前,上汽集团已完成“换届”,陈虹达到退休年龄卸任,王晓秋接任董事长一职。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今年也都经历了人事变动。最新的例子是7月11日,东风集团成员陈斌毅出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蔚来汽车、神龙汽车等其他车企也出现高管变动。公开报道显示,今年车企高管变动次数已超60次。
除了退休年龄,业内人士认为,在“价格战”激烈的当下,提振销量、发展智能驾驶成为不少车企人员变动的“重中之重”。此外,一些“边缘化”车企也因人员调整而受到外界关注。比如,近期就有报道称宝能集团高管加入众泰汽车,并占据多个关键岗位。对此,众泰汽车证券部回复记者:“因正处于半年报披露期,暂不接受采访。”
“行业已进入激烈竞争时代,汽车企业通过内部改革、组织优化,在史无前例的内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宏告诉记者,在此情况下,汽车企业高管必须不断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能者上,庸者下”。
数十名高管进行了深入变革
7月18日,上汽集团宣布,陶海龙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相关信息显示,陶海龙出生于1968年,拥有30余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长期任职于上汽大众品保部、制造部,还曾担任上汽乘用车品保部执行总监、副总经理、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对于陶海龙重回上汽大众,上汽集团表示,“将进一步促进各方融合共赢,带领公司加快构建打通上下游的汽车新产业生态链;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奥迪、大众品牌向新能源的转型升级;高效敏捷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汽大众汽车销量达51.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近6万辆,同比增长80.4%,而上汽奥迪销量近2万辆,同比增长一倍。
记者注意到,在陶海龙执掌上汽大众之前,2023年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的贾建旭已于近日升任上汽集团总裁。公开信息显示,贾建旭曾相继执掌延锋汽车饰件、上汽大众等知名企业,被外界认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对合资车企的短板也认识清楚。
在上汽任职期间,贾建旭还获得了丰富的海外业务拓展经验,曾任上汽卢森堡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上汽欧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上海汽车工业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具有全国视野和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
进一步分析显示,今年以来,一汽集团与东风集团“人才互调”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例如7月11日,一汽集团宣布陈斌出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据悉,他是继徐平、邱先东、雷平之后,第四位调入一汽集团的“东风”高管。
“对于国有车企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车企需要尽快适应市场对新技术、新车型、新业态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有相关背景的高管来推动这些战略的实施。利用高层的人员调整来推动内部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车企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同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张宏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汽集团、东风集团等国内龙头车企,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企、合资车企的高管变动也较为频繁,如新能源车企中,蔚来、英维塔等高管变动备受市场关注。
7月5日,蔚来宣布,冯炜因个人及家庭原因辞去CFO职务。同时,公司董事会批准晋升财务高级副总裁曲宇为新任CFO。据悉,冯炜在采埃孚集团工作五年多,曾就职于光大证券、中金公司担任行业分析师,2019年加入蔚来。
不仅如此,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神龙汽车等合资车企今年也迎来了“换帅”。最新的例子便是神龙汽车。7月15日,神龙汽车召开干部宣讲会,推荐宋汉明出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而此前这一职位的掌舵人正是日前升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的陈斌。
智能驾驶与营销成调整“主战场”
比如,早在今年1月,哪吒汽车就因营销高管调整而引发关注。当时,一份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人事任命文件在网上流传,涉及哪吒汽车营销公司13名高管,内容涉及任命张勇为营销公司总裁、任命周江为营销公司常务副总裁等。
哪吒汽车“砍”营销架构的背后,是其2023年销量大幅下滑。公开数据显示,哪吒汽车2023年交付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对此,哪吒汽车CEO张勇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哪吒汽车2023年表现不佳的原因包括“新旧产品切换衔接不好,节奏混乱”、“沟通方式陈旧,好话说不出来”、“营销总部集权,管理薄弱”等,并表示“2024年再出发”。不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哪吒汽车交付53770辆,少于去年同期的62417辆。
对于多家车企销售体系高管做出的调整,张宏分析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销量已经成为车企最直接的考核指标。
“车企采取的营销模式是拉动销量增长的关键环节,应对营销模式的变化,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来管理,因此现阶段智能驾驶、营销等这些领域的高管变动较为频繁。”张宏告诉记者。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民众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升,智能驾驶逐渐成为购车的重要因素,2024年将是智能驾驶加速产业化元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车企智能驾驶领域人事变动或将持续。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竞争的焦点在于智能网联,而智能驾驶又是智能网联的核心。”张宏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智能驾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智能驾驶人才的变化与目前整体汽车行业以及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是一致的。”
行业“内卷化”加速人事变动
在行业“价格战”的大背景下,除了销量普遍承压外,新能源车企盈利难、燃油车企市场份额萎缩、合资车企优势不复当年,成为行业三大典型现象。在此背景下,车企高管变动愈发频繁。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不仅是高管,今年上半年不少车企都经历了人员岗位调整。今年4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员10%。据悉,特斯拉中国的裁员比例也不低,销售部成为“重灾区”。
引发外界担忧的是,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车企高管更迭风潮是否还会持续下去。
“未来的竞争将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加速变革创新阶段,而燃油汽车仍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利润丰厚,新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变化不确定性加大,车企高管必须不断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能者上,庸者下。”张宏说。
而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新能源车企,张宏表示,新能源车企要借鉴成熟企业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如何把握市场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同时,新能源车企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背书,“如果资本市场不认可其业绩,也会导致高层的人事变动。”(第一财经记者 方超 石映菁)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