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11月1日起实施后,中国制造业对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已“扫清”。照片/IC photo
在华外商投资领域,又传来了重大新闻。
据新京报报道,9月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将限制措施由31项降至29项,删除了“出版物的印刷必须由中方控制”和“禁止投资应用蒸制、 中药煎、烤、煅等加工技术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生产”。这意味着,在11月1日新版负面清单实施后,中国制造业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已经“扫清”。
近年来,中国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2017年至2021年,该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连续五年修订。其中,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制造业的限制措施在 2021 年率先实现“零”。此次修订将扩展到全国。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全球产业分工中市场竞争最充分、合作最紧密的领域。特别是在当前反全球化意识形态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大环境下,该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完全解除,充分表明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明确态度以及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立场。
中国的开放发展意味着世界各国的机遇。一方面,制造业对外商投资实行“零”限制,为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外商在华投资的机会不断增加,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将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消费选择。
当然,对于国内制造企业来说,外资和内资将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多领域实现公平的“竞争”,但也对自身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势必迫使各领域制造企业更加注重练就“内功”,习惯于在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中赢得发展机会。
这是压力,也是机会。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加速,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资企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也将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和理念上提供新的经验和参考,同时为开放合作、互鉴和交流带来更多机会,促进更多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和流动。因此,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最终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在这方面,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和注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效应”就是代表性案例。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外资一直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和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密切相关。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升级,也离不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帮助。
可以说,制造业全面“零”限制外资准入,既是对当前发展形势的跟进,也是对过去成功发展经验的跟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前,商务部等三部委明确表示,打算允许外商独资医院在北京等地设立(中医除外,不包括公立医院并购)。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大引援利用外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继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放宽外资准入试点。 并扩大外国金融机构在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准入。这预示着在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中国也将向世界敞开怀抱。
你越开放,你就越自信,你越自信,你就越开放。制造业外资“零”限制将为更多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积累经验和信心。中国的全面开放姿态和持续的开放步伐也将增强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扎根中国的信心。由此,中外双向开放、共赢的格局将进一步巩固。
编辑 / 徐秋英
校对 / 吴兴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