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现状、演变规律及未来趋势研究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我国约有5.8亿人生活在660万平方公里的干旱地区。在过去20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的背景下,这些地区面临着荒漠化的风险。本研究以中国潜在荒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东安哥拉大学研究中心生产的CRU。数据源采用TS4.06气象数据集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对项目(CMIP6)多模式集合数据。以1991-2020年为基期,定量描绘了中国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状,厘清了1901年的情况——2020年中国潜在荒漠化地区的历史演变,以及2020年中国潜在荒漠化地区的预测。未来。

研究发现:(1)我国目前潜在荒漠化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面积约48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图片

中国潜在荒漠化地区和气候带的空间分布(以1991年至2020年为基期)

(2)近120年来,我国潜在荒漠化地区总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显着趋势,1978年是这一趋势的转折点。 120年来,中国潜在荒漠化面积减少了3.5万平方公​​里。我国潜在荒漠化地区总体呈现“东干西湿”的趋势。

(3)考虑到未来CO2浓度可能持续上升,在低、中、高三种排放强度下,到2050年我国潜在荒漠化地区面积将全部减少,呈现“湿润”趋势主体部分“干燥”。排放强度越低,潜在荒漠化面积越小。

图片

不同共享社会经济情景下2050年中国潜在荒漠化区域分布及气候带类型转变预测

尽管未来中国潜在荒漠化面积有望减少,但近一半的国家仍面临潜在荒漠化风险。因此,保持低排放强度对于减少潜在荒漠化地区面积至关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制定荒漠化防治战略、建设我国北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我国荒漠化基础应用理论、防治技术和战略咨询研究。特别是近期成立的“三北工程研究院”,聚焦“三北”工程实施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为“三北”工程实施提供支撑。中国荒漠化治理和“三北”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