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迎来重要进展,券商航母即将启航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迎来重要进展。

昨日,两家公司发布公告称,香港证监会已按照相关规定批准国泰君安为存续公司。本次合并后,将成为海通证券相关境外子公司的主要股东。

两家大型上市券商正在创新重组。本次交易较为复杂,将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程序。最终的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随着交易的稳步推进,“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组合打造的“券商航母”正在慢慢靠近。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迎来重要进展,券商航母即将启航插图

证券交易所合并

两家龙头上市券商资产超万亿元,涉及严格监管和各方利益平衡。国泰君安(.SH)联姻海通证券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件事情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内外部审批流程,打通各个关节还需要时间。

根据《草案》,本次交易将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即国泰君安向海通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本次交易完成后,海通证券相应A股、H股股票将被注销并终止上市。

《草案》显示,定价基准日前60个交易日,国泰君安A股、H股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13.83元/股、7.73港元/股(除权及股息后),海通证券对应价格分别为8.57元/股。每股港币3.58元(除权及股息后)。

综上,海通证券(.SH)与国泰君安的换股比例为1:0.62,即1股海通证券A股可兑换0.62股国泰君安A股。 H股换股比例也相应执行。由此计算,海通证券H股换股价为4.79港元/股。

在两家公司实施吸收合并的同时,国泰君安拟向控股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发行A股,筹集不超过100亿元配套资金,发行每股价格15.97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国际业务、贸易投资业务、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上述交易全部完成后,在不考虑收购权影响的情况下,国泰君安实际控制人上海国际集团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20.40%的股权。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国泰君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坐二看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股份制的出现,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芽。此后,恢复国债发行、第一只监管股票“飞乐音响”诞生、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成立、上证所成立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发生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经过30多年,我国证券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47家,总资产11.75万亿,净资产3.01万亿,净资本2.23万亿。

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都是国内领先的券商。

截至今年9月底,国泰君安总资产达9319.48亿元。全国设有37家证券营业部、345家证券营业部、25家期货营业部,并在香港、澳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越南等地设有海外机构。

海通证券的实力不容小觑。截至9月底,公司总资产6932.37亿元,在全国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洲设有41家证券营业部、297家证券营业部、11家期货营业部、34家期货营业部。在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各类分支机构。

2023年,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361.4亿元和229.5亿元,分别位居国内证券行业第三位和第八位。

国泰君安表示,本次合并完成后,存续公司的客户规模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实现零售、机构和企业客户规模的全面领先。届时,两家公司将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各种资源,朝着成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迈进。

根据2023年的数据,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将达到590.56亿元(预计),与国内券商中信证券(600.7亿元)的差距仅在10亿元左右,而1.68万亿元(备考)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同期中信证券总资产1.4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两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约为416.1亿元(备考),与同期中信证券(461.4亿元)的差距拉大至45.3亿元。

尴尬的海通

此次世纪并购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最大的上市券商整合案例、也是2008年以来国际投行业最大的并购项目。

未来,这艘“券商航母”能否行稳致远,最决定性的因素是能否很好地整合和调整海通证券的相关业务。

海通证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证券公司之一。成立于1988年8月,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为国盛集团,持股8.56%。该集团由上海国资100%持有。

2014年至2021年,海通证券在国内证券行业持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32.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8.3亿元,达到历史峰值。

然而,近两年该公司经营状况却每况愈下。 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9.94%、11.54%,同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48.97%、84.59%。

今年以来,该公司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86%至129.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更是录得亏损6.6亿元。如此惨烈的情况在头部券商中并不多见。

近年来,海通证券多次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调查和行政处罚。尤其是2021年因奥雷德案被调查后,的投行业务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公司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组织和人事调整。整体业务经营由过去激进转向保守,进入业绩深度调整期。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去年底以来,国家层面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鼓励龙头证券基金机构做大做强的措施。

随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的推进,国内证券行业整合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