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 集体涨价,消费者不买账,车市价格战要偃旗息鼓?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期,关于奔驰、宝马、奥迪退出价格战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虽然还未公开宣布,但各家4S店的报价已经体现出这一点。

以宝马为例,全国多家4S店均进行了价格调整,宝马i3裸车价由19万元上涨至20万元,涨幅约1万元,i5售价也回调逾1万元。相比之下,汽油车价格也有所回升,但涨幅没有电动车那么大。

奔驰、奥迪等品牌的终端价格也在上涨,部分奔驰经销商表示,已经收到了涨价通知。

消费者对于BBA涨价举措显然持批评态度,有的怀疑这是豪华品牌强行订货的策略,有的则更为极端,称以前降价时会多对比,现在涨价了就不会买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BBA降价的本意是为了拉动销量,实际情况是价格是降了,销量却没涨,还打击了经销商的积极性,让人有一种两败俱伤的感觉。

既然不能保证销量,那就必须保证利润,这或许才是BBA涨价最现实的考虑。

价格与产量的权衡失败

从销量来看,奔驰、宝马、奥迪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均未达到预期目标。

宝马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宝马品牌上半年全球共交付汽车109.65万辆,同比增长2.3%,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跌4.2%至37.59万辆。

奔驰在华交付汽车35.26万辆,同比下滑近6%,尽管二季度受降价影响在华销量上涨10%,但上半年整体销量仍呈下滑趋势。

奥迪尚未披露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

除三大一线豪华品牌BBA外,其他二线豪华品牌的销量更是不尽人意。

BBA 集体涨价,消费者不买账,车市价格战要偃旗息鼓?插图

沃尔沃上半年在华交付汽车7.82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数百辆;凯迪拉克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6.22万辆,同比下降28.40%;捷豹路虎上半年在华销售汽车4.74万辆,同比下降9.34%;林肯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2.8万辆,同比下降15%。

为提振销量,“BBA”多款车型上半年价格大幅优惠,部分电动车价格大幅下降。数据显示,今年5月豪华品牌优惠幅度较大,奔驰、宝马、奥迪优惠幅度分别为18.6%、25.7%、26%;沃尔沃、奇瑞捷豹路虎优惠幅度更高达33.4%、41.6%。

尽管奢侈品品牌终端大幅降价,但仍难以改变销量下滑的事实。

在此情况下,宝马宣布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经营质量,支持经销商稳中求进;奔驰也表示将改善产品供应和市场释放,推动下半年汽车板块销售。

早在5月份,宝马为了减轻经销商负担,已经向经销商提供了大幅的补贴减免政策。

奔驰也陆续给经销商发放补贴,总额超过20亿元;奥迪称,经销商每销售一辆汽车,将给予车价2%的补贴。

应该说,华晨宝马之所以不再打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经销商的压力,之前保时捷就被百德利、新丰泰、美东汽车等经销商集体逼停,拒绝交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销商亏本卖车根本活不下去。

此前,卡宴动辄加价20万元,加选配配置则需24万元。然而2023年,保时捷彻底崩盘,降价幅度超过10%,Macan降价幅度超过20%。即便如此,保时捷销量仍持续暴跌,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2.96万辆,同比下降33%。

或许是吸取了保时捷经销商的经验,华晨宝马给经销商提供了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政策,以缓解业务压力。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车企不直接卖车,最终出口还是要靠经销商,是一个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

价格上涨只是开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奔驰、宝马、奥迪的涨价更像是豪华品牌对市场的宣战,毕竟降价是为了卖车,销量却没涨,这是两败俱伤,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方式难以为继。

BBA 集体涨价,消费者不买账,车市价格战要偃旗息鼓?插图1

尚待观察的是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目前,BBA失去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所取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文捷、理想、蔚来等高价位品牌。文捷就很有代表性。据文捷官方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上市以来,文捷累计订单量已突破10万辆,5月交付量达15875辆。其中,文捷M9无论车身造型还是能量形态,都已连续9周稳坐国内50万元以上车市销量冠军宝座。

理想汽车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0000辆,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一;蔚来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87426辆,同比增长60.2%。至此,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0000辆,成为高端纯电动市场首个交付量突破50万辆的中国品牌。

说白了,奔驰、宝马、奥迪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仅是电动化、智能化等产品层面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中国用户消费心态的变化。

尤其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越往上走,消费越感性。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除了产品力,豪华品牌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价值认同。比如新势力提出全新用车理念,理想主打“老爹车”,文杰依靠华为的技术赋能牢牢锁定了一部分忠实粉丝。就连李想、余承东也凭借犀利的语言、激情的演讲、独特的个性,成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

放眼传统汽车品牌,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当然,传统汽车品牌里的人也开始“下海”短视频、直播,比如长城魏建军、吉利李书福、奇瑞尹同跃、长安朱华荣,但BBA的哪些高管也是这么做的呢?

理想MEGA遭遇挫折,李想迅速做出调整,包括调整价格、裁员、降低销售目标、调整公司架构等,经过一系列的综合努力,销量很快恢复。BBA谁能有这样的实力和速度?

现在,不只是汽车产品的定义在变化,各个方面都在变化,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高管营销,以及销售渠道的不断调整。客观来说,BBA需要正确看待中国汽车市场的这种全方位变化,理性看待销量萎缩的事实。

或许BBA已经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打价格战是没有用的,还不如直接涨价,至少能稳定经销商。

这将是价格战结束的开始。下一个涨价的会是谁呢?

人民汽车评论

此次BBA联手退出价格战,标志着合资品牌已经调整了市场策略和经营目标,由销量导向转向利润导向,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现在的问题是,不追求销量增长,就得维持现有规模。下一步怎么办?大戏还在后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