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的一块地块,在出让环节要求“所有商品房必须以现房形式销售”。去年8月,深圳出让的A001-0212地块(中铁能建粤珍大厦)引入“现房面积竞争”阶段,最终其现房销售面积达到上限,占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从“部分实施”到“全面实施”现房销售,深圳这块地块的推出意味着现房销售又迈进了一步。
除了深圳,近日,湖南省湘潭市出台房地产市场新政,称将完善预售证审批形象进度节点(封顶),有序向现房销售过渡。湖南省衡阳市提出鼓励销售现房商品房。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提出积极探索开展现房商品房销售试点。早在去年9月,雄安新区就宣布取消商品房预售,实行现房销售,实现“所见即所得,交房即证”。
上个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大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政府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约定现房销售,并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
现房销售与预售房销售正好相反,是指开发商将已经竣工并取得入住许可的房产出售给买家,而预售房则是指买家购买尚未竣工的房地产项目。对于预售房买家来说,在支付定金和首付款后,往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交付所购新房。
广东省城市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2023年以来,尽管房地产市场整体下滑,但新的变化是预售房销量下降,而现房销量增加、二手房销量保持稳定。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现实需求仍然很大,但很多购房者出于对预售房交付的担忧,转向购买现房或二手房。
据中指院统计,今年1-5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1%;现房销售面积不但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1-5月现房销售面积达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前5个月,现房销售面积占比超过30%。
适时调整供给侧以应对需求变化,是各地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本质。8月下旬,住建部透露,二手房销售转增已被列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点工作之一。李雨佳表示,二手房销售“转增”与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房地产供给侧的改革,而非需求侧的刺激。
去年以来,实施现房销售政策的城市明显增多。中指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据监测,2023年以来,北京、深圳、郑州等地已出让多块现房销售地块,部分城市也在鼓励、支持房企销售现房。短期内,各地或将继续稳步推进现房销售,预计更多城市将在土地端开展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预售楼盘很快会退出历史舞台,业内人士认为,预售楼盘与现房楼盘或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
中国大陆商品房预售制度源于香港,又称“卖楼花”。在住房严重短缺的年代,预售制度对加快房地产建设、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等起到了一定作用。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告别了绝对的住房短缺,预售制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给“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经营模式下的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增加了市场风险,也不再适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
但制度的建立和退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目前部分房企面临债务和流动性问题,难以提供较长期的建设资金,直接转入现房销售并不现实。陈文静建议,应完善优化预售制度,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调整预售门槛、优化办理流程等,更好地保障购房者权益。(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