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间,隆基绿色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2.06亿元建设12.5GW高效BC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集体进入底部区间,各环节厂商均陷入“断流”状态,业内人士认为,官方近期释放提高供给侧门槛的信号,有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在此背景下,不仅隆基股份、爱旭股份选择继续“押注”BC电池路线,包括协鑫集成、晶澳太阳能等厂商也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路线。
已准备好进行大规模量产
隆基绿能宣布,公司将于2024年上半年推出自主研发的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以下简称“BC二代技术”)。经过充分的研发论证,BC二代技术已具备规模化量产条件。
为加速推进BC二代技术产业化,按照产能布局规划,隆基绿能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投资建设隆基绿能光伏(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高效BC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32.06亿元。
谈及项目投资进度,隆基绿色能源表示,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2025年6月全面达产。
公告中,隆基绿能提及了BC二代电池的详细技术参数。公司表示,该项目产品依托公司最新研发的N型特莱硅片及复合钝化技术,电池效率可高达26.6%,组件终端产品功率高达660W,实现了转换效率和性能的大幅提升。
事实上,从认证的转换效率来看,此前隆基乐叶HPBC电池的转换效率高达27.09%,目前市面上电池的能量效率高达26.5%,主流组件生产的转换率在22%-23%之间。
在N型电池领域,光伏行业一直存在路线之争。隆基绿能一直是BC电池的支持者,爱讯股份也坚定地走这条路线。在近期的机构交流会上,隆基绿能宣布其BC电池量产规模已达40GW,预计到2025年底将增至70GW。
“鉴于该项目投资建设将增加公司资金需求,公司将统筹资金安排,合理确定资金来源及付款安排等,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隆基绿色能源此次表示。
就在一个月前,隆基绿色能源宣布史上最大规模融资,拟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债券,用于公司经营需要、补充营运资金、偿还有息债务等。
“最艰难的一年”逆势扩产
不过,隆基绿色能源在公告中也指出了该项目可能遭遇的风险。
公司表示,一方面,如果因国家或地方政策调整、项目审批、市场环境等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项目实施进度发生变更,则项目实施可能面临延期或变更的风险。
此外,在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形势下,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已进入底部区间,随着落后产能的快速淘汰,供需格局将有所改善。“如果未来供需矛盾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会导致项目收益不及预期。”
事实上,今年可以称为光伏行业的又一个“至暗时刻”。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产业链各大环节价格均已跌至低点:硅料、硅片价格跌幅超过33%,N型电池、组件价格缩水超过30%,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已跌破现金成本。
隆基绿色能源董事长钟宝申近日公开表示“2024年对于公司来说将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对于行业来说也将是艰难的一年”。
在此背景下,各环节厂商均处于“失血”状态,亏损程度不一。隆基绿能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48亿-55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91.78亿元;同样走BC技术路线的爱旭科技则持续亏损,预计上半年亏损14亿-20亿元;近两年享受硅料红利的通威科技,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将超过30亿元。
就在几天前,光伏行业供给侧出现重大信号。7月9日,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文件,提出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文件提出,新建、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0%。
到明年年底,成本将低于
目前,光伏行业已形成共识,光伏产能出清在即,要打破行业“内卷化”,必须拿出“高功率、高价值”的领先技术和产品。
与此同时,BC、HJT等电池技术也从最初的纸上谈兵,逐渐走向规模化量产,目前该技术路线发展最为迅猛,而前期全力布局BC路线的仅有隆基和爱旭。
但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厂商把目光投向了这条路线。
协鑫聚合物近日在互动平台透露,正重点开发一款新型GPC电池,属于下一代BC产品,公司预计GPC电池产品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晶澳太阳能近期也透露,其研发重点将逐步转向BC和叠层电池。
但目前BC产品成本仍高于电池,根据隆基绿能公告,其第二代BC电池每GW的投资成本约为2.56亿元,仍高于电池。
组件成本方面,隆基绿色能源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初期成本仍将比此前高出5%以内,“总体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公司BC组件成本持平或低于目前水平”。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