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于定位为“硬科技”、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着称的科创板意义重大。 截至2023年底,科创板股权激励广度(市场覆盖率)为65.19%,位居各板块之首。 进入3月,已有8家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21家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进展
3月8日,西迪微披露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公司拟授予股票期权共计1107.45万份,其中首次授予886.45万份,预留221万份。 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4.38元/股。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总数为144人,预留激励对象将于本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
不同的是,西迪威采用期权进行激励,而则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激励。
根据公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55万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0.7561%。 其中,首次授予44万股,预留11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3.07元/股。 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人员共19人,包括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员工。 本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授予之日起至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行权或失效之日止,最长期限不超过60个月。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将于授予日起12个月内分三期行权,每期行权比例分别为40%、30%、30%; 若授予保留部分,则保留部分的归属安排与首次授予一致; 否则,保留部分自授予保留之日起12个月后分两期归属,每期归属比例为50%。
公司层面绩效考核方面,激励计划首次授予2024年至2026年三个会计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为每个考核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5.8亿元、6.6亿元。 预留限制性股票的可行权安排与首次授予一致时,参照首次授予股票考核对象; 否则参照2025年、2026年首次授予股票考核目标。
据Wind统计,截至3月8日,科创板已有21家公司披露年内股权激励相关进展。 其中,8家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1家公司已获股东大会批准,11家公司已实施,象屿医疗1家公司方案尚未获得股东大会批准。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应用广泛
从历年实施股权激励的科技公司来看,多数公司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标的。 据Wind统计,2019年以来,已实施的573笔科创板股权激励中,有490笔激励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2019年,第二类限制的概念首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提出,即符合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将获得并登记满足相应福利条件后分期领取。 公司股票。
与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限制转让的股票”相比,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推迟了出资和股权登记的时间,采用“符合条件后登记股票”的方式,这使得限制性股票有两个核心优势。 一是价格优惠力度大,激励力度强。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可低至50%,即授予价格可为草案公告前一日或20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第 60 天和第 120 天,以较高者为准。 折扣上限高于股票平均价格。 选择更多,激励也更强。 二是投资时间晚,资金占用时间较短。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时要求一次性投资,但不能立即出售获利,需要经过12个月以上的限售期; 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只有在满足行权条件时才需要支付。 只有投资了,兑现后才能立即卖出,缩短了资金占用时间。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不符合条件时可以直接失效,无需办理回购注销手续。 与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相比,操作更为简单。
市场人士表示,科创板作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汇聚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这群具有优秀创新品格和优良创新基因的企业,逐渐成为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 人才是企业创新、加快形成新生产力的第一资源。 创业精神和人才激励是创新的首要驱动因素。 科创板聚集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并率先推出了第二类限制性股权激励工具。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科创板企业开展股权激励,持续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记者 刘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