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从保本保收益到净值化,20 年规模增长近 30 万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图片

文|十野云野编辑|顾宁

“人民富裕,国家就富裕”。

当今社会,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财富管理意识不断觉醒,人们对理财效率的追求越来越高。

相反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却不断走低,近年来,经过几轮下调,大型国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2%”并步入“1%”时代。

当存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的钱该投向何处?同样是银行“宠儿”的银行理财,则成为了“新主角”。

从2004年第一只银行理财产品推出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其间,银行理财经历了四个阶段,规模从0发展到近30万亿。

以2018年《资管新规》为节点,之前是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的理财时代;之后则进入了净值理财、对自己投资产品的风险负责的新时代。

在9月6日举行的外滩会议上,银行理财领域资深人士、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兼首席业务官张旭阳用一句话形容银行理财的发展:过去二十年是避风港,未来十年是星光大海。

顾名思义,所谓“避险”就是“规避”不确定收益,2004年至2018年期间,银行理财产品尚未净值化,以刚性兑付“一统天下”。

“星海茫茫”是指银行理财客户基础广阔,还有巨大尚未挖掘的隐性市场,可谓“未来可期”。

立足当下,我们自然想看看未来的金融市场又会有哪些新的故事,但想要了解未来,不妨先了解过去。

01

银行理财热潮

银行理财现在的故事长达20年,2018年之前借助市场红利,银行理财一片红火,买了理财的人可以高额收益离场,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毫无疑问,“刚性兑付”的存在,曾让投资者享受到高额且稳定的理财收益。因此,理财堪称居民财富的“温柔之地”和“避风港”。毫不夸张地说,不懂用钱,就永远不知道怎么用钱。不管把钱放在哪里,选择理财不会错。

总体来看,2018年之前,银行理财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年至2008年的“起步探索”阶段、2009年至2012年的“非标驱动高增长”阶段、2013年至2017年的“跨业去杠杆”阶段。

时光荏苒,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首只标准化外币理财产品,开启了银行理财元年。此后的四年,银行理财进入了“起步探索”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通过理财实现财富增值的需求日益强烈。

一时间,银行理财凭借其无信用风险、无市场风险、无流动性风险的良好声誉,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并迅猛发展。

2005年,银监会采取行动对理财赛道“正名”,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规范性文件。

2009年,银行理财进入“非标产品驱动高增长”的新阶段,为应对全球金融问题,我国推出了著名的“四万亿投资计划”,非标债权应运而生,银行理财受惠于此,业务再度加速发展,到2012年理财规模突破10万亿元。

2013年以后的几年里,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同业外包等同业套利模式开始流行,因其具有主动稳定、无需缴纳准备金、不受监管等优势,一度成为理财行业扩大负债的工具。

2013年至2017年短短四年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10.24万亿增至29.54万亿,增长近3倍,2013年末理财产品余额为4.45万只,而到了2017年,全国理财产品余额已达9.35万只。

02

市场波动后重获增长

2018年,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文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出台。

图片

此后,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业务开始回归“受人委托,代客户管理财富;卖方负责,买方自负”的初衷,银行理财开始了《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转型。

2021年12月31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正式进入净值化、公募化、规范化时代。

在新的运营逻辑下,此前较少受到关注的理财领域、金融产品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理财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

从常识上看,《资管新规》间接要求投资者具备专业分析能力,了解产品底层资产,才能保证收益。市面上还有其他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比如储蓄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

当市场以为银行理财行业将因此陷入低迷时,事实却打了它的脸。

作为资管服务的“压舱石”,银行理财用户规模已从2019年末的2000万户激增至2024年6月底的1.2亿户,增长约5倍,同时市场规模也突破30万亿。

为何会出现与市场预期相反的情况?

从收益上看,银行理财更适合中国居民,同样约30万亿元的规模,公募基金2023年亏损4347亿元,银行理财则盈利,收入6981亿元,如果对比收益率,2023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0.75%,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2.94%。

稳定的收益不仅是投资者的一颗定心丸,更是资管行业的风向标。理财产品的“星海”就在眼前,截至2022年末,场外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59亿,银行理财数量为1.2亿,这意味着银行理财还有充足的增长空间。

03

银行理财开启小微企业时代

有心人不难发现,一路走来,银行理财的三个属性愈发明显:第一,包容性越来越明显;第二,标准化转型的成效越来越明显;第三,服务实体的使命感越来越强。

银行能够感知到的最大变化或许就是从“借给人们的钱”赚钱转变为“管理人们的钱”赚钱。

那么未来十年银行理财市场将会呈现何种趋势?在2024外滩大会上,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给出了“参考答案”。

图片

其中,“新客户群体”值得一提,目前,理财市场一片繁荣,但受众群体中也存在着“空白”。

除了大企业和个人用户,还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客户群体,那就是小微企业,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金融行业的共识,但小微企业理财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没有“融资”,不代表没有“理财需求”,我国经营主体中,个体工商户1.24亿户,中小企业5200万户,小微企业超过1.7亿户,年营业收入接近50万亿。

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境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万亿元,其中单笔授信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不难发现,小微企业资金流规模巨大,且增长速度较快。

帮助小微企业实现合理理财,与大机构理财产品和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特点有所不同,大机构理财产品资金准入门槛高,小微企业难以承担;而个人理财产品,小微企业难以承担,个人理财公司资金周转过于频繁,使用不便。

真正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满足安全、不亏损、收益可预期、随时可用等特点即可。

但目前市面上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还比较少,市场空间有待补充,不过有需求就有供给,成立9年、服务小微企业超过5300万户的网商银行,就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就是这样的一家。

9月6日,浙江网商银行在2024外滩峰会银行财富管理金融科技论坛上正式发布首个针对小微企业和商户的智能普惠财富管理系统——“布谷鸟”系统。

据悉,网商银行“布谷鸟”利用AI大模型预测上千个行业小微企业资金流向,从而为银行理财公司提供申购赎回情况预测,联合定制契合小微企业经营周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浙江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表示,“布谷鸟系统的目标是成为小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专家”,系统将为小微企业提供裕利宝、稳利宝、月利宝等特色金融产品,全方位覆盖小微企业需求。

从定位上看,余额宝是一款“边收边赚的零钱包”,服务于随时需要用钱的小微商家,拥有三大特点:支付宝付款可自动转账、15点后存款也能赚收益、买东西、采购都能直接快捷付款。

稳利宝是网商银行推出的新型银行理财“专卖店”,服务于小微企业短期内不需要的资金,通过精选7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时期的理财需求。

月利宝是一款“零存整取”的存钱罐,服务于小微企业每月定期所需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每日入账、每月固定日期赎回。

小微企业主理财需求的崛起,推动银行理财进入“小微时代”,随着1.7亿小微企业进入银行理财大河,将再度涌动,正如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银行理财将占到总理财的1.3%,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

风起于青萍之梢,浪起于涟漪之末。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崛起,解决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将有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关于银行理财与小微企业的“新故事”从这一刻正式拉开帷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