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动力电池领头羊北伏近况引发行业担忧,未来前景堪忧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北孚近期的处境让原本看好其长期前景的业内人士唏嘘不已,也引发了人们对欧洲动力电池行业未来的深度担忧。电池供应链研究和咨询领域分析师安迪·利兰(Andy )表示:“贝伏特是欧洲电池行业的标杆,如果他们不能生产,则表明欧洲将长期保持外部依赖。”

过去几年,立志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领军者的北孚备受青睐。早在成立之初,北孚就拥有“明星企业”的光环。据统计,成立8年来,贝富共筹集资金150亿美元,成为欧洲最大的融资公司之一。其投资者包括贝莱德、高盛、欧洲投资银行、瑞典养老基金等知名机构。不仅如此,北孚还吸引了欧洲一线汽车品牌下单。宝马、斯堪尼亚、沃尔沃、大众等先后与其签署了总金额达550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合同。

除了资本的加持和客户的青睐,贝孚还得到了欧盟和欧洲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7年,欧盟成立电池产业联盟工作组。一些欧洲官员希望贝孚成为“欧洲电池空中客车”,因此不断获得欧盟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4年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总额9.86亿美元的德国国家援助计划,支持北孚在德国建立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2023年,北孚业绩损失将接近12亿美元。

北孚的“熄火”暴露了其生产经营各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生产能力。 2021年底,北孚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首家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按照计划,该工厂将在2023年达到16GWh的设计产能。但目前该工厂产能利用率极低,年电池出货量不足1GWh,全面生产目标已达不到预期。推迟到 2026 年。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森承认,北孚“扩张计划有点过于激进”。

欧洲动力电池领头羊北伏近况引发行业担忧,未来前景堪忧插图

产能落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客户流失。 2020年,宝马与北孚签订了20亿欧元的合同,但交付却推迟了整整两年。宝马无奈,于今年6月宣布取消订单。斯堪尼亚今年5月还表示,北孚去年的交付问题阻碍了数千辆电动卡车的生产和分销。

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困扰着该公司。调查显示,2019年以来,北孚工厂至少发生26起严重事故。由于担心工作条件,丰田已禁止其技术人员在北九工厂工作。瑞典工作环境局和瑞典化学品局已对疑似气体泄漏事件展开调查。当地政府正在起诉北孚公司,指控其在韦斯特罗斯实验室不安全地储存化学品,并且废水中的金属含量超过最高允许值。

北孚自身发展的瓶颈也反映出整个欧洲电池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事实上,欧盟对此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早在去年6月,欧洲审计院就在一份题为《欧洲面临输掉电池竞赛的风险》的报告中,对欧盟委员会的“电池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不少批评和警告。

报道建议,首先,由于补贴差异问题,电池制造商可能会放弃欧盟,选择其他地区,尤其是美国,因为美国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激励措施。与欧盟不同,美国直接补贴矿物和电池的生产,并鼓励消费者购买在美国制造并使用美国零部件的电动汽车。

其次,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中,87%的锂从澳大利亚进口,80%的锰从南非和加蓬进口,68%的原料钴从刚果(金)进口,40%的天然石墨从中国进口。然而,目前的合同安排通常只能确保未来两到三年的原材料供应。欧洲虽然拥有多个矿藏,但从发现到生产至少需要12至16年的时间,使其无法快速应对需求增长。葡萄牙是欧盟内锂储量最大的国家,预计要到 2026 年才能开始生产。

欧洲动力电池领头羊北伏近况引发行业担忧,未来前景堪忧插图1

最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会损害欧盟电池生产的竞争力。到2020年底,电池组的成本已达到每千瓦时200欧元,是计划成本的两倍多。仅前两年,镍价就上涨了70%以上。

欧洲审计法院的审计人员警告称,如果欧盟电池产能未能按预期增长,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欧盟可能被迫将内燃机汽车禁令推迟到2035年之后,从而无法实现其碳中和目标。其次,为了到2035年实现零排放,欧盟可能被迫严重依赖欧盟以外生产的电池和电动汽车,这将损害欧洲汽车工业和劳动力。

除了报告中提到的多重困难外,技术瓶颈也是欧洲电池行业应该面对的问题。尽管欧洲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其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似乎仍达不到预期,主要是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存在缺陷,影响了其产品的可靠性。

更无奈的是,电池行业不得不面对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 9月19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1%下降至今年的14.4%。这是今年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与去年几乎连续环比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德国8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近70%,作为欧盟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法国电动汽车销量也下滑33%,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出现负增长。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大市场的全线“暴跌”,意味着8月份全欧洲纯电动汽车注册量仅为92627辆,而去年同期为43.9%。

不过,尽管北孚目前正处于低潮,但随着欧洲对绿色能源转型的持续政策支持以及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预期,欧洲电池行业仍有机会迎来复苏和突破。展望未来,欧洲应更加谨慎,加大对尖端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打造更加稳定的供应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