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增长是首要任务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冷静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现有政策,加大增量政策推出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各地纷纷召开会议落实部署,要求抓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尤其是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纷纷表示“要承担起经济龙头省份的重要责任”。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易晓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主要是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拉动不足,需要加大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积蓄经济增长动力。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全国31个省份中,上半年经济增速基本达到年初设定的水平,其中内蒙古、重庆、江苏、山东、甘肃、吉林、浙江、福建、北京、贵州、天津、上海。增长目标。从1-8月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9月30日,云南省政府党组第53次(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稳增长不仅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穿透分析,扎实推进稳增长、促问题、优环境的百日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复苏。
10月8日上午,四川省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介活动。四川省委书记王晓辉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四季度,是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全省要全力以赴建设经济,努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介活动共推介项目1823个,总投资785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最多,共有项目601个,总投资3645亿元,占比46.4%;创新与产业发展项目数量最多,共有727个,总投资2875亿元,占比36.6%。
10月12日,陕西省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进一步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抓住政策机遇期,攻坚四季度,扎实做好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全年工作任务。
地方政策密集落地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在有效落实现有政策的同时,还着力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稳定和改善经济状况。我们将在振兴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地方政府重点争取中央增量政策。例如,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强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工作方案》,推动国家一揽子计划实施云南省增量政策见效,全力推动经济复苏。
9月29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推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精神会议; 10月9日,浙江省政府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进一步学习中央政治局精神,加快推进落实具体措施。
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抓到、又快又好落实,确保政策红利最大限度释放,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务实的措施,继承国家增量政策,推动政策直接达标、尽早落地,切实提高政策实施的力度、准确性和有效性。
易晓光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努力落实中央现有政策,因为政策有滞后效应,今年出台的“以旧换新”等促进政策必须加快落实;同时,还要着力“增量政策”,这次刺激政策比以往力度更大,地方政府要抓住政策窗口期,争取项目在当地落地,不仅要实现今年的目标,还要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出地方版的“增量政策”。比如,9月22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稳增长、破解问题、优化环境百日行动计划》; 9月28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的若干向好的政策措施》。
9月初,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加强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包括4个方面33条政策,涉及200多项具体措施。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推动全省经济复苏的通知》。
9月29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好国家和江苏省“33”等政策措施,加大研究储备力度,及时推出一批新增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和效应。
10月13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推进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部署会议,将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与实施稳增长百日行动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优化环境。政策和现有政策的落实要下功夫,认真研究、快速对接、精准落实。
从地方政策来看,主要着眼于地方财政,花真金白银促进消费、拉动生产。例如,四川的政策包括实施消费信贷财政贴息、实施新消费场景运营激励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等。旅行社健康制定实施鼓励入境旅游四项措施。
江苏政策措施中,有14项政策专门针对扩大有效需求,包括加大对旧车、绿色家电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安排1.65亿元支持各地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业;打造30条智能家电、汽摩配件等跨境电商产业带;扩大装备更新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等。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