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如高速路转弯,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局面?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9月7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以这次高速公路转弯的例子,分析了对当前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现状的两种不同的诊断和政策建议。

经济转型如高速路转弯,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局面?插图

他提到,面对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市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总需求不足是转型的代价,是增长的烦恼。经济要从过去以机械(制造)和房地产拉动的增长,转向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拉动的高质量增长。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阵痛期和相对缓慢的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当前的状况是转型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另一观点认为,当前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和再就业压力特别是青年人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出。从总需求管理看,当务之急是尽快刺激和稳定总需求,使物价总水平尽快回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使就业率和失业率回到一个比较正常的区间。短期总需求波动的管理可以和经济的结构转型脱钩。

高善文认为,上述之争更多的是哲学和经济学之争,源于方法和信念的差异。“目前总需求不足的状况显然与经济转型有关。在转型过程中,我们的速度是刚刚好,还是相对于转型的需求来说还太低了?”他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观察更广泛的证据和结论,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居民消费支出出现了比较大的放缓,这些证据和变化值得进一步反思。

谈及热议的房地产问题,高善文认为,近两年房地产的调整是影响我国经济非常关键的因素。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否与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相同,他认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多个层面的特殊性。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断下滑,尤其是新房市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和资产配置行为(包括房产配置行为)上更加趋于保守,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无疑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但尽管如此,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在几个层面上都很特殊,不同于其他国家典型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高善文强调,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三个巨大的挑战和调整:第一,从2021年以前的高周转模式,到未来的制造模式;第二,从以前法律上独立法人的大型集团公司管理众多项目并统一调配资金、协调流动性,到未来过渡到以单一独立法人的项目为中心进行资金和流动性管理;第三,从过去的预售制(占比接近90%),到未来主要以现房销售为主的模式。

高善文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的三次转型和转变,给房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短期内最突出的挑战是资金层面的压力,这种压力既体现在债务融资上,也体现在股权融资上。

“但与资金压力相对应的是,各类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普遍减少了对房企的风险敞口。”他表示,要完成如此巨大的转型,房企需要巨额的资金,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但金融体系仍在减少对房企的资金供给,这一矛盾导致房企很难平稳调整,再加上需求端的一系列问题,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

他进一步指出,房地产行业上述困难的出现和持续,也成为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增速低于预期、需求不振、地方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今年三至四季度,总需求进一步减弱的风险可能仍是国内经济的主导风险。展望未来,高善文认为,通过刺激住宅需求、降低贷款利率等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是有效的,但要帮助房企完成上述三个方面的巨大转变,在供给侧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或许更为重要。

此外,在广义消费层面,高善文结合当前热议的产能过剩、贸易压力等话题提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出几乎相当于世界七大工业国总和,这意味着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波动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需要在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税收管理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国际化的理念和做法。

他强调:“虽然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很重要,经济越来越依赖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也越​​来越重要,但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和消费者过上更好的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大消费的欲望,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动力。因此,消费活动应该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刺激消费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