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三部分:
①基础养老金=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在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中,有的地方也被称为养老金的领取数。但今后,全部过渡为上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例如,山东省2023年全口径社会工资为7359元,2024年养老金计算基数为7678元,两者并不一致。
我的平均缴费指数是认为缴费指标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与实际缴费周期的平均值。简单来说,如果缴费年限为30年,则平均缴费指数为1.5;实际缴费年限为10年(为了计算简单),实际平均缴费指数为1.6,所以平均缴费指数为(30年×1.5+10年×10年×1.6)÷40年= 1.525。
如果提高高级职称,虽然星级不变,但职务等级和职位等级对应的退休补贴指数会提高,因此给付指数也会提高。假设付费指数提高到1.6,则平均付费指数为1.6。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可以增加养老金数量1.5%。按山东省计算基数计算,基本养老金将增加115.17元。当然,2026年的计算基数会更高,基础养老金的数额也会更高。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相当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算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期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按缴费基数的8%每月累计。既然晋升了职称,那就只能增加当年的工资了。而我们的缴费基数是按照上一年工资总额的月平均值来计算的,所以2026年实际增幅只有几个月,确实不算很大。如果2025年退休,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影响为0,所以这部分忽略不计。
统计月度计算 月度统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岁、55岁、60岁、195个月、170个月、139个月退休。由于逐渐推迟退休,有些人可能会面临退休数月的情况。如果不足一年,则按一年计算,所以每月发行数量实际上是按照51岁、56岁、61岁、164个月、132个月的年龄来计算的。当然,这个变化与晋升高级职称无关。
机关事业单位女性人员,晋升正高级职称或正副副职的,退休年龄自动变为60岁。这样的话,对于养老金来说肯定是有用的。
对于职业年金部分,其实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样的,就不多说了。
③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一般相当于退休当年养老金数×本人视为缴费指数×本人视为缴费年限×当地过渡系数。
地方过渡系数一般与企业职工相同,但视为缴费期限是指2014年10月之前的缴费期限。之前试点的实际缴费期限没有计算在内,也被视为缴费期限。试点缴费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一般在退休时返还给个人。
假设过渡系数为1.3%,随着缴费指数提高0.1、缴费期限为30年,养老金可增加发放基数3.9%。在7678元的基础上,每月可增加养老金300元左右。
以上仅根据山东省情况计算。这样一来,养老金可以增加400多元,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多。
总的来说,退休前的晋升在之前被认为的缴费期内仍然会发挥作用,这也是历史制度的延续。随着缴费年限过渡完成,这种以职称确定退休福利的模式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彻底转变为缴费积累。 #事业单位养老金如何计算#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