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官员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增量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明确中央财政仍有较大借贷空间和增加赤字;拟一次性增加大规模债务限额替代地方政府现有隐性债务;调整优化专项债券用途,包括用于土地储备、存量住房收购等。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缺乏惊喜但没有令市场失望
“市场可能认为这次发布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但也不会令他们失望。”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没有太多意外的原因是,关于追加预算和债券额度的具体公告很少,因为这些措施需要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批准。该机构预计将在10月底宣布1万亿至2万亿的补充预算,以支持消费和地方财政。
符合市场预期,财政部确实允许地方政府动用4000亿元未使用的债券额度。这些配额是往年延续下来的,不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额外批准。这些配额用于抵消部分财政收入。差距。同时,财政部还提到可能允许更多发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券,帮助地方政府置换大量隐性债务,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
“更重要的是,财政部承认财政收入低于预期,承诺完成今年财政目标,并坚定表示将出台更多逆周期财政措施。同时强调,中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借贷空间,可以提高赤字占GDP的比例。”陆挺说。
另据报道,何立峰副总理10月10日至12日在山西、陕西考察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当前宏观经济的“风向标”。他再次承诺,要努力保障住房交付,大幅扩大“白名单”项目覆盖面。
标普评级表示,政策能否帮助房地产行业止跌企稳,关键在于这些增量财政资金的方式、规模和对象。
事实上,类似的政策此前也曾推出过,但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上述机构认为,原因在于:一是整体规模不大,前阶段3000亿至5000亿元的收储规模与总体库存规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其次,库存商品房收购条件和标准严格,从很多地方市政府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基本要求整个项目或整栋楼出售。同时,一些地区要求项目配套良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收购价格也较低,导致开发商无法参与其中。
因此,此次相关财政政策如果能够本着托市场的原则,在有利于市场主体参与的条件下进行资金投入,让更广泛的市场化房地产开发主体受益,更加有力地推动“止跌企稳”目标实现。
债券市场无忧,城市投资向好。
债务化解无疑是本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此前的债务解散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隐性债务置换的思路似乎又回到了2015年至2018年——除了继续在新债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外,隐性债务置换的思路似乎又回到了2015年至2018年。每年设立专项债务限额,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 除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提高大额债务限额,替代现有地方隐性债务,加大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的力度。相关政策将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向社会详细解释。
“隐性债务规模较2018年下降了50%,剩下的50%预计不会一下子被全部吸收,而是会持续下去,但总体规模预计将超过万亿元。”上述人士说道。
财政部长兰福安表示,这项即将出台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最有力的支持去债措施。这无疑是一个及时的政策,将大大减轻地方去债压力,腾出更多资源来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夯实基层“三保障”。
标普评级工商企业评级部总监王雷对记者表示,预计城投债务风险将进一步收敛,尾部地区的城投和非标债也将获得政策利好。自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债务化解方案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有序推进债务化解。债务化解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城投债利差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2018年底减少了一半。
“以较大的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现有隐性债务,将促进地方债务结构的调整,城投公司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债务置换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尾部地区的城投公司受益可能相对显着当债务达到一定水平时,短期压力可能会进一步缓解。”王雷表示,机构认为地方债、银行信用互换等措施也可能利好非标债。
就债券市场整体而言,上述理财专家认为,国家仍处于降息周期,新房销售数据依然疲软,债券市场的现实风险仍在可控的。随着理财和资金负债逐步稳定,银行逐步下调存款利率,流动性预期宽松,短期利率回落确定性较高。投资策略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信用债尤其是城投债,在调整时加快配置步伐。
“疯牛”刹车后材质持续波动
至于股市,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投资研究员认为,本次发布会之后,情绪驱动的调整或将告一段落。但考虑到短期跌幅较大,市场情绪难以快速恢复,预计将继续震荡。巩固局面。机构继续看好可攻可守的股息资产。房地产ETF再次被视为短期交易产品,而中长期趋势仍将回归基本面。需要关注未来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刺激效果。
在9月底强烈的市场企稳信号刺激下,截至国庆末,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较9月低点反弹36%和27%,震惊国际市场。然而,节后,市场情绪突然发生变化。 10月8日A股开盘涨停,随后“疯牛”陷入震荡。截至10月11日收盘,上证指数从3674点回落至3203.5点。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瑛在最新一次客户会议上提到,本轮回调前,MSCI中国指数估值迅速从“疫情重启交易”时的9倍恢复至12倍,并已完全恢复到12倍。甚至略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但利润并没有好转,要想进一步反弹,必须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特别是经济基本面和物价状况的改善、房地产市场量价企稳、传导传导等。推动企业利润回升。
瑞银最新表态是,从半年中期来看,市场持续上行的趋势需要企业利润的支撑。 2024年上半年全部A股利润同比下降3%。7月、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和-17.8%,表明2024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下半年仍在底部盘整。 9月下旬以来的宽松政策落地并传导至实体经济和企业利润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经济基本面逐渐好转,利润顺势而行,A股市场的上涨空间或将进一步打开。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