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据多家机构统计,近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已跌破1.9%。收益率下跌后,二者管理规模出现分化。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增加,今年以来暴增2.4万亿元。但现金管理产品规模已连续三个月下降,较去年底下降约8700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规模增减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大幅增长,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将更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无形中带动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另一方面,市场上一些“变现组合”也更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这也成为货币市场基金增长的动力之一。此外,季节性波动、监管要求等因素也是现金管理型理财与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分化的关键。
现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降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一般被视为现金管理工具,用于管理“活现金”。今年以来,二者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均跌破1.9%。
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现金管理产品近月平均年化收益率1.87%,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6月仍未止跌。据华宝证券研报,2024年上半年,现金管理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2.07%,同比下降23BP。截至6月30日,现金管理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88%。
记者整理的数据显示,在有统计数据的1656只现金管理产品中,760只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9%以下,占比约45%。 年初时,超过九成产品的收益率在1.9%以上,不少产品收益率超过7%。
部分产品收益率较年初下跌近一半,如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产品D类份额,1月中旬7日年化收益率约4.44%,但7月14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07%。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在快速下滑,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截至7月4日,372只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59%,较年初出现明显下滑。
记者统计,截至7月14日,全部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跌破2%进入“1”字区间,仅4只货币基金仍维持在2%以上,另有8只产品跌破1%,最低甚至跌至0.17%。而今年初,超过八成产品的收益率都在2%以上。
其中,规模近7500亿元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月13日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464%;而今年年初,其7日年化收益率曾高达2.4%。除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外,几只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货币基金,7月13日7日年化收益率也普遍在1.5%左右波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货币市场基金和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底层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开元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成翔在研报中分析称,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金配置的存款以同业存款为主。由于同业存款期限在1年以内,不少银行年初以来纷纷偏好6个月以内的短期同业存款,通过不断“展期”来加快重定价节奏、降低成本率。此外,同期限、同档次同业存款报价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刘成祥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受到“手工贴息”禁令的直接影响,与货币市场基金不同,理财产品不仅包括同业存款,还包括协议存款和少量的通知存款,这两类存款的贴息幅度相对较大。
尺度分化
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货币市场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在收益率下降后分别有所增加和减少。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持续增加。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5月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为13.67万亿元,今年以来新增2.4万亿元。不过,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规模却逐月下降。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余额达7.66万亿元,已连续三个月下降,较去年底减少约8700亿元。
一位银行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理财机构的资金。部分理财产品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会在底层资产中配置货币市场基金。今年以来,受“手工补息”禁令、存款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不断扩大。如果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带动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
此外,货币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也与近期热销的“零花钱套餐”有关。从去年开始,为规避快速赎回1万元上限,货币基金或现金理财的“零花钱套餐”服务便进入市场。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产品设计时存在系统对接问题,“零花钱套餐”关联的底层产品多为货币基金,现金理财产品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货币基金的增长。
他说:“事实上,有迹象表明,去年上半年,一个规模在扩大,而另一个规模在缩小。”
从收益率来看,现金管理产品的优势在逐步减小。据华宝证券研究团队统计,截至6月30日,现金管理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88%,较上周上升3BP。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1.74%,较上周上升6BP。现金管理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差距仅为14BP。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差距的缩小将进一步降低现金管理产品的吸引力。
除了上述因素外,规模分化可能还与监管要求、季节因素等有关。
“按照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当对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的现金管理产品实施规模控制。”普益标准在报告中认为,截至4月末,全市场现金管理产品余额已超过8.5万亿元,可能已经非常接近监管层设定的规模上限,短期内没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此外,6月中旬,受季末理财资金回笼扰动,各类理财产品余额普遍回落,其中现金管理产品跌幅最为明显,加速了该类型产品的下行趋势。
现金管理及其背后的理财市场下半年将如何走向,业内对此仍存在分歧。
“下半年理财规模增速或有所放缓。”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由于存款不再计息,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理财收益率或将大幅下降,规模增速有望放缓。预计2024年底理财规模在30万亿元左右,下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或将降至2%出头,需下调理财投资收益预期。
不过,也有部分机构持较为积极的看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在研报中预计,2024年6月理财规模将萎缩1.12万亿元至28.59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将萎缩8600亿元,降幅低于此前预期。
明明认为,主要原因是大银行季末回表规模不及预期,这说明停止人工付息对大银行的影响或已逐渐消失,7月在理财分批冲量、存款利率下调等影响下,理财规模预计增加约1.7万亿元。
国盛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逐步下降,但受摊余成本估值、信托平滑调整机制、资产期限较短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净值不会一下子下跌,而是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不过,与活期存款相比,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