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其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界贸易、宿迁汉邦(京东的一致行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广东骏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名创优品的全资子公司)转让其所持有的永辉超市21.08%、4.05%、4.27%的股份。
交易总价为62.7亿元,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第一大股东,持有永辉29.4%的股份。
一
“回头”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2019年年中的一次行业公开会议上,就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发表了看法,当时他非常直言,公开表示大润发没有价值,甚至表示相信马云对这笔交易深感后悔。
“今天(2019年),阿里和腾讯都在不断收购线下门店。今天70%以上的交易流量都在阿里手里,剩下的流量都在线下。我觉得线下零售场景,阿里和腾讯最大的价值在于金融数据。阿里收购大润发之后,第一步就是改变支付方式,优先考虑支付宝。(现在)我们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买一个商品,你在网上买一个水果或者一罐可口可乐,后台都会积累一定的数据,你的生活是否规律,你的工作是否稳定,都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精准的数据,这也是微信支付的功劳。”
五年前批判大卖场无价值的叶国富,五年后突然向市场释放了一则爆炸性消息:他要买超市——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份。
这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叶国富自己知道。
在股权收购宣布后的电话会议中,叶国富也部分阐述了自己的“转型”:“这十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零售业态和模式。我发现,比山姆和乔更优秀的零售模式在中国,那就是庞东来模式。其实我觉得庞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
在看到郑州两家庞东来改造的永辉门店后,叶国富决定“卖掉”永辉。
“为什么我以前不行动,而现在行动?因为我看到了新的未来、新的模式、新的前景。希望大家耐心一点,相信我的眼光。我不只看中国,我还在看全球的零售业。我在其他领域可能会犯错,但在零售业绝对不会犯错。”
这或许是叶国富“5年改变”的主要原因——他看好庞东来模式,看好永辉向庞东来模式转型。
某零售品牌对目前部分超市零售企业的平效、人效进行了统计。
也有企业家向商业观察报透露,认为叶国富买入永辉股份,主要还是看到了永辉胖东来的调整效果:“他肯定是看到了胖东来的威力,河南永辉改造的不错。”
还有市场人士向《商业观察报》表示:“这是一场豪赌,赌永辉的调整一定能成功。如果成功,两年后,这笔交易就成了一段佳话。”
盒马鲜生原CEO侯毅也在朋友圈对这笔交易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高度赞赏叶国富收购永辉的勇气。
二
意图
在宣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后的电话会议中,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静静也对此次交易进行了“解读”:“名创优品预计不会控制永辉超市的多数董事会席位。因此,名创优品不会成为永辉超市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他认为,本次股权收购的价值在于:“首先,从零售角度看,名创优品看好永辉超市重组的前景,认为这项业务有未来。其次,永辉超市目前的估值具有吸引力,投资成本溢价较低、安全边际较高,名创优品的入局可以帮助永辉超市优化现有的股东结构和治理结构,支撑其现有的业务方向,更好地发挥双方在渠道升级、供应链方面的整合优势。”
“双方在供应链、产品开发上都有想象空间,目前永辉超市在家居品类上差异化较弱,毛利率较低,而名创优品在这方面表现不错。(同时)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在渠道上有协同机会,永辉超市855多家门店中,只有约一半的门店在两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名创优品。”
按照张静静的解读,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的意图在于:1、押注永辉重组成功。2、财务投资价值。3、优化股东治理结构。4、供应链协同。5、渠道价值。
三
合作
商业观察家认为,本次交易对于双方将产生协同价值,可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用户协作。
主打生鲜的永辉,主要客户群体是中老年群体;主打“创意”生活百货的名创优品,客户群体则相对年轻,以年轻人为主。
那么在用户端,双方应该有合作的空间。
比如将名创优品引入永辉门店,可以让名创优品以更低的成本触达永辉的用户群体,其实名创优品此前的很多门店也是开在了大卖场的商业街里。
永辉百货业务面临老化问题,毛利贡献逐年下滑,通过借助名创优品整合永辉百货业务线,有望扩大用户规模。
此前,郑州两家永辉门店被庞东来调整后,两家门店就已经展现出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名创优品应该也看到了这个结果,看到了永辉用户群的拓展弹性,看到了名创优品在用户端为永辉“增值”的可能,也看到了永辉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潜力——名创优品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已经饱和,前几年一直在尝试切入下沉市场,但竞争激烈。
2.供应链协作。
当前超市行业,生鲜业务基本都是直营,所有企业都是源头直采。但在食品、百货领域,大部分还是采用KA供货体系,大部分超市不做配送、买断运营,而是自有品牌,超市自身能力也非常弱,这导致中国超市开展非食品业务举步维艰。不过,不少超市企业也开始转型。
那么,主营日用百货的名创优品入驻永辉超市或许是其为永辉整合、提升永辉百货业务线“增值”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拥有品牌、强化潮流创造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还是提升百货毛利,名创优品都应该能为永辉助力。
对于名创优品来说,永辉现有的供应链体系中可能也有名创优品需要的东西,比如生鲜业务、部分食品业务。
从过去的一些市场表现来看,不少从事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和品牌,都尝试在门店引入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客单价产出。
比如无印良品曾将生鲜品类引入门店进行跨界,奶茶品牌茶颜悦色也将创意生活百货与零食、奶茶吧结合,开设硬核折扣店,线上线下也大量引入平价百货时尚品牌。
名创优品若想跟上“市场潮流”,若想跨界开新业态、开硬折扣模式门店,提高用户粘性,那么一定需要新品类供应链与采购规模的支撑,而收购永辉29.4%的股权将加速名创优品的相关布局。
《商业观察》认为,名创优品收购永辉29.4%股份,应是基于推出新模式门店的思路,因此需要整合旗下渠道和供应链。
3.团队协作。
永辉目前正致力于团队年轻化,过去一段时间管理团队调整频繁,而名创优品在团队和组织年轻化方面做得更好,团队在自有品牌和IP开发方面的能力也在提升,实力也更强。
4.团结一致。
无论是生鲜食品领域,还是通用食品领域,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名创优品面临众多百货新潮品牌的竞争,永辉超市也面临众多生鲜电商、新零售公司的竞争。
因此,二者的“抱团”,理论上有利于提高双方在存量竞争阶段的生存概率,有助于增加转型成功的机会。
存量竞争阶段就是市场一体化阶段。
商业观察家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