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计划,理想汽车今年将连续推出三款纯电动SUV,分别命名为M7、M8、M9,但今年上半年,理想翔已经正式宣布将推迟到2025年。比较大的争议一直是它的设计形象,但随着这款纯电动 SUV 的最新路试谍照的曝光,这个结论即将改变。相比于早期 3 款新车同框的谍照,虽然无法直接确定曝光车型的具体身份,但可以确定理想汽车重新调整了尾部造型,不再沿袭 MEGA 独特的尾部造型,而是回归了传统的 SUV 尾箱设计, 这意味着原本第三排宽敞的头部空间很可能会被压缩,至于三排座椅布局是否会继续推出,这需要官方进一步确认。
毕竟,作为理想车在纯电动SUV市场的第一个布局,与包括文捷在内的竞争对手极具竞争力,产品力需要与自己的纯电旗舰保持平起平坐,那么新车的具体表现会是什么呢?电池寿命有多长?智能驾驶和驾驶质量如何?
麒麟 5C 电池持续上车,入门续航里程超过 700 公里?
从车主的角度来看,相比于纯燃料汽车的经验,纯电动汽车一直存在两个问题,即对电池寿命的焦虑和能量补充效率低,但从电池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同时解决, 也就是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率,已经问世并配备了MEGA的麒麟5C电池,这是目前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接下来的理想中纯电动SUV,这款电池势必会是新车的“必备品”。
那么,理想的纯电动 SUV 的续航里程大约是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谈麒麟5C电池的一些技术特点,其中“5C”说电池充放电倍率为5,即电池充电电流除以电池芯容量的倍数为5,倍数越高, 充电速度越快,时间越短,反之越低,速度越慢,参考MEGA的补能性能,可以在12分钟,大约500公里内充电到80%,以至于出门的问题就是怕电池寿命不够,担心充电时间,基本解决了。
也就是说,在电池恒定的充电电流下,提高电池充放电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电池的容量,这意味着电池的规格会更大,但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了能量密度越高, 充放电容量越低。
简单来说,就是要大大提高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迁移速率,也可以理解为锂离子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缩短这个过程,就得从距离、时间甚至材料开始,最后在测试环境中, 麒麟 5C 电池的峰值充电电流超过 700A,峰值充电功率达到 520kW,总之,这款电池展示了两件事,一是容量规格不会小,二是大电池也具有很高的充放电容量。
至此,基本可以判断出,在理想车推动的 3 款纯电动 SUV 中,定位最低、最高大型 SUV 将配备麒麟 5C 电池,并参考目前量产的汽车 009、小米 SU7 和 MEGA, 估计新车的电池规格不小,而且最低限度才会开始,CLTC 工况下的纯电动续航里程很可能会超过 700 公里,如果车辆能进一步轻量化,那么就有可能凭借这个耐力成就走得更远。
看到坑洼时,会提前减速,驾驶质量还是舒服的?
我们来聊聊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事情,理想的首款纯电动SUV在智能驾驶部分能做什么呢?开车时有什么区别?
目前,理想汽车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端到端+VLM已经推出,具体涵盖MEGA和L系列AD Max车型,从效果来看,理想的高端智能驾驶集,有很多与华为乾坤ADS 3.0非常相似的功能,比如在路边启动可以直接启动智能驾驶功能, 不再限制开场场景条件,上车即可驾驶;在环形交叉路口或拥堵路况下,整个系统的处理机制也比较相似,基本可以实现自主平稳变道到通行效率更高的主干道;此外,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也会根据实时红绿灯的变化自主选择潮汐车道,甚至在看到坑洼、丁字路口或学校路段时提前减速,两个系统的整体效果以高效和人性化为主。
从表面上看,理想汽车和华为乾坤ADS 3.0的智能驾驶系统都是端到端的,摆脱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硬件主要基于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但底层逻辑略有不同,后者的GOD+PDP可以加强对道路细节的感知,而前者将智能驾驶分为三个处理系统, 即端到端 + VLM + 云世界模型。
“端到端”简单易懂,它负责过去感知、决策和调节这三个模块,全部集成到一个模型中,当外部传感器获取信息并经过模型处理后,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控制系统做出决策,这就像人眼在获取信息时, 直接传给大脑继续分析,然后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行为,相比于之前需要手动敲出代码规则,端到端的优势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经验,面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它会学会处理它, 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这也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突然出现的电瓶车,这其实是智能驾驶系统都没见过的场景,需要大量的实测视频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分析,毕竟要覆盖路上的所有突发事件,FSD在中国的训练将是一场持久战,华为乾坤ADS 3.0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4D毫米波雷达,全天候监控小目标,GOD+PDP可以加强对道路细节的感知,优点是直接避免了未知场景的海量数据训练,而理想汽车将这部分交给了VLM, 整体算法由一个模型组成,还包括一个流式视频转换器、智能驾驶记忆和问题库,可以缓存更长的数据,以便进行思考和学习逻辑推理,说白了,作用就是遇到智能驾驶系统遇到一个没有见过的场景,VLM会给出相应的反馈,具有学习的能力, 这有点像端到端自定进度学习的升级版。
除了端到端和VLM之外,云世界模型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误差库”,当车辆遇到驾驶问题时,世界模型可以尝试重构问题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后再交给端到端处理。
回到新体,如果明年上半年发布,下半年能交付,还有将近12个月的时间进行端到端+VLM增长。
此外,目前理想纯电动 SUV 的内饰信息尚未曝光,但参考 L 系列的家族设计,预计新车内饰仍将为主副驾驶提供两个智能车载屏幕,智能座舱的具体功能有望与 L 系列保持一致, 并继续专注于 Home First。
在这一点上,关于驾驶水平的表现,我们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判断,未来理想的纯电动 SUV 的驾驶体验,也一定是朝着舒适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悬架配置上,新车很可能会继续使用 L 系列中出现过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 而高端车型预计还将提供CDC减震器和双腔空气悬架,对于吨位更大、定位更高的SUV,这种悬架布局可以减少车身侧倾并过滤细微振动,从而确保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最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那就是理想的首款纯电动 SUV,从中型 SUV 开始,即使未来有麒麟 5C 电池来弥补电池寿命和能量补充的问题,但大尺寸和重量会对能耗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 MEGA 风格的前部可以降低风阻并优化能耗,但车辆的轻量化程度会是多少?我们拭目以待。
按照原计划,理想汽车今年将连续推出三款纯电动SUV,分别命名为M7、M8、M9,但今年上半年,理想翔已经正式宣布将推迟到2025年。比较大的争议一直是它的设计形象,但随着这款纯电动 SUV 的最新路试谍照的曝光,这个结论即将改变。相比于早期 3 款新车同框的谍照,虽然无法直接确定曝光车型的具体身份,但可以确定理想汽车重新调整了尾部造型,不再沿袭 MEGA 独特的尾部造型,而是回归了传统的 SUV 尾箱设计, 这意味着原本第三排宽敞的头部空间很可能会被压缩,至于三排座椅布局是否会继续推出,这需要官方进一步确认。
毕竟,作为理想车在纯电动SUV市场的第一个布局,与包括文捷在内的竞争对手极具竞争力,产品力需要与自己的纯电旗舰保持平起平坐,那么新车的具体表现会是什么呢?电池寿命有多长?智能驾驶和驾驶质量如何?
麒麟 5C 电池持续上车,入门续航里程超过 700 公里?
从车主的角度来看,相比于纯燃料汽车的经验,纯电动汽车一直存在两个问题,即对电池寿命的焦虑和能量补充效率低,但从电池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同时解决, 也就是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率,已经问世并配备了MEGA的麒麟5C电池,这是目前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接下来的理想中纯电动SUV,这款电池势必会是新车的“必备品”。
那么,理想的纯电动 SUV 的续航里程大约是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谈麒麟5C电池的一些技术特点,其中“5C”说电池充放电倍率为5,即电池充电电流除以电池芯容量的倍数为5,倍数越高, 充电速度越快,时间越短,反之越低,速度越慢,参考MEGA的补能性能,可以在12分钟,大约500公里内充电到80%,以至于出门的问题就是怕电池寿命不够,担心充电时间,基本解决了。
也就是说,在电池恒定的充电电流下,提高电池充放电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电池的容量,这意味着电池的规格会更大,但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了能量密度越高, 充放电容量越低。
简单来说,就是要大大提高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迁移速率,也可以理解为锂离子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缩短这个过程,就得从距离、时间甚至材料开始,最后在测试环境中, 麒麟 5C 电池的峰值充电电流超过 700A,峰值充电功率达到 520kW,总之,这款电池展示了两件事,一是容量规格不会小,二是大电池也具有很高的充放电容量。
至此,基本可以判断出,在理想车推动的 3 款纯电动 SUV 中,定位最低、最高大型 SUV 将配备麒麟 5C 电池,并参考目前量产的汽车 009、小米 SU7 和 MEGA, 估计新车的电池规格不小,而且最低限度才会开始,CLTC 工况下的纯电动续航里程很可能会超过 700 公里,如果车辆能进一步轻量化,那么就有可能凭借这个耐力成就走得更远。
看到坑洼时,会提前减速,驾驶质量还是舒服的?
我们来聊聊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事情,理想的首款纯电动SUV在智能驾驶部分能做什么呢?开车时有什么区别?
目前,理想汽车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端到端+VLM已经推出,具体涵盖MEGA和L系列AD Max车型,从效果来看,理想的高端智能驾驶集,有很多与华为乾坤ADS 3.0非常相似的功能,比如在路边启动可以直接启动智能驾驶功能, 不再限制开场场景条件,上车即可驾驶;在环形交叉路口或拥堵路况下,整个系统的处理机制也比较相似,基本可以实现自主平稳变道到通行效率更高的主干道;此外,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也会根据实时红绿灯的变化自主选择潮汐车道,甚至在看到坑洼、丁字路口或学校路段时提前减速,两个系统的整体效果以高效和人性化为主。
从表面上看,理想汽车和华为乾坤ADS 3.0的智能驾驶系统都是端到端的,摆脱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硬件主要基于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但底层逻辑略有不同,后者的GOD+PDP可以加强对道路细节的感知,而前者将智能驾驶分为三个处理系统, 即端到端 + VLM + 云世界模型。
“端到端”简单易懂,它负责过去感知、决策和调节这三个模块,全部集成到一个模型中,当外部传感器获取信息并经过模型处理后,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控制系统做出决策,这就像人眼在获取信息时, 直接传给大脑继续分析,然后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行为,相比于之前需要手动敲出代码规则,端到端的优势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经验,面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它会学会处理它, 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这也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突然出现的电瓶车,这其实是智能驾驶系统都没见过的场景,需要大量的实测视频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分析,毕竟要覆盖路上的所有突发事件,FSD在中国的训练将是一场持久战,华为乾坤ADS 3.0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4D毫米波雷达,全天候监控小目标,GOD+PDP可以加强对道路细节的感知,优点是直接避免了未知场景的海量数据训练,而理想汽车将这部分交给了VLM, 整体算法由一个模型组成,还包括一个流式视频转换器、智能驾驶记忆和问题库,可以缓存更长的数据,以便进行思考和学习逻辑推理,说白了,作用就是遇到智能驾驶系统遇到一个没有见过的场景,VLM会给出相应的反馈,具有学习的能力, 这有点像端到端自定进度学习的升级版。
除了端到端和VLM之外,云世界模型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误差库”,当车辆遇到驾驶问题时,世界模型可以尝试重构问题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后再交给端到端处理。
回到新体,如果明年上半年发布,下半年能交付,还有将近12个月的时间进行端到端+VLM增长。
此外,目前理想纯电动 SUV 的内饰信息尚未曝光,但参考 L 系列的家族设计,预计新车内饰仍将为主副驾驶提供两个智能车载屏幕,智能座舱的具体功能有望与 L 系列保持一致, 并继续专注于 Home First。
在这一点上,关于驾驶水平的表现,我们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判断,未来理想的纯电动 SUV 的驾驶体验,也一定是朝着舒适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悬架配置上,新车很可能会继续使用 L 系列中出现过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 而高端车型预计还将提供CDC减震器和双腔空气悬架,对于吨位更大、定位更高的SUV,这种悬架布局可以减少车身侧倾并过滤细微振动,从而确保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最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那就是理想的首款纯电动 SUV,从中型 SUV 开始,即使未来有麒麟 5C 电池来弥补电池寿命和能量补充的问题,但大尺寸和重量会对能耗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 MEGA 风格的前部可以降低风阻并优化能耗,但车辆的轻量化程度会是多少?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