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本杂志特约记者杨倩撰写。
截至2024年8月30日,42家上市银行均已披露2024年中期业绩,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优质区域业绩依然领跑。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37%。国有大型银行业绩保持稳定,城商行、农商行业绩整体较好,优质区域性银行业绩领跑。
二是利差降幅收窄,降低存款成本效应释放。受市场利率下行、贷款重定价、信贷需求持续疲软、存款规范化持续推进等影响,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净息差仍承压。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43%;净息差1.64%,较上年末下降14BP,但降幅收窄。生息资产收益率、生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78%、2.21%,贷款收益率、存款成本率分别为4.32%、2.08%。
三是投资收益亮眼,中间业务收入承压持续拖累非利息收入。受益于债券市场上行,上市银行投资收益整体表现亮眼,带动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而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承压,拖累非利息收入。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03%,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03%,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0.31%。
四是资产质量总体平稳,关注类贷款占比小幅提升,风险补偿和资本水平充足。截至2024年6月,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1.17%,与一季度、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304.7%,环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统计报告,以下两个因素值得银行业关注:
一是信贷弱需求格局延续,规模导向弱化。
二是“五大篇”深入实施,信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净利润增速小幅提升
上半年,从六大国有企业业绩来看,营收同比下降3%,规模以上化导致降幅扩大;净利润同比下降1%,拨备贡献略有改善。
营收方面,六大国有银行同比均下降3%,规模放缓导致降幅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银行营收、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整体营收同比下降3%(一季度同比下降2.5%),维持负增长,且降幅扩大。从营收绝对贡献来看,规模因素依然提供有力支撑。营收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银行(0.2%)、邮储银行(-0.1%)、中国银行(-2.5%)、建设银行(-3.4%)、交通银行(-4.6%)、工商银行(-6.2%)。农业银行营收由负转正,表现较为突出。
从收入同比增速环比变化趋势看,六大国有银行上半年较一季度均小幅下滑0.5个百分点。二季度信贷增速放缓,规模增长正向贡献明显下滑,拖累收入进一步下滑。不过二季度利差企稳,负向贡献收窄,其他非利息收入边际贡献也有所提升,抵消了部分规模下滑的影响。增速环比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银行(2.1%)、中国银行(1.3%)、建设银行(-0.4%)、邮政储蓄银行(-1.5%)、工商银行(-2.4%)、交通银行(-4.3%)。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同比增速均实现边际改善。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同比均下降1%,主要由于拨备贡献度边际改善,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大型国有银行。
从上半年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来看,六大国有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1%(一季度同比下降2%),降幅略有收窄。除农业银行增速由负转正外,六大国有银行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增长,其余五家银行增速在-2%至-1%之间。净利润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银行(2%)、中国银行(-1.2%)、邮储银行(-1.5%)、交通银行(-1.6%)、建设银行(-1.8%)、工商银行(-1.9%)。
从净利润同比增速环比变化趋势看,六大国有银行上半年较一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主要受拨备贡献影响。增速环比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银行(3.6%)、中国银行(1.7%)、工商银行(0.9%)、建设银行(0.4%)、邮储银行(-0.2%)、交通银行(-3.1%),交通银行增速下降3.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增速略有下降,其他银行均实现边际增长。
细分收入端,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其净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9%;单看净利息收入,上半年同比下降3%,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规模拖累。
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生息资产同比增速7.9%,较一季度下降3.1%,降幅较大;净息差1.46%,较一季度下降2BP,降幅收窄。净利息收入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银行(2.2%)、邮储银行(1.8%)、农业银行(0.1%)、中国银行(-3.1%)、建设银行(-5.2%)、工商银行(-6.8%)。其中,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保持正增长,农业银行、中行、交通银行增速略有改善。
从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边际变化来看,六家国有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较一季度边际下降1.1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降幅保持在21BP;生息资产增速较一季度下降3.1个百分点,资产规模扩张放缓是净利息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的主要原因。
分解净息差可见,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年化净息差同比下跌21BP至1.46%,息差同比跌幅从低到高依次为交通银行(6BP)、邮储银行(16BP)、建设银行(18BP)、中国银行(24BP)、农业银行(24bBP)、工商银行(27BP)。
从净息差下滑趋势来看,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净息差维持在-21BP,农业银行(4BP)、中国银行(3BP)、交通银行(1BP)降幅较一季度略有收窄。
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0BP(一季度同比下降17BP),降幅扩大3BP。六家银行全部出现下降,降幅从低到高依次为:中行(-13BP)、建行(-20BP)、交行(-21BP)、邮储(-21BP)、农行(-21BP)、工行(-25BP)。
但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有息负债付息率同比趋稳(一季度同比上升5BP),负债成本同比由上升转为稳定,交通银行(-14BP)、邮储银行(-5BP)、农业银行(-1BP)负债成本同比下降。
从非利息净收入来看,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9%,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其他非利息收入的高速增长。
二季度六大国有银行整体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1.5%。其中,手续费收入降幅扩大;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15.8%,增幅略有提升,是非利息收入负增长收窄的主要支撑。六大银行整体非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至21.8%。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建行(3.7%)、农行(0.6%)、中行(-0.3%)、工行(-4.1%)、邮储(-7.5%)、交行(-16.9%)。
净手续费收入方面,受资本市场波动及降费让利政策影响,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净手续费收入下降9.9%,降幅较一季度小幅扩大2.4个百分点;手续费占收入比重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至14.8%,其中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降幅较大,农业银行降幅小幅收窄。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方面,六家国有银行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5.8%,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扩大10.4个百分点;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占收入比重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7.1%,是非利息收入负增长收窄的主要推动力。
负债成本降幅环比扩大
通过分解资产负债可以看出,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资产定价环比下降10BP,负债成本环比下降6BP。
二季度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息收入由正转负,环比下降1.2%,资产规模环比增长0.1%,增速较一季度下降4.4个百分点;净息差1.43%,环比下降5BP。二季度,工行、建行、邮储净利息收入为负增长,农行、中行、中行为正增长;生息资产规模环比增长0.1%,增幅较小,净息差环比继续下降。
分解净息差可以看出,资产端收益率环比继续下降,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6BP,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对息差的支撑有所增强。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净息差环比继续下降5BP,除交通银行环比增加3BP外,其余银行降幅从低到高依次为中国银行(-1BP)、农业银行(-2BP)、邮储银行(-4BP)、建设银行(-7BP)、工商银行(-11BP);其中,六大国有银行生息资产整体收益率环比下降10BP,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6BP,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
分解资产端收益率可知,资产结构、定价是共同的拖累因素。信贷方面,企业及个人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0BP,环比降幅从低到高依次为交通银行(-5BP)、邮储银行(-6BP)、中国银行(-9BP)、建设银行(-10BP)、农业银行(-11BP)、工商银行(-12BP)。
从结构维度看,贷款占资产比重环比提升,但企业及零售贷款占比较一季度有所下降,票据占比提升。从资产结构看,二季度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至60.2%,债券投资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至27.5%。在贷款内部结构上,与一季度相比,收益率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企业贷款下降0.4个百分点,票据上升1.1个百分点。
六大国有银行中,仅交通银行上半年个贷占比小幅上升0.4个百分点,其他银行个贷占比均有所下降,整体来看,资产结构对利差形成一定拖累。
从定价角度看,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影响不容忽视。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8%,较3月份下降31BP;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3%,较3月份下降14BP;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较3月份下降10BP;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较3月份下降24BP。
通过分解负债成本可见,负债成本环比降幅有所扩大,对利差支撑增强,主要受存款利率下调影响。
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6BP(一季度环比下降4BP),且降幅环比扩大。环比降幅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银行(10BP)、中国银行(9BP)、交通银行(8BP)、建设银行(4BP)、邮储银行(3BP)、工商银行(2BP)。
负债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利率因素的贡献:结构上,定期存款趋缓趋势延续。从负债结构看,上半年计息负债中存款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债券发行分别上升1.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从存款内部结构看,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个人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个人定期存款上升1.7个百分点,定期存款趋缓趋势延续。定价上,存款利率下调进一步支撑负债成本下降,负债端资金成本环比下降6BP(一季度环比下降4BP),降幅环比扩大。
新生没有太多负面压力
六家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存量负担较小,关注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并保持在历史低位,新增不良贷款压力不大、拨备计提充足。
从绝对值来看,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8%,上半年维持了每季度下降1BP的节奏,整体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邮储银行,仅为0.83%,其次是中国银行1.24%,其余各大银行之间差距不大,都在1.34%左右。从好转趋势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环比均好转1BP,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保持稳定。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且持续好转。
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净生成率虽然环比略有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整体不大,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定。从绝对值来看,六大银行上半年累计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49%,其中邮储银行最低,为0.37%,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略高,略超过0.5%,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都在0.48%左右,整体均处于较低水平。
从变化趋势看,六大国有银行累计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环比均上升2BP。其中,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环比均有所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20BP、14BP、3BP和2BP。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环比分别上升3BP和2BP。
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关注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5BP、同比下降1BP,未来不良压力有限。从绝对值来看,六大银行整体关注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5BP至1.66%。其中,邮储银行保持关注贷款占比最低,为0.81%,其次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为1.42%、1.43%、1.66%。工行、建行略高,分别为1.92%、2.07%。
从变化趋势来看,建行、中行较年初分别提升了37BP、2BP,尤其建行虽然重点关注贷款占比绝对水平较高,但自2022年以来每年都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工行、交行、邮储银行较年初分别提升了7BP、15BP、14BP,增幅均不大。
从逾期来看,逾期率有所上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逾期率均有所上升,逾期占贷款总额1.23%,较2023年末上升9BP,较2023年上半年上升15BP,但整体仍处于低位;其中,农行改善2BP至1.27%,工行、交行分别上升6BP、7BP至1.34%、1.45%,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分别上升15BP、16BP、16BP至1.27%、1.21%、1.06%。
从不良认定来看,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认定整体仍较为严格,从逾期不良率来看,上半年末逾期不良率96.06%,较2023年末上升8.2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由于逾期贷款增加所致。六大银行不良认定整体仍较为严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银行逾期不良率仍在100%以下,农业银行逾期不良率在85%以下。
从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占比来看,六大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为63.53%,较年初上升7.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仅为52.31%,邮储银行略高一些,为78.95%。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243.09%,整体安全边际较高,安全垫不断加厚。
从绝对值来看,六大银行拨备覆盖率二季度均升至200%以上,安全边际较高且在进一步提升,其中邮储银行为325.61%,为六大银行中最高,其次是农业银行,为303.94%,其余银行均在200%-240%之间。
从变化趋势来看,六大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继续上升1.9个百分点,除邮储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余五家银行环比均有所上升,其中,交通银行增幅最大,单季度上升10.24%至207.29%。
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贷款拨备率环比上升1BP至3.12%。从绝对值来看,六大银行贷款拨备率均超过2.5%,其中农行最高为4%,其次是建行3.22%,其余银行均在2.5%-3%之间。从趋势来看,交行、中行分别环比上升13BP和2BP至2.73%和2.5%,其余主要银行均略有下降,整体保持平稳。
目前拨备释放利润仍有空间,风险成本和信用成本均小幅上升。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六大国有银行信用成本0.71%,较年初上升11BP,其中农业银行上升18BP;风险成本0.72%,较年初上升11BP,其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上升23BP和15BP。
保证持续的业绩增长
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费用率边际下降,降本增效取得成效。
上半年六家国有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0.3%,增速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显示六家银行降本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成本收入比为29.8%,增速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二季度收入降幅扩大。
管理费用方面,从绝对值看,邮储银行保持4.5%的较高增速,其次是农业银行0.5%,其余四大银行均实现同比负增长,其中建行、中行均实现同比负增长1.6%。从变化趋势看,除交通银行外,各银行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均继续下降,其中邮储银行降幅最大,达3.2%。
成本收入比方面,从绝对值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成本收入比均在30%以下,其中工农建行在25%以下,邮储中行较高,在30%以上。从趋势看,各银行成本收入比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由于二季度分母端收入降幅较大。
从资本情况看,六家国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六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一季度小幅下降9BP至12.31%,但整体仍维持在高位;其中,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01%,较年初上升86BP,绝对值及改善幅度最高。
从中期分红来看,除邮储银行外,五大银行均发布中期分红预案。为保持统一口径,分红率以现金分红总额/归母净利润计算,五大银行分红比例均在30%左右。邮储银行中报也明确计划2024年中期分配利润,分红比例不超过30%。
营收方面,六大国有银行营收增速持续下滑,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表现较好,二季度降幅有所放缓,农业银行也实现由负转正增长0.2%;净利润方面,六大银行整体降幅收窄,其中农业银行实现2%的正增长,表现较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降幅收窄,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降幅扩大。
利息收入方面,农行、中行、邮储银行均保持同比正增长,六家银行规模增速继续回落,中行、中银降幅相对较小;价格方面,中行息差同比降幅最小,主要得益于负债端成本控制较好;非利息收入方面,建行、农行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非利息收入的支撑。
资产质量方面,六大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继续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逾期、不良产生虽略有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占比、逾期率最低,拨备覆盖率最高;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环比增幅最大。
由于规模放缓,上半年的六家国有银行仍然面临一定的收入压力,但利润增长率的略有差异;
集体临时股息以奖励投资者
总体而言,六家国有银行的收入增长在今年上半年承受了压力,其他非息收入成为上半年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持,这是ICBC,ABC,BOC,BOC,BOC,CCB,CCB,CCB和PSBC的年收入增长率。与第一季度相比,6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从收入子项目中,ABC和BOC的净利息收入的增长率相对有弹性。与第一季度相比,分别为-3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对于六个国家拥有的银行,中间的业务收入在一年中的压力通常是压力。银行和报纸的“减税政策”,这对与财富相关的中介业务收入(例如代理业务)的增长施加了压力。
大多数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其他非利益收入增长,ICBC,ABC,BOC,CCB,BOC和PSBC的其他非利益收入的增长率为5.7%,18.9%,22.2%,55.8%,55.8%,-10.2%和1.5%。 - 其他五家国有银行的收入通常受益于今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的表现,公允价值变化了ICBC和CCB的收入显着增加,ABC,BOC和PSBC的投资收入增加。
在利润方面,只有ABC实现了积极的利润增长,并且在上半年,公司业务领域的损害大大降低了。与第一季度相比,利率变化为0.9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造成利润增长的压力有两个原因:首先,收入的增长率下降,其次,在上半年结束时,六个国家拥有的银行的成本收入增加了,与第一季度结束相比,在六年级的境内相比,该年份的损失相对普遍。 - 年,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领域的资产损失损失大幅下降。
规模的扩展减慢了,新的信贷供应对公司的零售业而言仍然很强劲,在低估量表评估和关注质量和效率的政策下,六个国家拥有的银行的扩张速度在上半年降低了六个国家的贷款。 9.8%,10.0%,6.1%和10.7%的同比,增长率在-1.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1.1.1.1.1的额外额度相比,分别为60个国家的贡献。这一年,零售需求仍需要在短期内恢复。
存款成本有所提高,一些银行的净利润率在今年上半年反弹,ICBC,ABC,BOC,CCB,BOC和PSBC的净利润率为1.43%,1.45%,1.44%,1.44%,1.54%,1.54%,1.29%和1.91%。另外,1BP,3BP,2BP和-1BP。与2023年相比,分别为5bp,-14bp和-6bp。
不形成的贷款比率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截至一年的上半年结束时,ICBC,ABC,BOC,BOC,CCB,BOC和PSBC的非表现贷款比率保持在足够的水平。与第一季度末相比,C和CCB分别减少了1BP和1BP,而其他大型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第一季度末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年底,前瞻性指标发生了变化。
从PSBC除外,在上半年结束时,其他五个国家拥有的银行的覆盖率与第一季度结束相比增加了,尽管PSBC的供应覆盖率下降了。 OC和PSBC分别为208%,304%,202%,239%,205%和326%。
(作者是专业投资者)
本文于9月14日在《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