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湖北省首个“住房合作社”项目开工建设,武汉市青山区二十一街134户居民拆除旧房,建起新楼,建设方为区属国有企业。记者了解到,“住房合作社”模式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合作改造危房,实现以旧换新。这一改造模式被当地居民称为当下“上策”。
据当地媒体报道,21街一名居民称,在此模式下,他家面积近70平方米的旧房在支付了25万元差价后,改建成了面积85平方米的新房。据了解,到明年年底,青山区21街将有134户居民搬回新居。改造后的32层住宅楼共有240套住房,除了安置这134户搬回的居民外,剩余的房屋将上市出售,以平衡建设成本。
武汉市住房和城乡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住房合作社”模式是对国家传统大拆迁模式的有力补充,也是危旧房改造的新探索。
此前,杭州旧区改造业主自筹资金模式也曾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与武汉“住房合作社”模式下的首个建设项目不同,杭州旧区改造实施的模式是大部分资金由业主自筹,业主与政府共同委托开发公司代建。例如,杭州浙江工业新村改造项目,旧区改造业主自筹资金,整个小区花费约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约4.7亿元,占比89%,其余资金由政府专项资金解决。
和一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创新模式是住房供需变化的新兴产物,更加符合当前房地产及城市更新市场环境,缓解了房企新增投资萎缩与老旧小区居民迫切改造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各方共赢。
罗宇强调,目前各地推行的模式多偏向危房改造,适用范围有一定门槛,是否也能适用于城中村改造有难度,比如权属关系复杂、违章建筑多等。因此,像武汉这样的“住房合作社”模式可能更适合被认定为危房的老旧小区改造,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今年前5月8地工程开工率超5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
据各地区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26万个,分地区看,江苏、山东、河北、辽宁、浙江、上海、湖北、重庆等8个地区开工率超过50%。
总体来看,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取得积极进展。不过,记者也注意到,2024年前5个月,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各地小区开工数、建设率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截至5月底,江苏省新开工小区982个、开工率94.8%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紧随其后,新开工小区3269个、开工率81.0%;河北省位居第三,新开工小区869个、开工率78.5%。新开工小区超过1000个的地区有6个,分别是山东、湖北、重庆、河南、四川、湖南。
但也有一些省市老旧小区改造进展缓慢,开工率较低,如广西、宁夏、山西、西藏等地虽有一定的开工率,但均在20%以下,海南、青海的开工率则均为0%。
李宇嘉分析,开工率与项目前期规划的成熟度、当地政府筹资准备、项目更新过程中的具体推动因素等息息相关。“城市更新项目涉及规划、主体确定、筹资等诸多复杂环节,程序冗长,部分项目因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难以顺利开工。这些地区开工率偏低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居民参与等方式推动更新项目落地。”
“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围绕解决三个问题,即资金来源、资金回笼、谁来搞改造。”罗宇分析,资金来源解决前期调研、拆迁补偿、报批建设等资金投入问题,除业主自筹资金外,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很重要。开发主体的选择,是解决项目由谁来实施、谁来推动,确保项目能落地,是项目可行性的关键。从目前已经开展的试点来看,更多倾向于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参与的空间有限。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现有的政策法规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优化,罗宇认为,后期政策制定可围绕业主投入、政府支持、实施主体、改造综合受益四个方面,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并充分考虑调动社会资金,例如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商品房,一方面可以调动市场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实现改造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