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回升、价格止跌……一线城市继续显现诸多积极信号。新的市场形势下,楼市后续调控将如何进行?是否会有增量政策出台?一系列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强调稳定房地产市场、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继续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稳中向好下降并稳定下来。 。
“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止跌企稳。这一表态体现了中央对稳定楼市更加坚定的态度。一方面表明“稳楼市”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表明各项支持政策有望持续落地。
主题会议定调,2025年楼市调控将如何实施?重点方向是什么?
稳定房地产市场
2024年是楼市调控的变革之年。许多限制性政策将逐步取消,最终目标是“稳定楼市”。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随后,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各项刺激政策相继出台,对楼市成交产生了明显的利好作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20个主要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达到1套,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26.3% 。新房市场也同样引人注目。 11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新房成交面积139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20.6%。
一线城市是本轮复苏的主力军。以北京为例。 11月,北京二手住宅网上交易量为18763套,远超荣枯线,创下近20个月来的最高纪录。当月,上海二手房成交共签约27050套,这是2024年以来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也是近44个月来单月成交最高纪录。
二线城市也受到这股暖潮的带动,二手房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 11月份,成都、杭州、厦门等城市成交量环比增长均超过20%,同比增长超过30%,市场需求旺盛。三、四线城市二手房市场交易量虽然较小,但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楼市复苏,市场也在质疑:复苏的可持续性如何?是否会有增量政策?
最新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明确了后续楼市调控的基本思路,表示要稳定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继续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本次会议强调了“稳楼市”的导向,延续了近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阐释了2025年房地产工作要强调“稳定”。
“稳楼市”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意味着2024年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交易数据下滑,现有房贷利率过高,房企债务压力过大,房产交付紧张难的。一线城市市场压力过大、房价下跌等一系列重大风险问题得到全面综合化解。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开展2025年“稳楼市”系列工作,这意味着2025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将继续有效,各领域政策将进一步放松精准围绕房地产市场“止稳”。 。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玉佳表示,再次提出“止跌回稳”,说明止跌基础尚不牢固。近期热点城市新房成交周度数据有所下降,“止跌回稳”的趋势有待进一步巩固。
其次,“继续发力”这个表述比较新鲜,意味着下一步调控将继续执行“推出增量政策、落实现有政策”的逻辑。未来不仅会有新的政策出台,而且政策力度也会加大。
稳定楼市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宏观层面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
严跃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连续三年将“房地产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列为重点议题。 2022年会议明确,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其中提到了房地产。 2023年,明确持续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其中房地产等三大领域风险将被提及。 2024年,明确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又提房地产。 2025年,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仍将是全年的关键词。
李玉佳表示,房地产风险与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风险交织在一起。防范风险,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首先要防范房地产风险。停止跌倒并恢复稳定是其中的关键部分。一方面要阻止价格下跌,另一方面要做到稳量,即稳价格、稳数量、防范风险。
政策方向
在强劲的政策信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如何努力“止跌稳”楼市提出了几个要点。
一是加大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力度,充分释放刚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已明确,将新建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并将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近300个城市。地级以上,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陈文静表示,今年,我们继续强调要“加大落实力度”。可见,未来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总体力度将加大。
具体来说,预计各地将货币安置与房票政策相结合,购买现有商品住房作为安置房和城中村改造,加大房票安置补贴和激励力度,提高居民使用房票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随着中村改造的步伐,这一政策或将对2025年新房销售产生实际的提振作用。
李玉佳表示,目前,郑州、广州等热点城市已经开始出台房票安置政策。随着专项债券和专项贷款发行量的增加,预计2025年房票安置将大规模实施,一旦行业稳定下来,也将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巨大支撑,缓解房票安置问题。以前难以解决的资本平衡问题。
华福证券预计,五年内完成100万个新城中村改造,将年均带动投资和销售1539亿元、6956亿元,占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的1.4%分别为/6.0%。
二是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推动存量商品房处置。
今年,各地在土地供应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在注重优质土地供应的同时,强调取消限价、取消加建、取消现房销售等约束。在此基础上,2025年土地供应将坚持“控量提质”导向。
盘活存量也是本轮政策的一个重点方向。 “现有土地,特别是2022年之前供应的土地,由于价格大幅下降,周边地区有建设和自我维持的准备金。在目前中心区优质土地上开发新一代商品房的竞争环境下,按照原计划推进开发可能不太可能。”李玉佳说。
当前困境下,盘活现有土地的出路何在?李玉佳认为,一方面可以调整规划和用地(如商业改住宅、商业改公寓),减少或取消建设和自维持的比例。这项工作已经在进行中。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专项债券和专项贷款进行回收。商业、办公楼的盘活也可改建为长租公寓和经济适用房。
现有商品房的处置也将加快。 2024年,各地存量商品房处置将主要体现在“以购代建”系列工作,鼓励地方国有企业(主要是安居集团)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造为经济适用房租赁住房或分配型保障性住房。住房等,将对房地产企业减少库存、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大政策方向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建设,有序构建相关基础制度。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探索”、2022年“转型”、2023年“加速”,到2024年“推进”,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的定位更加精准,思路更加清晰。更清晰。
陈文静表示,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包括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预售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税制改革等。其他方面。
今年以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力度不减,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融资建设持续推进,多地现房销售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陈文静预计,2025年,预售制度、金融制度、房产税制等相关基础制度改革可能会取得一些积极进展。
严跃进认为,目前全国各地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形成了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的示范性、标杆性案例。一个典型方向是深入贯彻“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理念,探索第四代住宅项目建设。这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的案例之一。
从城中村改造、供应调整到构建新模式,2025年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方向已经明确。总体来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中央政治局确定的积极基调。 2025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明显加大力度,帮助恢复居民收入预期,改善房地产市场预期。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