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ES科技春晚:AI眼镜成焦点,XREAL全球首秀与Ray-Ban Meta引领未来智能穿戴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作为下一个最有可能取代手机的智能设备,AI眼镜在短短一年内就成为国内外不同规模、不同赛道的企业押注的焦点。朱啸虎断言,2025年将是一场百镜之战。

本届CES上,约有350家AR/VR/XR企业参展,其中包括AR四小龙雷鸟、XREAL、Rokid、映目科技等近60家中国企业。 XREAL CEO徐驰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期间,XREAL One系列将全球首发。

当然,AI眼镜的亮点还是Ray-Ban Meta。

2024 CES科技春晚:AI眼镜成焦点,XREAL全球首秀与Ray-Ban Meta引领未来智能穿戴插图

傅盛抵达拉斯维加斯后,特意佩戴Meta AI眼镜跑步打卡标志性建筑巨球。解放双手后,他可以通过说“嗨,Meta,拍照”来执行您的指令;或嗨元,拍摄视频。

就在CES开幕前夕,媒体最新消息称,Meta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配备HUD屏幕的下一代AI智能眼镜。届时,眼镜将变身AR智能设备。

目前,AI眼镜具备AR显示功能,可以将信息直接投射到用户的视野中。除了已经发布的Ray-Ban Meta之外,国内AI智能眼镜普遍没有显示屏,只有Rokid发布了单绿显示屏的产品。

据称,Meta AI眼镜已售出400万副,Meta 2025年的目标是2000万副。现在还不确定,但至少许多人希望如此。

AI百镜热战?

AI眼镜的旋风始于7个月前。

去年5月,Meta与雷朋共同开发的Ray-Ban Meta销量突破100万台。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为51万副。也就是说,Meta不到两个季度的销量就超过了上一年全球智能眼镜的总销量。

Meta的爆发,触动了行业的神经。

这是一个小产品,却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扎克伯格的观点是,全球有1到20亿人每天都戴着眼镜。未来,每个人都会佩戴一副智能眼镜。就像从功能手机升级到智能手机一样,很多不戴眼镜的人最终都会戴上眼镜。开始吧。

半年前,在与黄仁勋交换皮夹克的谈话中,扎克伯格还预言“智能眼镜将类似于手机,是下一代版本的常驻计算平台”。

2024 CES科技春晚:AI眼镜成焦点,XREAL全球首秀与Ray-Ban Meta引领未来智能穿戴插图1

承载着革命性入口的想象,Ray-Ban Meta甚至被定义为行业的“时刻”。

很快,太多人就坐不住了。

2024年5月,以充电宝起家的山机科技推出了AI眼镜的技术预览版。 11月,获得广元投资领投的数千万资金。一个月后,正式发布山机AI“拍拍镜”,并获得首批5万份订单。

此前开发AR眼镜的公司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2018年之前成立的Rokid、XREAL,以及2021年之后成立的李唯科、星记魅族,都在去年发布了自己的AI/AR眼镜。

硬件基础和现成的研发团队是这类玩家的先发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将发布超过20款智能眼镜新品。仅11月份,全球就发布了8款新品,其中一半以上是AI+AR眼镜。

随之而来的是,沉闷已久的一级市场变得躁动起来。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VR/AR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30起,投融资金额29.48亿元。就连“从来不相信AGI”的朱啸虎也向Gyges Labs“千贤顺科技”伸出了橄榄枝。

“迟到却到了”的就是大厂。

据媒体报道,OPPO、vivo、小米,甚至字节跳动、腾讯都在去年开始了AI眼镜的项目评估。但他们会投入多少资源,优先级是否像Meta的Labs一样重要,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互联网企业常用的武器是资本链接。早在个人结束职业生涯之前,字节就在2021年底投资了李维克,持股比例为20%。此外,字节还收购了VR耳机团队PICO,这些都是字节的重要牌。

无论投资水平如何,大型厂商的进入仍然是行业的重要变量。

《水》曾援引国内某领先美元基金投资人的话说:大厂商与硬件有生态协同,但硬件无法筑起护城河。 “美国的大公司做得很好。国内小米和字节也在做,但我看不到任何初创公司的机会。”

歌曲受欢迎的背后

引来全球火力的AI眼镜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由于智能眼镜具有一些手机所不具备的功能,如解放双手、永远在线、交互形式多样等,因此智能眼镜可以应用于运动、户外、工作学习等领域。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全球第一波热潮是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Glass。然而,由于可穿戴设备功能有限、厂商寿命短,甚至可以说无用武之地,可穿戴泡沫显然已破灭。 。

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集成过多,供应链不成熟,导致AR眼镜的重量和价格难以同时降低。更不用说体验和内容生态了。因此,这个行业的常态是从业者比用户还多,销量总是低于预期。

苹果正试图改变现状。

他们先后收购了十几家拥有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初创公司,并自主开发了新型处理器、光学镜头模组、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平台等关键部件。后来据说这个项目每年投资10亿美元。但目前仍处于测试和研发阶段。

2024 CES科技春晚:AI眼镜成焦点,XREAL全球首秀与Ray-Ban Meta引领未来智能穿戴插图2

如果虚拟现实是一座山,那么通过 AR 到达它可能是一个更陡峭的攀登。于是,功能相对简单的AI眼镜从这个领域被细分出来,也被一些人视为“向AR转型的产品”。

2023年9月,Meta推出AI智能眼镜雷朋,被评为“第一款能用、好用的智能眼镜”,行业正式开启新篇章。

常见的AI眼镜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个是基于AI原生,从设计之初就融入了AI技术,并以此作为核心功能。它通常具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例如小度AI眼镜。

第二种是在传统眼镜上添加AI模块,比如近视眼镜、太阳镜等,具有拍摄功能,但眼镜本身没有显示模块。 Ray-Ban Meta 属于后者,也是主流。

Meta利用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搭建了通往大众市场的捷径,亲自进入供应链。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们兴奋不已,因为进入这个赛道的技术门槛和生产成本似乎都变低了。

也许更兴奋的是大型模型制造商。生成式AI爆发后,训练和推理成本急剧上升,各大巨头都在寻找AI技术的落地场景。很多手机、电脑、汽车都已经接入大型车型,而以眼镜、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也成为不少厂商眼中AI的最佳载体。

从目前Meta、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的AI眼镜来看,它们并没有任何显示增强效果,但都是连接AI模型的。山机甚至最多承载了十多家主流大型模型厂商的服务。大型模型制造商频繁结盟。例如,阿里巴巴的统一钱文就与Rokid、山吉、雷鸟创新等进行了合作。

洛图科技预计,2025年AI功能在国内智能眼镜销量中的渗透率将超过60%。

除了与大机型结合之外,Mate在很多方面也成为了可供借鉴的模板。比如在设计方面,以小度AI眼镜和Rokid的新品为例。两副眼镜的外观均采用了与Meta日常框架眼镜类似的设计。

Meta与雷朋的合作模式也在被模仿:中国企业中,雷鸟与合作,Rokid与暴龙合作,的合作伙伴是宝岛眼镜。除了提供验光、处方眼镜等服务外,传统眼镜品牌也将允许智能眼镜进入自己的线下渠道。

业内还出现了一个新术语:Ray-Ban Meta。包括此次参加美国CES的一半AI/AR眼镜企业,都采用了“Ray-Ban Meta-like”解决方案。

AI眼镜是真的吗?

然而,在这场追潮运动的背后,围绕Meta的质疑却从未消退。单纯从产品本身来看,Ray-Ban Meta确实不是一个理想的形态。

有博主指出,Live AI功能在早期测试版本中有时只给出笼统答案,很难获得建设性反馈。

小红书博主“Tsui”对此进行了对比,“使用蓝牙耳机时,你被唤醒的可能性有多大?使用眼镜时,大概也是如此。”

舒适度方面,49克的Meta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量,但仍然比20-30克的普通眼镜重,不适合长期佩戴。

业界有一个共识,好的AI产品应该是没有情感的。蜂巢科技创始人夏永峰之前也在一次直播中提到,“形状越像传统眼镜,就越能替代传统眼镜。”

另一件事是电池寿命。适度使用情况下,Meta 可持续使用长达 4 小时。如果开启AI功能,眼镜的续航时间只有30分钟。

至于其他的,比如翻译、拍摄,前者的使用场景有限,而后者的帧率较低,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XREAL创始人徐驰认为,“Ray-Ban Meta严格来说并不是一款AI眼镜,而更像是一款带有AI概念的时尚单品。”

真正让Meta冲出圈子的可能是它与雷朋的合作。

一方面,Meta在外观上延续了雷朋的经典风格,比如标志性的梯形镜框。外观无限接近普通太阳镜。

另外,还支持雷朋的线下渠道。这家欧洲眼镜巨头在2024年Q3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雷朋Meta智能眼镜在欧洲、中东和非洲60%的雷朋专卖店中最畅销。产品。

Ray-Ban Meta并不完美,也不具备AI功能,但它是少数能够独立于智能手机而成为消费者大规模选择的智能设备之一。它的出现也为长期以来困扰人工智能落地的难题带来了曙光。

这个例子也是一些新公司获得融资的直接原因。不过,在资本看来,AI眼镜可能仍处于早期市场。看似热闹的场面背后,其实远谈不上激烈的竞争。

从资金流向来看,更多集中在明星企业家身上。例如今年完成三轮融资的雷鸟创新,就得到了TCL的支持。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近期投资,其创始人蒋公略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Rokid。 8月份公布的累计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

一些公司新一轮融资的估值甚至比之前还要低。

据《玩玩》报道,例如,去年获得中国领先互联网公司投资的一家AI眼镜公司,最初估值超过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不过,在目前开启的新融资中,估值有所提升。约10亿元人民币被转回。

消费电子行业有两类产品被认为制造难度较大。一种是非常大的机器,例如光刻机,另一种是非常小的产品。 AI眼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AI眼镜的难点在于,很难突破续航、重量、智能水平之间的“不可能三角”。因为功能越多,能耗就越高,而且很难在不影响眼镜重量的情况下扩大电池容量。

山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增加一个“扩展范围环”。也就是说,脖子上挂着一个类似移动电源的设备。在保持电池寿命的同时,还支持手机等硬件产品的反向充电。然而,这似乎违反了使可穿戴设备轻便且适合日常使用的第一定律。

2024 CES科技春晚:AI眼镜成焦点,XREAL全球首秀与Ray-Ban Meta引领未来智能穿戴插图3

B站UP主“点玩科技AK”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所有智能眼镜其实都被攻破了”。原因在于,硬件制造商往往无法对大型模型进行微调,而专注于大型模型的科技公司无法构建良好的硬件平台。

杀手级应用的缺乏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目前提供的语音助手、拍照、翻译等基础功能,看似有用,实则无用。有些仍然无法替代手机。

对于进入这一赛道的初创公司来说,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担忧:如果没有大厂商那样与硬件生态的深度合作,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不管怎样,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面临着各种挑战。毕竟,AI硬件的成熟是分阶段的。作为一个承载着革命性入口的想象,多等待一些时间总没有什么坏处。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