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列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统筹化解的三大风险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列为当前我国经济需要协调化解的三大风险之一。 近年来,我国中小保险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频发。 宜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恒大人寿、天安财险等不少中小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偿付能力不足而面临破产。 风险。 与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行业相比,保险行业盈利企业比例最低、亏损规模最大,保险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原银保监会口径1,中小保险公司在行业经营中占比最大。 超过85%的主体(财产保险行业93.2%为中小企业),亏损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保险机构。

保险公司的利润和流动性来自于“三差”。 其中,“利差”是投资收益与承保成本之间的差额。 是我国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甚至唯一支撑。 然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出现周期性下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暴露,人口结构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投资边际收益持续递减,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继续下跌。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保险公司大量进行债权投资,且投资方相对激进,面临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如果处理不慎,很容易演变成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危机,导致中小保险机构集中爆发。 保险产品主要涉及居民养老和个人健康。 保险公司一旦出现报销危机,将影响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极易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要及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及时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中小保险机构进行兼并重组,探索差异化的保险运用监管制度引导中小保险机构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支持中小保险机构发展投资端全程委托模式,让保险业重回正轨。保险业的起源,更好地发挥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一、我国中小型保险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银保监会原有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2019年发布研究报告,根据总量将人身保险公司分为四类:资产规模(因人身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较大,增加了大中小型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分为三类。 在中国投资者联合调研的166家保险公司中,中小型保险公司占85%。 其中,财产险集中度较高,93.2%为中小型公司,人身险中75.6%为中小型公司。 可见,保险业集中度较高,中小型保险公司占比超过80%。 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三个差异,即利差、费用差和死利差。 在成熟市场,如日本寿险公司,其利润主要来自于死利差和费用利差2,而中国保险公司则采用“最大利差”的盈利模式,利差收入占整体利润的50%以上,例如截至2020年,利差占比太平人寿为88.2%,新华人寿为58.6%,中国人寿为54.5%,平安人寿为40.7%。 我国中小保险公司普遍以金融保险产品为主,可以推测其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利差。 因此,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可以从投资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中小型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分布及特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投资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保险公司有23家,其中寿险公司20家,财产保险公司3家。 财产保险方面,83家公司投资资产总额15417.23亿元。 前三名投资资产占行业投资资产的6.78%。 除前三名外,均为中小企业。 寿险行业79家公司投资资产总额达230亿元,前6名公司占投资资产总额的74.51%,前20名公司占投资资产总额的90.47%。 寿险行业有特大型公司6家,大型公司14家。 ,其余均为中小企业。 表2反映了2021年末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分布情况。

保险公司

从投资分布来看,小型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的平均投资资产分别仅为27.58亿元和45.4亿元。 90家小型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占全行业不到2%。 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左偏特征。 。 细分来看,由于产险负债期限短、投资资产积累缓慢,行业集中度远高于寿险行业。 财险行业81%的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不足100亿元,寿险行业投资资产不足100亿元。 拥有人民币投资资产的企业比例为27.8%。

(二)中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小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两端表现更加积极。

如上所述,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为了抢占市场,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往往遵循“高价、高价”的模式,大量销售高定价、高利率的金融产品。 虽然短期内获得了保费,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保险公司销售的保单却类似于“有价债券”。 负债端的高成本必然会促使保险公司在资产端更加激进,通过不断提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如信用沉降、投资股市等来缓解负债的压力边。 但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城镇化进程放缓,我国房地产行业出现周期性下滑,保险资金投资频率明显增加。 在投资收益下降的背景下,承保增长一旦停滞,很容易演变成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2、中小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存在短板,但委托投资比例较低。

从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人员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与金融同行存在明显差距。 从主要资产配置能力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80家中小财险公司中,仅有5家具备信用债和股票两种投资能力,占比仅为6.25%; 而50家中小型寿险公司中,只有11家具备同时投资信用债和股票的能力。 兼具信用债券投资能力和股票投资能力,占比高于产险行业22%。 在投资人员配置方面,为降低团队建设成本,截至2021年底,仅有30.41%的保险机构拥有充足的投资人员配置,且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按照最低数量配置投资​​人员监管要求3。 这一做法意味着一旦投资团队人员发生变动,将触发合规条款,且不会新增新的投资管理业务。 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模式可分为自主投资、独立加委托投资、完全委托投资三种类型。 从国际成熟市场来看,当自身投资能力不足时,采用委托投资管理不仅可以增加投资收益,还可以降低投资管理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北美近20%的普通账户资产被托管外包,而英国和欧洲的比例也达到12%。 而且,国际市场上的保险公司规模越小,越有可能选择委托投资模式。 例如,美国96%的外包公司来自中小企业。 然而,中国却与此完全相反。 首先,保险业外包投资比例远低于成熟市场。 截至2022年底,保险行业外包投资占比仅为3.35%,且投资资产越小,企业越倾向于独立投资4。 整体增长拉低了保险业的投资回报率。

3、中小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不足,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缺乏联动。

为提高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2018年3月,原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第1-5号)》,2019年8月,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的发布,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保险资产负债监管体系。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但中小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资产管理等方面仍缺乏联动。 中小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两张皮”现象依然普遍。 比较普遍;普遍上。 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小保险公司“长短期错配”现象还比较普遍。 目前寿险资产负债久期差距超过5年,资产负债错配长期存在。 其次,专业人才短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0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保险公司拥有3年以上资产配置经验的专业人员较少,资产负债联动性较差。 三是中小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较低,资产负债管理难度较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他们只能通过信贷沉没和投资股权目标来赚取利润。 风险与回报是相辅相成的,这些投资标的的选择也意味着将导致较高的投资风险,长期来看将导致中小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恶性循环。

4、中小保险公司整体治理薄弱,内部监督和制衡功能相对缺乏。

首先,我国大量中小保险公司普遍股权相对分散,缺乏核心股东。 其次,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控股中小保险公司,使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变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 最后,中小保险公司还存在公司治理结构失灵的问题。 董事会失去监督权和决策权,专业委员会难以发挥专业作用。

二、利率下行趋势下,我国中小保险机构流动性风险逐步暴露

近年来,我国三大市场基准利率5在政策利率引导下均呈现下降趋势。 2023年6月13日,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10BP至1.9%; 6月20日,LPR 1年期、10年期及以上5年期债券均下调10BP,分别下调至3.55%和4.2%; 而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年来一直保持震荡下行的趋势。 从2021年开始跌破3%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 目前,在2.65%左右波动。 长期来看,我国利率下行趋势很可能持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提质提升,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各期限利率中心明显下移。 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换档、投资需求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内外利差缩小,这些都将推动我国利率长期下行。

利差是我国中小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低利率环境下,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再投资风险加大、估值受压、利润空间压缩等多方面压力。

以保险业监管核心指标偿付能力指数为例6,从图1可以看出,近三年我国保险业综合风险评级为C级、D级的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年(C 类和 D 类是偿付能力指标)。 (不合格类别),2020年共有6个,2021年上升至12个,2022年27个,年复合增长率为112.5%。 不符合偿付能力标准的保险公司都是中小型保险机构,这进一步佐证。 利率下行背景下,我国中小保险机构流动性风险逐渐暴露。

保险公司

3、日本保险业的启示:从利差损失导致的破产浪潮到利润来源结构改善后的稳健发展

日本是保险业大国,尤其是寿险业。 2019年,寿险保费排名全球第二。 同期,日本人寿保险深度约为9%,人寿保险密度超过2600美元,均高于发达保险市场的平均水平。 日本保险业经历了从一波因利率损失导致的破产潮到利润来源结构改善后稳步发展的过程,可以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利率损失引发日本保险业破产潮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从宏观环境来看,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超过5%。 日本保险业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迅速发展,竞争也随之加剧。 因为此时日本宏观金融本身就处于中高利率,而且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日本首先是继续提高预定利率。 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1970年代的4%上升到1980年代中期的6.25%,但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5%左右波动。 尽管此时的保费规模迅速扩大,从1970年的5.9万亿日元增长到1990年的131.6万亿日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 人民币,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利率损失隐患。

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迅速升值,出口拖累日本经济增长。 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短期内抑制了经济下滑,但也造成日本资本大量过剩,股价、房价开始快速上涨。 从1985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上涨了240%,土地价格上涨了245%。 随着资产泡沫的迅速崛起,日本民众破灭泡沫的舆论要求十分强烈。 1989年,野康三重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8个月内3次加息,并对土地财政实行总量控制。 资产泡沫被刺破。 居民资产缩水和收入下降导致日本国内消费需求萎缩,GDP增长。 利率进一步下降,1993年出现负增长。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日本多次下调市场基准利率,从1990年的6%降至1995年的0.5%。同时,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7%下降到21世纪初的1.5%左右。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利率下降,给日本保险业资产负债两端带来压力。 前期积累的大量高额预定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巨大的负担。 截至1999年,日本主要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仍维持在3%。 -4.2%,但资产端平均收益率仅为0.5%-3.3%。 日本人寿保险业遭受了巨大的利率损失。 详细信息如表3所示。

保险公司

在利率损失的压力下,大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早期的营业盈余、费用差价和死利差来补贴巨额的利率损失。 然而,中小保险公司往往因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而面临流动性危机,只能宣告破产。 2000年,包括100th Life在内的5家日本保险公司破产。 表4反映了日本寿险业的破产情况。

保险公司

(二)低利率背景下,日本保险业资产负债两端改善,利润改善后实现稳定发展。

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增长。 随着人口结构向深度老龄化转变,利率环境长期下行。 经历了破产浪潮洗礼的日本寿险业也积极转型,逐步实现稳定发展,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承保方面,首先预定利率下调,与长期利率走势一致。 新政策利率从2001年到2012年为1%,2013年进一步降至0.5%。 其次,产品结构转型。 首先,产品重点从储蓄产品转向纯保障产品。 2001年至2019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同期增至28%,进入超老龄社会。 随着日本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过渡,保障医疗保险、终身保险、癌症保险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7,在少子化下降的带动下,保险需求已从利他性转向利己性。 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保费。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生命、明治安田等多家保险公司加快海外布局,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收购、参股海外保险公司等方式提升保费。

资产端,日本保险业投资资产总额稳步增长。 资产配置以国债为主,境外投资比重不断提高。 2008年至2019年,日本寿险业总投资资产以年均复合增长率2.1%增至392.7万亿日元。 国债平均配置比例超过30%,境外证券配置比例持续提升。 同期,按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增长率增长8.5%,达到98.1万亿日元,占比25%,成为配置比例第二高的资产类别。 现阶段日本寿险业配置风格相对稳定,提前锁定长期收益率,注重资产负债匹配,逐步实现利差化。 日本人寿保险业的回报率详情见图2。

保险公司

四、完善监管体系,防范中小保险机构破产风险蔓延

近年来,中小保险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频发,利率损失成为引发中小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危机的诱因。 在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业务经营粗放、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薄弱、投资能力建设不足、资金委托比例较低是中小保险机构利差损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国的保险机构因偿付能力危机而破产后,国家基本都提供了底线(国有企业注资)。 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家财政造成额外压力。 日本保险业发展历史悠久,也经历了从因利率损失而破产的浪潮到利润来源结构改善后稳步发展的完整阶段,可为我国保险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化解中小保险机构风险。

(一)坚持市场化风险处置原则,多措并举缓解偿付能力压力

依靠国家救助破产的中小保险机构,一方面会引发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会给国家财政带来额外压力。 中小保险机构风险处置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 一是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中小保险机构要及时破产重组。 通过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中小保险机构的风险限制在行业内,并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合规成本、化解风险。 二是加强中小保险公司合作,建立行业互助保险体,携手取暖,提高风险分散能力,提高公司声誉。 三是加强再保险转分保业务安排。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是保险市场的稳定器。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优质业务与再保险公司合作交流,相互支持,实现共赢; 同时要利用再保险市场及时开展业务再保险,分散经营风险,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促进公司稳健经营。

(二)引导中小保险机构转变产品布局,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

保险的本质是互助、分散风险,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风险保障。 在经历了利率损失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拖累的破产潮后,日本保险业逐渐回归保险本源,专注于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死利差和费用差价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 “小船易调头”,中小保险机构的优势在于战略调整灵活。 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的国际警戒线,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因此,建议:一是政策层面应鼓励中小保险公司深入了解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公众的需求和痛点。 、积极布局产品转型,与大型保险公司开展差异化竞争,重点聚焦保障型医疗险、终身险和癌症险,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服务; 其次,监管部门应在销售渠道、销售费率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鼓励中小保险机构坚守定位、回归本源。

(三)探索保险资金运用差异化监管模式,降低中小保险公司运营成本

中小型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较高。 如果在资金运用监管上出现“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中小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议:一是监管部门探索实施资金运用模式差异化监管,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对投资模式、岗位设置、制度配置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监管。投资策略选择。 简化中小保险公司低风险投资的操作要求; 第二,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如发布通用的报告模板和操作规范,区分合法合规与内部控制,适应中小企业分工不足的特点。

(四)利用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引导中小保险机构发展全委托资金运作模式

保险基金是典型的分配资金,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稀释运营成本。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操作保险基金的合法人员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有34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因此,建议:首先,充分利用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尽快阐明全额托付的保单状态,赋予其合法性,避免重复投资,降低交易成本,清晰参加全面委托,同时加强公司治理应防止主要股东渴望使用保险基金; 其次,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本身也应加强专业素养,并提供全面的资产分配,税收计划,会计分类,偿付能力优化和其他服务。 在持续下降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将增强对股票资产和海外资产的投资研究能力,并为中小型保险机构提供可靠的资产管理服务。

(5)加强公司治理并优化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

首先,加强了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 提高公司治理信息的透明度,建立针对大型保险政策,相关交易,高频交易和其他行为的常规披露系统,更好地利用公众舆论和财务监督的作用,以及中小型中小型的风险行为保险公司; 其次,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具有支票和余额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将其重视对股权渗透管理。 权益结构必须能够形成固有的支票和平衡机制。 监管机构必须对股东资格,实际控制者和最终受益人进行彻底的调查,并禁止投资记录不良或高杠杆比率的公司取得股票。 第三个是加强“三个会议和一层”。 “建设。有必要对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备份和审查,从而优化领导层的“三个会议和一层”的质量,增强董事会'检查和平衡能力,并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1.根据前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管委员会在2019年进行的资产和责任管理实践调查的样本分层,中小型公司通常是指总资产不到6000亿元的保险机构(没有区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其中资产规模为1000亿(包括) - 6000亿元人民币是中型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为100亿(包括)-1000亿元人民币的人是中小型和中等大小的保险公司以及低于1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规模的保险公司是小型保险公司。

2.从1999年到2002年,日本人寿保险业的死亡率缴款超过120%,其费用利润率贡献超过40%。

3.例如,在2021年底,在中小型房地产保险公司中,具有信用投资能力的公司中有80%将根据“至少有4个信用评估人员配备的底线要求,分配信用评估团队”,有60%的具有股票投资能力的公司股票投资规模不得超过10亿元,股票投资研究人员应按照“不少于12名全职人员的标准分配5个研究人员”; 在拥有股票和信用投资能力的11家中小型人寿保险公司中,有7个信贷团队有4人,其余4家公司有5人。 大多数股票团队还按照监督的底线要求建立了人事职位。 将能力建设的人数设置为最小限制。 一旦投资团队人员发生变化,它将触发“投资团队的关键人员的变化”。 必须披露和宣布重大事件,并且不允许新的投资管理业务。

4.来自2018年底的中国资本投资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型,中,大公司的投资资产的56%,47%,43%和8%分别通过独立投资进行管理。

5.它们是DR007(拥有利率债券的银行托管金融机构的7天回购率,代表短期利率),改革的LPR(代表中期和长期利率)和10 - 政府债券收益率(远端利率)。

6.全面的风险评级,这是监管部对保险公司全面偿付能力风险的评估。 它衡量了保险公司的总体偿付能力风险,并分为4类:(1)A类公司,偿付能力的适用率达到了标准,并且具有低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运营公司; (2)B类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比率达到标准和低运营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公司; (3)C类公司的偿付能力充分率不符合标准,或者尽管偿付能力充分率达到标准,但一种或多种运营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对较高; (4)D级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符合标准的公司,或者尽管偿付能力充分率达到标准,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风险,例如运营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严重的。

7.从2008年到2019年,个人人寿保险中医疗保险单的比例持续从17.9%增加到21.5%。 在2019年,由于基本保险为4048万,有效的健康保险政策数量为4048万,同比增长了5.1%。 有效的癌症保险单的数量从2008年的1860万增加到2019年的2535万。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