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以规模论资排辈
9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证监会相关部门近日发布2024年第3份通知,其中提到,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提出,修改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体系,督促其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完善行业机构分类监管制度,突出“扶优限劣”。
为落实上述要求,进一步凸显分类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引导性,引导行业机构更好发挥“五大职能”,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已全面修订,2023年分类评价工作同步开展。
回头来看,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到要大力推动中长期基金入市,不断增强长期投资力量,并首次提出修改基金管理人分类及考核体系,督促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据悉,本次分类评价将更加注重合规风控、职能绩效和投资者获得感,避免单纯以业务规模进行“论资排辈”。总体原则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凸显“合规风控第一”的机构定位,继续将合规风控评分作为A类管理人的预评程序,将合规风控预评底线比例由10%提高至20%;将A类、B类、C类管理人的比例由50%、40%、10%调整为30%、50%、20%,使评价结果的结构分布更加合理,更好地反映行业机构合规风控总体状况。
二是强化“更好履行职能”的监管导向,围绕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增强服务中长期资金能力、提升投资者长期收益、推动高水平开放“五大职能”,完善服务投资者考核指标,引导管理人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着力提升投资者体验。
此外,还增加了“重点专项任务”落实情况,根据考核期内重点任务部署,增加相应专项考核指标,加大对管理者落实重点监管任务的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伦认为,避免单纯以业务规模为依据的“排辈”,也是综合考虑基金公司投资业绩、社会贡献、社会影响力、公司治理等多重因素,防止基金公司单纯追求规模增长,有利于基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也提到,避免以业务规模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有利于减少行业规模“争霸”,不同规模的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薪酬管理不达标,扣分
从本次修订的公募分类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看,主要集中在合规与风控指标、投资者服务指标、专项工作评价指标三个方面。
其中合规性指标包括司法行政机关采取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监管措施,行业自律组织的纪律处分和自律措施等;风险控制指标主要考核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情况。
服务投资者指标包括大幅增加权益类基金规模分红权重、优化各类产品中长期收益率分红指标、增加逆周期布局指标、对发行规模大、投资者经验差的管理人扣分、对投资者经验差的管理人加分,并凸显服务养老、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情况。
专项工作考核指标为:对注重把握长期趋势、积极发挥稳定市场作用的管理者加分;对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薪酬管理不符合政策导向的管理者扣分;对扩大投资者接触面、主动宣传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的管理者加分;对政商“旋转门”实践管理内控机制不到位的管理者扣分。
前述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坚持合规运营是公募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不断强化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有助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强化职能履行,引领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的现实获得感,是行业稳步前进的根本保障。在薪酬方面,重点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管理人更加注重长期业绩和风险管控,践行长效考核机制,设立薪酬递延、奖金跟投等,也是为了有效回归公募基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基础,提升投资者满意度和体验度。
有望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除了调整考核指标外,分类考核结果还将影响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业务开展。
通知提到,分类评价结果可作为实施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行政许可、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方面差异化监管的参考。A类管理人可优先参与创新产品(业务)试点;C类管理人原则上不得参与,并相应加大检查监控力度,对其设立子公司或新增业务资格申请予以审慎处理。
前述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评论称,总体来看,优化分类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励管理人通过加强风险管控、优化激励机制、提升投资者体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评级,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未来的监管取向可能还是按照新‘国九条’的要求,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应该在这方面做好表率,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走向理性、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杨德伦说。
此外,通知还提到,分类评价体系是传递行业发展价值取向、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引导行业机构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要求,不断优化分类评价指标、强化分类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增强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基金管理人也应参照分类评价总体框架和指标,继续深化公司治理和文化建设,夯实合规风控基础,进一步强化功能,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努力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源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