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近日媒体公布的中国汽车企业利润排行榜备受关注,令人意外的是,一直稳坐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的比亚迪,在单款车型利润排名中却只能排在第四位。
这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中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一、遥遥领先的比亚迪,为何“不赚钱”?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卖一辆只能赚 8500 美元?
在这份名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主流车企单车利润排名》的榜单中,销量排名靠前的国产车企基本都有上榜(奇瑞未上榜,因此未列入其中)。
可以看到,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吉利汽车整整一个长安汽车,其实还是很赚钱的。不过,这个数字除以161万辆的销量,每辆车的利润确实只有8500元,排在长城、吉利、理想之后,排名第四。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个数据或许符合直觉,毕竟比亚迪有个外号叫“价格屠夫”。不管是售价6万多的海鸥,还是售价798元的秦PLUS DM-i,还是售价10万以内的海豚,基本上比亚迪的产品每次推出,都会在细分市场引起地震。有人说,如果不是比亚迪,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8万的卡罗拉、13万的雅阁了。
很多网友也看到了单车的利润,纷纷为比亚迪的生存之路担忧,甚至有人调侃:“希望比亚迪能多赚钱。”
确实,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尤其是在很多人买新能源汽车只认比亚迪的环境下,比亚迪应该有条件创造更高的利润。但为何比亚迪的单车利润远低于长城、吉利呢?
而研究了另外几份资料之后,天亚军似乎找到了答案。
人是关键
比亚迪的车价总体平稳,销量稳步增长,但利润并不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投入太多,于是查了一下主流车企的研发费用,果然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只能用遥遥领先来形容。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突破3000亿,研发投入突破200亿,这是什么水平?
我们可以用倍数来比较,比亚迪是吉利的2.8倍,研发投入是后者的4.4倍,考虑到比亚迪的营收规模,这个比例可谓是恐怖的。
要知道,当车企营收增长时,研发费用并不一定需要线性增长。比如一款车上市后成为爆款,营收大幅增长,今年的研发投入是否也要按比例增加?不是的,完全可以让利润浮动,等赚够了利润再投入下一轮研发。
但这不是比亚迪的选择。
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5.8%,而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1.64%。尽管营收增加,但研发占比不仅没有因分母增加而减少,反而大幅增加。
横向比较,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比亚迪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支出也领先于其他所有公司,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
那么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
据比亚迪集团品牌与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近日透露的数据,比亚迪员工总数如今已经超过90万,其中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如果我是研发负责人,看到这个数据,我可能会恨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和比亚迪一起造车。
你没看错,领先车企中一半的研发人员都不足1万人,研发人员数量在3万人左右的也仅有3家,而比亚迪的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却高达近11万人,比另外3家领先车企研发人员数量总和还要多。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应该能够明白,人才是比亚迪创造销售奇迹的关键。
为什么比亚迪近年来能够拿出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车型?正是因为对研发人才的极度重视,以及远超行业水平的研发投入,才使得比亚迪能够构筑起巨大的技术护城河,从而在产品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技术平等的魅力
当然,每辆车8500元的利润不仅仅代表着比亚迪在研发上的慷慨投入,事实上其背后的“技术平等”理念尤为值得关注,甚至可以说,这一理念正是比亚迪成功的关键。
回顾比亚迪的发展历程,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套“比亚迪模式”:
第一步,在研发上投入巨资,掌握领先于所有竞争对手的独特技术;
第二步,用领先的技术,打造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第三步,以超乎想象的价格销售产品,形成现象级影响力,打造销售井喷;
第四步,产品研发摊薄,获得合理利润,然后循环回到第一步,开始下一轮;
这里,第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得到顶尖的技术,这当然也是比亚迪所擅长的。但第三步其实更关键,意味着一个选择:在你花费巨资掌握先进技术之后,是选择高价出售,服务于少数高端群体(有人说这叫割韭菜),还是薄利大批量出售,服务于绝大多数消费者?
比亚迪的选择显而易见。
1997年,丰田研发出了全球领先的THS混合动力技术,并决定将其用于生产价格昂贵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技术也成为了丰田产品线中的高端产品。但当比亚迪拿出比丰田更省油的DM-i技术时,第一款量产车以难以想象的低价上市,最终让所有消费者疯狂。
事实上,在比亚迪所有热销产品中,随处可见这一理念。
这其实就是“技术平等”的魅力所在:当你真正愿意让顶尖技术服务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时,消费者就会把你推上王座。事实上,借助井喷式销量带来的成本摊薄效应,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甚至增长了24.4%。比亚迪这次真的赢了。
总结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平权的理念,比亚迪才得以带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50%以上的渗透率,实现中国汽车期盼已久的“弯道超车”,真正用硬实力让利消费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比亚迪现在的盈利排名可以说是短期的,因为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研发上。随着越来越多领先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比亚迪很有可能成为利润率最高的车企,比亚迪厚积薄发的时代即将到来。
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并效仿比亚迪“技术平等”的脚步,全球消费者也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可期的。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