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初期,资金匮乏的时候,创业者往往会利用股权期权来激励员工。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凝聚公司力量、共同努力将创业项目顺利实施的作用。 但很多时候,如果前期股权配置不好,后期很容易出现利益纠纷,导致公司人员分散,影响公司运营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配置好股权? 窝头君通过员工股权激励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解释一二:
员工股权激励进入机制
1 计时
有的企业家,在公司成立初期,就开始大量发行期权,甚至为全体员工持股。 我们的建议是,对于公司的核心合伙人团队,一旦遇到合适的人,经过磨合期,就可以开始发行股权。
但对于非合伙人级别的员工来说,如果过早释放股权,一方面股权激励的成本非常高。 如果给单个员工三到五个权益点,员工可能感觉不到; 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差,甚至被认为是天上掉馅饼,具有负激励作用。
因此,最好是公司达到一定阶段(例如有天使轮融资,或者公司营收或利润达到一定目标)再发行期权会更有效。
期权发行节奏:
需要控制发行节奏和进度,为后续团队预留期权发行空间(例如按照上市前4批次计算); 全面持股可以是企业选择的方向,但最好先解决第一梯队,再解决第二梯队,最后普惠制解决第三梯队,形成示范效应。 这样既可以达到激励效果,又可以控制激励成本; 期权激励属于中长期激励。 选择激励对象时,最好先恋爱,再结婚,与公司经历一段磨合期。
2个人
股权激励的参与对象包括合伙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副总裁、董事等)、骨干员工和外部顾问。
合伙人主要持有限制性股权,不参与期权配置。 但如果合伙人的出资与其持有的股权不匹配,也可以向合伙人发行一部分期权,以纠正早期合伙人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中高层管理人员是获得期权的主要人群。
3 定量
量化一方面是确定公司期权池的总量,另一方面是确定每个人或职位的数量。
公司的期权池通常在10-30%之间,其中15%为中间值。 期权池的大小需要根据公司的情况设定。
在确定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选项时,首先考虑给予不同职位和级别的人的选项大小,然后确定针对具体个人的选项大小。 在确定职位选择数量时,可以先按部门分配,然后再指定职位。
公司总池确定后,综合考虑其职务、贡献、薪酬及公司发展阶段,员工应获得的激励股份数量基本确定。 对于在VC进来之前参与创业、VC进来之后加入公司、或者在C轮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的同级别技术大师,他们收到的期权应该设计一下被区别对待。 此外,公司还可以给员工选择高薪+低期权或低薪+高期权。 创始人通常更喜欢低薪和高选择。
邵亦波分享了他创办的eBay公司的期权发行标准。 比如,对于VP级别的管理者,如果在天使进来之前参与创业,就会发放2%-5%的期权; 如果他们在A轮之后,1%-2%; 如果他们进入 C 轮或接近 IPO,则为 0.2%-0.5%。 对于核心VP(CTO、CFO、CTO等),可以参考前述标准,发行2-3次。总监级人员按照VP的1/2或1/3发放薪酬
4 定价
员工需要为期权付费吗? 它是免费分发的吗?
建议是:(1)员工必须缴纳。 付过钱的员工和没付过钱的员工心态会有很大不同; (2)与投资者完全出钱购买股权不同,员工拿期权的逻辑是出少量的钱,加上长期参与创业赚取股权。 因此,员工应以低于公司股权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获得期权。
发行期权的过程是让员工认识到期权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他们只需要付出一小部分钱就可以获得。 他之所以只付很少的钱,是因为公司对他有期望,他会长期从事这项业务。 他只是逃跑了。 公司回购他的期权是合理的,员工也能接受。 。
5 特定赎回条件
提前确定授予员工的期权何时到期,即员工何时可以行使期权。
常见的到期机制是根据时间:4年到期,每年兑现25%; 或满两年兑现50%,每年兑现25%,四年全部兑现; 或者第一年兑现10%,然后第一年兑现10%。 第二年兑现30%,第三年兑现70%,第四年全部兑现。
激励期权退出机制
初创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时,激励期权的进入机制可以使激励计划生效,而激励期权的退出机制,即规定员工离职时是否已行权的股权、回购价格等等,避免了员工离职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 回购选择范围
员工到期的期权和行权股权是否应该回购? 以及如何回购?
已行使的期权:
已行权的期权为员工自行购买的股权。 按理说,股权不应该追回。 如果公司发生并购或上市,一般情况下,不会回购员工行使的股权。 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离职员工持有公司股权,是公司的正式股东。 因此,建议提前约定,员工离职后,公司有权按约定价格回购员工股权。
成熟但未执行的选项:
成熟期权是员工为公司服务一段时间后获得的。 即使员工决定辞职时不行使选择权,员工也有权行使选择权。 这时,应该让员工选择是否行使选择权。 如果员工选择行权,则按照约定的行权价格继续购买公司股票。
不成熟的选择:
公司收回所有股份并将其纳入公司期权池。
2 回购选择范围
在对职工持有的股权回收定价时,一般可以根据公司当时的净资产、净利润和估值来确定。
如果按照估值来计算,由于投资者的估值是基于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所以公司的估值就代表了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 公司的估值将进行折现,然后根据员工持股进行计算。 一些股权比率用于确定价格。 而如果按照公司估值来计算,也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如果按照净资产和净利润计算,应该有相应的溢价。 因为公司已经收回了员工股权的未来收益权。
未成熟期权定价:未成熟期权不存在回收问题,因为这些期权仍归公司所有,且员工尚未满足行权条件,公司可以直接将其放回期权池。 但为了避免员工误解,降低沟通成本,所有员工的未成熟股权1元即可收回,方便操作。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