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级经纪”来了
首例头部券商合并,来得如此突然!9月5日晚,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同时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两家公司股票将于9月6日开盘起停牌。
具体而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拟以向海通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的方式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募集配套资金。
在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中小券商整合步伐明显加快,但头部券商合并仍停留在“传闻”阶段。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并购重组,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也是上市券商规模最大的A+H整合案例,涉及多张业务牌照、多家境内外上市子公司,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创新。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合并有利于优化上海国有金融资产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当前,上海正着力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此背景下,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将诞生一家“航母级”的证券公司,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规模化发展,也将为提升企业市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此外,从市场来看,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曾传出二者合并的传闻,两大头部券商频频联手领涨,如今传闻成真,“航母级券商”也有望扬帆起航。
海通证券受负面消息困扰
头部券商的合并也引发了业界对证券行业未来变化的关注,比如合并成功后的行业排名、海通证券为何被吸收合并等。有业内人士指出,或与国泰君安相对领先的业绩以及海通证券近年来的负面口碑和管理不善有关。
据近期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国泰君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下降6.89%;归母净利润50.16亿元,同比下降12.64%,分别位列行业第4位和第3位。同期,海通证券营业收入88.65亿元,同比下降47.76%;归母净利润9.53亿元,同比下降75.11%,分别位列行业第10位和第17位。
若将两家公司的业绩数据简单相加,营业收入合计259.35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的301.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59.69亿元,同样仅次于中信证券的105.7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但从差距上看,营收和净利润相差40多亿元。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看资产,两家券商的总资产将达到16194.74亿元,超过中信证券的14950.12亿元,净资产之和将达到3311.24亿元,同样超过中信证券的2792.72亿元。也就是说,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将升至行业第一。
从最新全年数据来看,按照上述计算方式,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2023年营业收入、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排名行业第二、第三、第一。
“近年来,海通证券治理结构不合理,高管违法违纪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可能也是出于进一步稳定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考虑。同时,国泰君安也可以通过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带动整个上海证券行业做大做强,从而进一步体现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评论称。
据2024年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海通证券被中国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受到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共计6次。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证券投行部负责人蒋成军还因逃匿被遣送回国。
证券行业并购不断加速
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均为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券商之一,并成功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周期,此次合并对于中国证券行业乃至中国资本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前述市场分析人士还提到,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在业务结构、风险管理、数字化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各有特色,双方通过合并可以形成更强的综合实力。合并后,新机构各项业务将全面升级,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建设国际一流投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
新“国九条”发布后,证券行业并购重组也加速推进,截至9月6日,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已达7起,其中包括上述国泰君安拟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9月4日,国信证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购买七名交易对手持有的万和证券96.08%股份。同日,国联证券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相关议案,相关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
目前,“浙商+国都”、“西部+国融”、“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正在筹划合并/重组,相关事宜还在推进中。方正证券在今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将与各方共同努力,实现股东和投资者价值最大化,并按照方正集团重组投资协议及监管要求及时推进相关工作。
对于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的合并,财经评论员郭士良认为,此次合并不同于以往,是一次头部券商的强强联合。此次合并后,相关机构的总资产将超过中信证券,证券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同时,合并后头部券商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预计券商合并将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头部券商之间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在新‘国九条’支持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政策背景下,预计未来证券行业并购将大规模展开,有望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券商,对中国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我国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红英说。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李海源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