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张哥从事房地产行业20年了,对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我不是所谓的“专家”,但我会用我20年的实践经验来解答大家的疑问。
1980年,香港一套房子的平均价格是6000多港币,相当于不到2000元人民币(汇率0.28),同年,广州第一个商品房东湖新村推出,售价2500港币,相当于700元人民币,被抢购一空,北京第一个商品房项目推出,团结湖北两栋楼,统一售价400元。
如今香港的均价在20万港币左右,也就是不到20万人民币,如果单看港币,只涨了30多倍,但是如果考虑到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已经涨了100多倍,房价涨了70多倍,但是还是不如香港,这有点奇怪吗?当然,北京的房价涨得更多,团结湖北现在的均价是7万多人民币,涨了不到200倍。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香港人一直热衷炒楼,其实不然。1984年以前,香港楼市并不太热,尤其是80年代初,楼市还在下跌。这主要是因为“中英谈判”,谢丽尔夫人在离开大会堂时倒下,让英港两地民众对未来不抱希望。再加上那几年国际局势动荡,包括两伊战争、石油危机、马岛战争等,导致香港楼市低迷。
他们当时对广州东湖新村的炒房热情并不高,更多的是想给内地的亲戚买房自住,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那时候炒房的概念还不多。
这从当时香港的房价收入比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香港的平均工资已经有三千分之二港币了,至少不低于平均房价,但当时大家就是觉得房价贵,所以买房的人不多,房价也炒不上去。
香港楼市真正崛起大概是在1985年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1997年,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回归政策实行了50年没有变,香港人心态也比较稳定;二是港币与美元挂钩,实行7.8的联系汇率,避免汇率波动;三是内地改革开放的红利,香港也借机大发展。
在这波大行情中,香港楼市只有在1995年出现过小幅崩盘,但并不严重,跌幅只有10%。主要原因是政府严打炒楼,英国投资者抛售股票,携款离开香港。但这只是小规模冲击。1996年,香港房价飙升50%,震惊了每一个经历过的人,让数十万炒房者陷入困境。
具体我就不说了,当时北京最大的中介都是港台的,以李大兴、九鼎轩为首,经常编造港台炒房的故事。不过这些事情有些不宜说,以后再说吧。以后再说。
1997年的时候,香港楼市达到顶峰,均价6万港币,相当于6.5万人民币(汇率1.07),那一年香港人的平均工资达到了1万港币,跟房价1:6的比例,跟现在的北京房价差不多,差太多了。再加上当时香港的人均GDP也是2万多美元,跟北京现在的GDP也差不多。所以前几天有一个香港老前辈跟我聊天说,北京肯定会重蹈香港覆辙,房价至少会跌50%以上,因为香港当年跌了70%。
这家伙当年买下大名鼎鼎的“太古城”,97年的时候均价就到9万左右,经过一轮轮下跌,到03年跌到2.8万,绝对的下跌。
2003年,非典疫情重创香港楼市,但危机很快过去,6月份起一切恢复正常,全国各大城市及香港楼市均开始回暖。
北京有个开发商,也叫“钓二爷”,具体名字我就不说了,他主要炒地,也炒房子。
此人当时说,他在上海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去香港抄底,不管什么房子,有多少钱,全部买下来,这个老人感觉就像《花城》里的亚叔,都经历过风风雨雨,能根据经验判断周期。
我不记得这家伙为什么跟我们说这些,他也不是故意招我们,可能就是想炫耀一下。不过我老板当时在北京干的挺好,对香港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当时在北京买了房子,单价才4000/5000,我干嘛要去香港炒几万块钱?感觉有点像找死。
但后来那个人真的去了,据说他借了几千万,加杠杆全押,然后赚了好几个小目标。但后来他也说,还是在北京买比较好,因为价格涨得比香港多,至少是两倍。但内地金融管控太严,如果加上杠杆,收益没有香港高。
顺便说一句,那个跟我说北京房价要跌的香港人,现在已经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我很佩服他,这说明他不是空谈,而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认为我们不能只用几个数字来判断市场,因为我们总能找到相似之处。要预测趋势,我们必须综合比较当时和现在的各种因素,包括政策、金融和国际形势。我对中国和北京持乐观态度。我不会卖掉我拥有的几套房子。反正我在向他们收租金。别担心,让子弹飞一会儿。我认为这是知行合一……
买房就能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选对房子,避开陷阱,才能享受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