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带动百度股价上涨,无人驾驶或成新宠?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谁也没有想到,相比于“亲儿子”温馨一言,曾多次被传放弃的无人驾驶汽车,却为长期低迷的百度股价带来了近期最大涨幅。

7月10日,百度港股日内涨幅逾12.57%,最终收涨10.14%,市值一天内增加254亿港元至2759亿港元,成交额达31.38亿港元,是7月9日4.26亿港元成交额的近8倍。

这波利好消息是由百度“萝卜跑”带来的,作为百度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跑目前已在11个城市开启载人测试运营,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

近期,“机器人快跑”在武汉的投放数量逐渐增多,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这不仅让市民兴奋不已,也让不少网约车司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无人驾驶汽车抢走。

在热议中,“萝卜快跑”近日荣登微博热搜榜首,国泰君安证券甚至在研报中指出,萝卜快跑有望实现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商业化盈利。

利好因素刺激下,无人驾驶板块率先上涨,7月10日板块指数上涨近3%,天迈科技开盘涨停20%,凯中精密连续第三天涨停,近12个交易日内7次涨停,汉芯科技、千方科技等近20只个股涨停或超过10%。

无人驾驶这次真的要来了?

1. 比公共交通便宜

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内又称自动驾驶出租车,是将汽车开上路的交通工具。6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武汉工作的薛沫尝试了一辆旋转木马快速行驶。

这次体验让她兴奋又新奇,驾驶座上没有安全员,只有方向盘自动操作,从用地图软件预约用车,到等待无人驾驶汽车到达,输入手机号后四位开门,上车确认行程,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5分钟。

“全程顺畅,划算,距离不到10公里,加上红包,结算费4.99元”——而据平台估算,武汉市相同距离的网约车车费在20元左右。

当雪沫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省钱心得”时,她发现萝卜快跑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了。

图片

有人打车2公里只要1.99元,车内空间宽敞舒适;还有人分享,平时车费10元左右,打车只要1.55元,“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据统计,武汉市萝卜快跑10公里的车费仅为4元至16元,而普通网约车的车费则为18元至30元,不少人因此回想起网约车大战时期“自由打车”的感觉。

除了便宜之外,在武汉这个以司机脾气暴躁著称的城市,萝卜快跑还意味着为用户提供一种更“温柔”的选择。

在武汉工作的王克熙向世界分享道:“武汉这群司机被戏称为‘全E人’,出了名的不给行人让路。我对这几年在这里打车的经历不能说满意。”不过,这几年,萝卜快跑主要在武汉郊区试运行,在得知萝卜快跑今年将在全市通车后,他赶紧下载安装了这款APP。

除了登上微博热搜外,截至7月10日晚,小红书上“买车快跑”的阅读量已达1466万次。除了讨论、分享试驾感受,一些人甚至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开始思考:“我能不能买一辆买车快跑?它能接送我上下班,白天还能赚钱养家。”

事实上,自2019年起,萝卜快跑已相继在长沙、沧州、北京、上海等地开通了载人试运营服务。

从时间线上来看,萝卜快跑与武汉的缘分并不算早。但武汉这次“爆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萝卜快跑的商业化尝试在武汉最为奏效。

2022年9月,重庆和武汉成为国内首批发布全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政策的城市,百度当时分别在两座城市取得首批运营资质。而罗博快跑则在武汉君山新城开始试运营,初期运营面积仅为13平方公里。

两年后,萝卜快跑在武汉全面上线。据湖北官方公布的信息,武汉市无人驾驶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峰值日订单量超过20单,与出租车司机的订单量处于同一水平。

4月16日,在深圳举办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萝卜快跑覆盖武汉3000多平方公里、770万人口,拥有“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区域。

据百度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快跑已为全国民众提供了600万次出行服务。其中,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占比已超过55%,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迅速上升至100%。

李彦宏在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近期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区域率先实现收支平衡。

2、“塔罗牌”会抢走司机的工作吗?

万千市民的好奇、试驾,给萝卜快跑带来了巨大的热度,同时也让无人驾驶汽车面临质疑与非议。

从驾驶感受来看,对萝卜快跑的吐槽主要集中在行驶速度慢、过于保守等方面,武汉市民甚至直接称呼萝卜快跑为“苕罗布”(苕是武汉话,意思为傻、淳朴)。

据一位匿名小红书用户发布的网约车订单显示,过去两年,她已经搭乘了205次拼车,因为拼车价格低廉、环境干净。但她也强调:“如果我赶时间或需要在途中载人的话,我不会搭乘拼车(因为拼车速度较慢)。”

她还遇到过停电导致整辆车直接停下来的情况,安全员必须远程干预才能操作,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恢复运行。

2022年在北京试乘过旋转木马的乘客兰伟向世杰回忆,乘坐过程中,前方路面上飘浮着一个黑色塑料袋,“真正的司机会选择直接开过去,但旋转木马明显判断为障碍物,选择减速停车,等待塑料袋飘走。”

图片

过于保守的驾驶习惯有时候会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

一位私家车司机表示,罗波这种频繁减速、停车的驾驶习惯很容易造成堵车,“早晚高峰如果跟着他,就别想快速超过了。”

即便过度“谨慎”,机器人在面临突发状况时仍有可能反应不及时。7月7日,武汉街头一辆机器人与行人相撞,成为热搜。尽管百度官方解释,事故是“机器人与闯红灯的行人轻微接触”,但还是引发了不少人对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能的担忧。

在权衡技术安全、产品体验与口碑、提升市场渗透率等因素后,“淘萝卜”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型并非易事。

在上海一家汽车级半导体公司任职的王浩然认为:“在汽车行业,每一个零部件、新技术的推出都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验证。任何一个因为激进选择而导致的偶然失误,理论上都要有完整的归因和追溯,所以有一个好的安全标准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出租车挤压网约车司机生存空间的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

百度曾表示,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目标是将每代产品成本降低一半、能力提升10倍,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建成后,运营成本将降低30%,服务成本将降低80%。

面对这种成本低廉、可以24小时工作的无人驾驶汽车,据社交媒体报道,很多司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被抢走,并向相关部门表达了不满。

出于以上原因,尽管罗博快跑被热议,但百度最近的回应却比较“低调”。网上称,今年5月罗博快跑在武汉一次性投放了1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百度称,这一数字不实。武汉市交通局回应称,不是1000辆,而是400多辆。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支持下,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道路上。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计划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出租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中使用。

在7月4日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了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获得该牌照的企业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集团、百度、AutoX、小马智行等企业。

与此同时,长沙近日宣布,计划于2026年在城区全面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单向测试道路总里程将达到1050公里。

3. 百度十年难题

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近期十分火爆,然而随着百度股价的飙升,竞争对手也纷纷赶上战场。

7月10日,如奇出行宣布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由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创立,小马智行为其战略股东。招股书显示,如奇出行预计“2026年左右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每公里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的网约车”。

图片

▲(2024年1月,杭州,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路行驶)

在小马智行在上海获批示范应用后,上海市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乘坐无人驾驶网约出租车。据悉,目前小马智行的服务覆盖浦东205公里的路线。

作为重量级玩家,滴滴也已占据一席之地。今年4月,滴滴宣布与广汽Aion成立“安迪科技”,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款商用L4车型并量产,随后将1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分批投入市场。

此外,AutoX、元戎启行、文远知行、青州智航等公司也已聚集在赛道,且均持有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虽然竞争对手众多,但无人驾驶汽车终于普及了,李彦宏或许也解决了一个困扰他十年的难题。

2013年,百度还在热度不减的时候,李彦宏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项目。2015年,百度正式成立L4事业部。到2021年,百度的研发投入从平均每年100亿元跃升至200多亿元。百度推出了多个自动驾驶项目,但均未能突破商业化的难关。

2018年,百度与一汽红旗联合推出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2021年,百度发布了号称“L5级”的“车载机器人”。2022年,百度发布第六代量产无人驾驶汽车RT6,宣称其技术已“弯道超车”特斯拉。

图片

▲(2018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

然而,尽管技术过硬,百度的自动驾驶却始终摆脱不了“口碑好,普及不普及”的怪圈。

2018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无人驾驶巴士亮相,李彦宏表示将在北京、雄安、武汉、重庆等地投入使用。几年后,由于成本过高,逐渐失去了人气。

随后几年,借着电动汽车的兴起,百度相继与宝马、长城、北汽、江淮等汽车厂商达成合作。但随着汽车厂商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都开发了自己的系统,百度的智能驾驶遭遇了不少困境。

2021年,不甘心放弃的百度干脆宣布要造车,并推出了“极度汽车”。回头来看,极度更像是百度秀“肌肉”的营销产品。2022年,随着工信部对汽车整车厂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极度汽车无法直接委托吉利代工,极度也变得低调起来。

2023年8月,百度孤注一掷,选择以吉利技术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加入竞争,极度更名为“极悦汽车”。但数据显示,“极悦01”自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

2023年11月,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核心成员李振宇卸任,由王云鹏接任。同时媒体披露,IDG四位核心业务负责人当年相继离职。这都指向智能驾驶面临的严峻商业挑战。同期,百度的重心也转向大车型。

2024年4月,外界对百度自动驾驶的关注点转移到李彦宏还能给智驾多少耐心。但随着近期股价的飙升,百度十余年的布局似乎终于等到了厚积薄发的那一天。

据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介绍,到2024年初,随着时空覆盖和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萝卜快跑营收增长了9倍,亏损减少了一半以上。

百度的目标是2024年底武汉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本文除薛沫外,其余名字均为化名)

作者 | 董文姝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