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报记者向接近亿达新能的人士求证该消息,但对方表示,由于宁德时代是上市公司,为避免内幕交易,在最终确认前不能透露更多信息。
亿达新能源另一位外部机构股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作为股东,他们不会干涉亿达新能源与潜在收购方的接触,“重要的是公司能渡过难关,不会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倒下,当然还有后续退出的问题。”
在传出将出售给宁德时代之前,亿达新能源以“光伏独角兽”的身份在行业和资本市场更为人熟知。工商记录显示,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光伏组件公司,截至目前已完成共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新能源基金、国家电投、衢州金控、招商创投、广发证券、前海母基金、长城证券、普华资本、金融街资本等。
科创板报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去年7月完成Pre-IPO轮融资后,亿达新能源估值突破90亿元,两年间估值增长逾30倍。
2023年底,亿达新能源启动创业板冲刺。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亿达新能源本次IPO拟募资25亿元,用于年产14GWN型高效单晶电池及20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然而,随着行业周期和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高速增长最终戛然而止,8月中旬,深交所显示亿达新能源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历时8个月的上市进程就此流产。
结合目前光伏行业整体市场状况,此次IPO失败或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亿达新能源的发展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
亿达新能源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上述外部机构投资者与亿达新能源签署了对赌协议。2023年6月签署的《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约定了亿达新能源实际控制人的回购条款,亿达新能源不承担回购义务。此外,部分股东还享有股权转让限制、优先购买权、优先出售权、优先认购权、反稀释权、优先清算权、最惠条款、知情权和监督权、董事/监事委任权、特定事项否决权等其他特殊股东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协议中的回购条款及其他特别权利条款将于亿达新能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并获受理之日自动终止。 但如亿达新能中止或放弃符合资格的IPO、撤回符合资格的IPO申请或符合资格的IPO未获核准,则特别股东权利条款将自动恢复全部效力,并视为从未被终止或中止。
一位新能源板块的投资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链企业在A股上市难度很大,同时整个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些企业本身没什么问题,发展其实也挺好的,但抗拒不了周期和形势的变化,行业并购的确是比较可行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领导都看到了机会,所以之前传出 CATL 在接洽亿达新能等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年以来光伏行业鼓励兼并重组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5月份发文指出,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当前行业困境,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疏通市场退出机制。
不过,上述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只有行业内优质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收购对象。“对于希望被收购的公司来说,过程肯定会很曲折,各个公司背后的股东利益不一致,投资人的参与轮次也不同,很难达成共识。特别是很多光伏公司背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情况会更加复杂。一旦涉及到国有资产,一定要保证程序正义,不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科创板日报记者也注意到,近几年在光伏领域有所动作的机构中,国有机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仅以亿达新能源为例,其背靠北京国资北京国管、衢州国资衢州金控等。一位国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国有机构会更加倾向于技术确定性更高的领域,而国内光伏厂商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都已经做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有机构在光伏领域有所动作更多。
如今,一级市场资金涌入光伏领域的浪潮已落下帷幕。据财联社创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有4个光伏组件项目宣布获得融资,鲜有头部机构、地方政府、央企有所动作。面对行业和资本环境的双重变化,企业不得不接受现实。
上述新能源投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目前一大批明星项目都面临着随时资金链断裂的境地。“一些一年前创始人还高高在上的明星项目,现在也不得不放低脸面求助产业投资公司,因为现在他们一方面面临着产业链各环节的不断触底反弹,另一方面面临着股东的追涨回购、银行要抽贷或不续贷。”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