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市场快速反弹,抓住估值提升和股票上涨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 任子清
9月底以来,可转债市场快速反弹。中证转债指数于12月12日创下年内新高,但随后震荡调整。
私募受访者认为,目前转债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转债行情有望持续。随着政策陆续出台,明年经济大概率企稳回升,可转债市场预计将继续以股票为主,交易活跃。从风险角度来看,需要警惕个别低资质可转债的信用风险,规避那些存在退市风险的可转债。
可转债估值处于较低水平
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9月底以来,可转债市场快速探底反弹。盈峰资本投资总监、可转债基金经理何卫健认为,这大大缓解了投资者对可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可转债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债务回归到股权。由于可转债的反弹明显弱于其标的股票,目前可转债整体估值仍处于近三年来的较低水平,未来具有较强的复苏动力和良好的投资机会。
万百基金投资总监陈勇表示,9月底以来,在标的股票上涨和信用修复的推动下,可转债市场快速反弹,中价和中位溢价率回归历史合理水平。在利率快速下降的背景下,可转债的债基进一步获得支撑。在预期与现实的博弈中,股市或将维持高度波动,可转债期权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虽然可转债市场规模持续萎缩,但固定收益机构资金不断进入,可转债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据牛大投资统计,12月12日,可转债中位价攀升至122.1元,创下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对比可转债中位价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可转债价格大致处于2022年以来的中档水平。考虑到可转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且大多数机构的可转债持有量尚未恢复到较高水平,可以推断,可转债市场尚未达到估值过高的状态。在政策持续宽松的预期下,股市有望复苏。当市场进入震荡期时,可转债既是股票又是债券的独特属性才能发挥更显着的作用。
爱房资产表示,11月转债估值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年初,未来转债估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低。如果以近几年可转债的估值来衡量,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不过,目前可转债中位价在120元左右,股权主导的环境意味着可转债可能会随着股市波动较大。
对于未来可转债市场的可持续性,木信资产认为可转债市场仍将可持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们对股市并不悲观。如果未来能够将基本面数据的企稳回升与现有政策结合起来,随着实施的进展以及新政策的陆续出台,明年市场的风险偏好将会好于今年;其次,显然2020年降准降息仍有预期,资产端收益下行将促使资金向更灵活的标的倾斜,如可转债、股票等。三是可转债供需不匹配。今年以来,新发债券数量大幅萎缩,保险、自营券商等配置机构对可转债等可攻可守的资产仍有旺盛需求。
看好明年可转债市场投资机会
警惕标的股票退市风险的可转债
展望后市,何伟建认为,明年经济企稳回升的概率较大,可转债市场有望保持权益为主、交投活跃的状态。
何伟建表示,从总机会来看,可转债有望受益于经济和股市的进一步企稳和复苏。同时,随着个股规模的收缩,估值修复的确定性更高,攻守兼备的特点将更加鲜明。 。从结构性机会来看,在交易活跃的环境下,除了标的上涨、估值提升带来的收益机会外,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和期限博弈也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
牛大投资认为,可转债市场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股票市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国内经济有望进一步向好,企业利润也有望企稳回升,将有利于A股市场表现,从而带动股价上涨。可转换债券。
陈勇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明年有望迎来“股债双牛市”。作为兼具股权和债权特征的品种,可转债的表现值得期待。从未来转债的机会来看,平衡双低转债仍有选择空间。可以选择概念比较好的板块,比如机器人、算力、低空经济等,提前规划,等待后续平价和估值的双提升。
从风险角度来看,纽瓦投资指出,要评估可转债背后的上市公司退市风险,而不是只看可转债的信用评级。此外,还需关注可转债市场的供给情况。短期来看,新发行量减少和供应量减少推动了可转债价格的上涨。长期来看,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供给侧政策。
陈勇表示,明年仍需警惕个别低资质可转债的信用风险。今年以来,部分可转债出现退市、违约等情况。可转债定价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债务底线不再绝对安全。尽量避开标的股票有退市风险的可转债。
何伟建认为,虽然可转债整体信用风险危机已经过去,但个别债券的风险始终存在,投资者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同时,可转债会随着股票的波动更加明显,投资者需要对波动有足够的预期或有效的控制。
多家私募基金洽谈可转债投资
严格风控,多策略布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军
今年以来,受信用风险、退市新规、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可转债市场经历波折。但不少私募机构通过“清矿”降低风险,抓住可转债超跌反弹的机会赚取利润。 。
展望2025年,受访私募投资者看好可转债投资价值,认为“双低”标的配置高、性价比高。他们关注可转债价格、转股溢价率、到期收益率、标的股票基本面等,并在严格条件下,在控制信用风险、避免“踩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标的。估值以实现投资多元化。
波动中抓住债转机会
谈及今年的可转债投资,盈峰资本投资总监、可转债基金经理何卫健坦言,今年可转债市场的信用风险是最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6月之后,市场因信用风险担忧和流动性冲击而跌至极低价格区间,获得绝对收益的难得机会出现。因此,我们保持高位操作。9月份,市场突然反弹,我们积极参与了一些不存在重大信用风险但显着超卖的标的。”
木信资产表示,今年市场走势充满波折,公司的转债策略是在严防信用风险的同时,对错误定价的转债进行深入探索。公司建立了一套定量和定性模型来筛选值得研究的可转债标的,然后通过深入研究进行投资评估和定价。
万百基金投资总监陈勇表示,今年9月开始逐步加仓可转债,并采取数量和主观双轮驱动的方式选择债券。量化层面,基于可转债量化选债模型进行选债;主观层面,根据公司尽职调查和市场热点变化进行筛选,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同时积极捕捉行业贝塔收益。
Newa Asset还采用定量和主观的方式来布局可转债。公司表示,借鉴股票多因素模型构建仓位多元化的可转债投资组合,通过控制整体仓位均价将最大回撤控制在目标区间内。根据相关退市条件,研究发行人负债率、行业属性、营收利润指标、重大违法指标、监管指标、交易指标、股利分红、财务造假、转股价格下调空间等,分析拟购买的可转债,同时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舆情进行人工监控,剔除存在潜在违约风险的标的。
爱房资产也是行业内较早开始量化投资可转债的公司。 “今年,我们根据市场监管规则的变化,对可转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筛选,避免了一些可转债的‘爆仓’。未来我们将继续严格、细致地管理可转债的风险。”
选择具有适当估值目标的多元化投资
展望明年,不少私募投资者看好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将采取“双低”等配置策略,选择估值合适的标的进行多元化投资。
“近期,可转债市场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整体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与其他主要资产类型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债务支持、条款优势和灵活性空间。此时,具有较高的配置性价比。上述上海私募表示,市场将处于业绩真空期,将持续关注可转债的余额以及股权标的的配置机会。
何伟建认为,明年可转债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机会。盈峰的可转债投资是一种主观多策略,平衡多个相关性较低的子策略。子策略层面,采用量化模型筛选债券,整体重点关注低价可转债,目标是在有效风险控制下获得绝对收益。明年,“双低”、“双低”等子策略在超额配售的环境下将更加有效。
陈勇表示,明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继续萎缩的可能性很大。在利率下降、股市波动、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更多“固收+”资金或将涌入可转债市场。供需失衡下,可转债的投资价值依然值得期待。 “我们以量化多因素轮动选债和主观基本面分析为核心策略,以期限博弈、短线套利、日内波段交易等为卫星策略。未来配置主要是债权——偏向型、低双低的平衡型债券为底位,以弹性较强的股票偏向型可转债作为攻势。
久久投资表示,公司将重点研究接近债务底部的大市场可转债,作为信用债的有效替代品,同时权益市场也会有一定的看涨期权。债务可转债的认定标准将根据不同的市场利率环境进行微调。
爱房资产表示,关注可转债的估值,量化体系会根据具体估值判断市场机会,并做出合理的仓位配置和具体的单只债券配置。
牛大投资表示,从近期市场来看,当标的股票波动时,可转债更能展现“进为攻、退为守”的特点。投资方面,我们首先剔除标的股票有退市风险的可转债,然后利用多因素模型选择估值合适的标的进行多元化投资,并每周调整仓位。
对于可转债投资方向,陈勇表示,看好自主可控、仿人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高科技板块,以及消费、化工等顺周期板块。一些私募投资者也表示,更加关注基本面复苏强劲、科技属性强的板块,寻找基本面灵活、价格相对合理的标的。
私募股权对科创板可转债投资价值的研判
中国基金报记者蒋游
供给端放缓,加上大量强制赎回、转股、到期等因素,可转债存量有所下降。不过,私募受访者表示,市场对可转债的潜在投资需求仍将增长,未来科技创新板可转债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供应放缓
可转债潜在需求巨大
据新瓦投资统计,截至今年12月20日,已有74只可转债退出市场,存量规模较年初减少1367.76亿元。一方面,今年以来可转债新发行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回暖,强制赎回、转股、可转债到期等因素导致可转债市场规模下降。
盈峰资本投资总监、可转债基金经理何卫健认为,可转债市场规模的变化受到新发和退出的双重影响。自去年再融资步伐放缓以来,新发行可转债规模大幅下降。 2018年以来上市的大量可转债今年以来已逐渐到期。新发行规模远小于到期或强制赎回退市规模。市场库存自然大幅缩水。
万百基金投资总监陈勇也认为,今年可转债市场规模明显萎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一级市场可转债发行明显放缓。 2024年,可转债规模仅增加370亿左右。人民币,较2023年下跌74%,市场可转债供应严重缺乏;二是今年可转债通过转股、到期等方式退出规模创历史新高。可转债规模萎缩,低利率环境下可转债的稀缺性更加凸显。供需失衡下,可转债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除了政策影响外,木信资产分析显示,存量可转债规模大幅萎缩还受到市场偏好以及溢价中位数下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今年年初市场情绪疲软,分红风格继续占据主导,银行、公用事业、运营商板块领涨,银行转债溢价率稳步回落至负溢价率,促使投资者转股;另一方面,一方面,由于今年股市疲软和信用风险,可转债中价两次突破低点,降低转股溢价率,带来更好的转股机会。而且,今年更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可转债的管理将推动转股价格的下调,从而促进股份的转股。
从供需角度分析,纽瓦投资表示,在国债收益率下降、股市逐步企稳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开始向可转债市场配置资金。考虑到供给端的减少和需求端的潜在增长,未来可转债价格可能面临上涨压力。
政策支持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