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长城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近几年在市场推进上遭遇困境,外界对长城汽车褒贬不一,但在长城汽车内部,坚持与改革从未停歇。
在经历了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下滑之后,在愈发内向的中国汽车市场,长城汽车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长城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长城汽车本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8亿元,同比增长近18倍。
销量方面,一季度销售新车27.53万辆,同比增长25.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92万辆,较去年同期销量翻番;海外销量达9.28万辆,同比增长78.51%。
仅用一年时间,长城汽车的财务和销售业绩就恢复正常。魏建军在股东沟通会上表示,这是长城汽车坚持长期主义的结果,包括组织架构改革、商业模式转变,以“扬长避短”为目标。
展望未来,魏建军认为:“2024年到2026年这三年,汽车行业的竞争强度不会减小,长城汽车必须坚持长远发展战略,面向未来。”
坚守市场基础
市场层面,长城汽车将继续发挥海外出口和坦克、皮卡、SUV等领域的根本优势;面对电动车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今天,长城汽车将坚持“少亏、微亏、不亏”的态度,在合规和自负盈亏中实现长远发展。
从长城现有的基础来看,魏建军、长城汽车副总裁石庆科、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均表示对长城的产品充满信心。
李瑞峰表示,长城汽车目前已全面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路线,并形成了以混动四驱Hi4、Hi4-T技术为支撑的产品矩阵,这些技术已在哈弗、威、坦克等品牌上全面应用,并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而对于欧拉品牌相对薄弱的盈利能力,长城汽车仍将坚持既定的“女性化”品牌定位。对于长城汽车而言,利用欧拉品牌展现集团对纯电动(BEV)路线的坚持,以鲜明的品牌标签强化用户认知,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根据规划,今年欧拉品牌将在现有产品线基础上推出A0、A、C三款全新车型,并将迭代好猫等车型。
对于长城全新坦克品牌,李瑞锋认为:“虽然市面上箱型车越来越多,但长城并不担心市场被抢走。”他还列举了长城在硬派越野领域的六大护城河,包括“长期专注SUV的品类护城河”、“率先进入硬派越野市场的品牌护城河”、“从上到下建立完整产品布局的品牌口碑”、“多年来高销量对Hi4-T技术的市场验证”、“中东等海外市场的市场认可”、“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生态验证”。
对于坦克品牌,魏建军也补充道,坦克品牌主打纯越野路线所开创的细分市场,并不是其他品牌可以简单模仿的。他举例说,高强度纯越野车型追求的是轮子上更慢的速度。传统越野车的最低车速要求低至2.7km/h,但电机的特性在低速时无法实现扭矩提升,电机的瞬时大扭矩只能实现坡道冲刺,脱困时可能会带来危险。对应用场景细节的追求,让坦克品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今年年底,旗舰车型坦克800也将亮相。
魏建军还呼吁将越野品类划分为“高强度纯越野、泛越野、城市四驱”三大类,以此推算,长城汽车在越野品牌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布局。在他看来,“方盒子”只是代表造型潮流,并不能简单代表一款越野车。
对于海外市场,史庆科提到,提升海外市场基础和市场份额是长城汽车加强海外建设的原则。目前,在“一个长城”战略下,长城汽车已实现五大品牌全部海外拓展。
长城汽车除了将新车型引入拉美、中东、东南亚等主要销售市场外,还在积极研究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政策和产品策略。
在魏建军看来,出海也是长城的底气和实力。而这份自信的前提,是长城在海外拥有多品类产品矩阵的优势。由于大部分海外市场对于新能源发展的态度远不如国内坚定,长城目前涵盖皮卡、SUV、HEV等多品类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依然具有优势。长城的测试标准也足以应对世界各国的考验。未来进入更多海外市场时,长城只需要做简单的适配开发即可进入。
数据显示,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累计销量达31万辆,股东大会上魏建军透露,长城汽车2024年的出口目标是“保证40万辆,争取50万辆”。
长城汽车是否也在开发自己的全链条?
技术层面,长城汽车总裁穆锋、长城汽车CTO王元利、长城汽车产品智能副总裁吴惠晓、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宝在发布会上进行了进展汇报。
王元利表示,长城汽车目前已具备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能力,在技术中心,长城汽车将建设中国品牌首个气动声学风洞实验室,最高可模拟风速300公里每小时,比12级大风快近3倍,是国内唯一的风洞实验室。
在整车设计方面,长城技术中心拥有70余名造型设计师,其中40余名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主机厂。除了造型团队,还有科学的造型流程,可以同时对15款产品进行造型工作。无论是多主题造型,还是设计冻结,都会通过评审择优,并通过物理模型仿真、VR虚拟化、实车技术评审等手段与用户共同创作。未来,长城还将在欧洲建立第二个造型中心。
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刘宝介绍,长城汽车已经完成新能源核心产业链布局,包括电池电芯模组、半导体核心部件、混动配置、三电技术等,长城已形成闭环技术产业布局,并自主研发。在快充技术领域,4C已经完成,6C超充电芯已经在实验中,下一步固态电池也在研发中。在电驱动方面,长城即将推出800V电驱动一体机产品,并推出自主研发的碳化硅模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Hi4技术是长城汽车在混动技术领域的一大成果,是目前最省油、动力最足、最安全、驾驶体验最好的SUV、皮卡、越野车混动技术。该技术是一套与底盘相结合的智能电混驱动系统。Hi4是目前最安全的双电机四驱混动系统,通过电机与底盘的融合,保证起步不打滑、转弯不甩尾,前后轴保持50:50的比例。目前,该技术已引入泰国等海外市场。
在智能化领域,吴慧晓展示了长城汽车智能座舱目前的研发方向和成果,展示了端侧全景声及3D环绕声处理、开放的小程序开发生态、多元化生态的“司机”互联功能等。据悉,长城汽车OS座舱系统获得了德国莱茵TÜV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颁发的行业首张基于多屏交互的智能座舱畅通性能认证证书,并被评为“满足智能座舱畅通性能认证实施方案卓越要求”。
穆锋还补充道,长城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是基于其在整车五大领域(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座舱域、智能驾驶域)全产业链的自研能力。比如下一代产品的智能底盘,是长城全线控刹车、线控转向的下一个迭代,包括线控悬架、线控动力、线控架构。这不仅是完整的智能驾驶模块,更是长城真正意义上的全原子自研架构。
除了拥有连接全领域的控制器、应用生态和工具链,王元利还介绍,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长城还拥有210多个仿真软件系统,涵盖性能仿真、软件设计、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造型设计等。此外,长城还利用AI赋能研发,除了已经研发的CSEE智能驾驶一体化大模型,还在开发标准大模型、知识大模型等。
由内而外的转变
整个沟通会,投资者提及最多的品牌依然是威派。这个以长城汽车董事长姓氏命名的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其市场动态也被市场视为长城汽车冲击高端的方向。但从市场结果来看,在长城汽车五大品牌中,威派尚未形成鲜明的品牌影响力。
对此,魏建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魏品牌的产品力其实一直都不错,特别是去年依托混动和智能化的资源,魏品牌目前在同级别市场的竞争力是一流的水平。”但魏建军也表示,追根溯源,长城现在的问题是不太会买车。
这就是为什么长城汽车需要从内到外进行全面转型。据李瑞峰介绍,长城汽车目前正在重构内部模式,打造“小前台、强中台、大后台”的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从强化中台入手,增强内部技术经理与市场的直接沟通,是长城汽车去年开始做出的尝试和转变。
除了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进驻各类社交媒体与用户直接沟通外,长城还将目光投向了渠道端沟通。
魏建军表示,跨界造车的进入、向电动化转型,给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管理模式的变化,也给传统汽车的营销、渠道层面带来冲击。
以经销商为例,近年来,不少传统4S经销商纷纷关店,高成本运营下,市场不愿投入、不愿承担风险,加之长城汽车近几年的高端化转型,导致原本在哈弗品牌营销上相对固定的经销商信心不足,难以适应30万元的市场销售能力。渠道端反应迟缓成为长城汽车近期在一线城市失利的一大原因。
借此机会,长城正计划全面打造直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为蔚来等高端品牌提供高端服务和售后体验。魏建军表示,长城智选在五一假期已在19个城市布局33家门店,效果良好。
在营销方面,通过直销的建设,长城的技术团队也能够更好地直接接触一线用户,传达用户的需求,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向用户传达长城各个品牌的价值。
此外,魏建军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程度也成为现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自2月份他亲自加入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与其他车企高管互动以来,魏建军正在逐渐改变过去专注于技术的形象。
尽管魏建军称,他认为自己在直播带货领域还处于“初试”阶段,目的是为了给其他管理层做出更好的榜样,让管理团队也能触达用户,但无论是股东沟通会全程轻松幽默的演讲表现,还是自嘲式“抢话筒”的魏建军,一反往常严肃的形象,日益向“网红高管”的形象转型。
不过魏建军也提到,在团队内部,直播和社交平台都是与公众建立直接沟通的手段。对于长城队来说,他希望团队努力成为“优质网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