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需潜力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效需求仍待提升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增速比7月份放缓0.6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比前7个月放缓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3%。种种迹象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党中央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早已作出判断,围绕扩内需、提振信心、惠及民生、防风险,加大力度加快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组合拳扎实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字当头的主旋律没有变。从消费看,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规模稳步扩大,增速基本平稳。

体现结构优化特征的消费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服务消费快速增长。1-8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9%,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3.9个百分点,服务零售各品类均实现正增长。二是以旧换新政策见效。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的政策推动下,8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零售额由降转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超过50%。

需要看到,当前消费需求总体仍偏弱,特别是房地产链相关的一些大宗商品消费依然疲软。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强调,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到促进消费上来,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地转移到惠及民生、促进消费上来。

中国经济是一个内需潜力巨大的大国经济体。从需求结构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2013年至2023年,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将稳定在70%左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3.9%,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优化升级的消费结构,是消费继续发展增长的坚实基础。

促进消费,首先要增强消费能力。谈“消费”,不能只谈“消费”,不能只抓“促”字。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就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稳定和扩大就业能力。要优化就业、收入分配、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增收减负并举,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继续扩大。

中国经济内需潜力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效需求仍待提升插图

稳定增长预期。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需要建立在稳定的预期基础之上,包括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也包括经济增长预期。从吃饭穿衣这样的小事,到买车买房这样的大事,只有预期稳定了,人们才会“敢消费”、“愿意消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困难挑战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宏观政策要继续下功夫、加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措施,尽快储备和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把握消费趋势。我国消费需求逐步由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由生存性消费转向发展性、享受性消费,由物质性消费转向服务性消费。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的消费场景。还要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优化住房、汽车等一些领域的限制措施,把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以拉动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投资不重要。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要加快推进“十四五”102个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扩大更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大合力。(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莉)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