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量才5万多台,在成都车展前上市的MONA M03,似乎如小鹏所愿,扛起了提升品牌销量的重担。
11.98万-15.58万元的售价自然是MONA M03的“杀手锏”,极高的性价比加上小鹏在“新势力”中突出的品牌号召力,让这款新车的终端反响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不过现在绝对不是“中场开香槟”的时候,因为MONA M03还需要想清楚自己真正的市场定位。什么?你说“智能时代年轻人的新3系”?这种话,在发布会上也能说出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MONA品牌的由来。
早在2021年,国内造车风潮如火如荼的时候,任何稍微有点闲钱的公司都想挤进造车圈分一杯羹,滴滴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网约车的领头羊,滴滴推出了一项名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一度招募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
但后来,随着国家对造车资质的进一步管控,滴滴的造车业务已无法照常进行。投入数十亿却始终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滴滴,不得不在2023年将造车业务卖给当时同样不开心的小鹏,换取小鹏汽车3.31%的股份。
小鹏借用滴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来开发MONA M03,这也引发一个疑问:滴滴一开始针对B2B市场开发的MONA,真的能在B2C市场大放异彩吗?
事实上,广汽Aion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回顾AION S上市之初,凭借着大空间、长续航、新颖的设计等特点,在当时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广汽Aion不得不将更多的AION S投入到网约车、出租车市场。
网约车市场的发展让Aion尝到了销量的甜头,但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品牌形象。为了扭转这种形象,Aion接连推出了AION S Plus、AION S Max等车型,试图赢回C端用户的心,但品牌的网约车标签已经深入人心,C端用户对此避而远之,而B端用户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形势早已到了难以扭转的阶段。
回到小鹏汽车,虽然何小鹏一直强调MONA将主要面向C端用户,但他也提到新车将“兼顾网约车销售(to B),少量SKU将针对共享出行”。
这一点其实是很清楚的,入股小鹏的滴滴,将成为MONA M03以及MONA系列后续车型的“底牌”。当然,这也不是小鹏第一次涉足网约车业务,在网约车市场最繁荣的时候,小鹏也成立了自己的“友鹏出行”,吸收G3、P5等车型过剩的产能。不过,不管是否直接关系到网约车的形象,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两款车型的最终命运吧?
但从目前来看,M03 并不适合网约车市场。首先它的后排空间远不如小鹏 P5 或者 AION S 宽敞,掀背式尾门也并不适合 B 端用户。结合 MONA 在发布前就从小鹏的第二品牌“急刹”变成了小鹏的子系列,不难看出,即便在小鹏内部,也很难给 MONA 一个 100% 明确的定位。
尽管新车发布会人气不旺,MONA M03依然是本次成都车展最受关注的新车之一,同时,也很高兴看到M03为小鹏带来的久违的热度和订单量。
但我也很确定,这款采用前轮驱动、160kW电机、后扭力梁的紧凑级轿车,即便拥有先进的智能驾驶能力,也绝对不会成为MONA系列负责人杨光口中的“年轻人的新3系”。
更重要的是,虽然小鹏在发布会上一直强调M03将在经济型市场普及智能驾驶,但实际上,只有售价15.58万元的顶配车型配备了支持城市及高速公路自动辅助驾驶的XNGP系统,其他两款车型仅支持普通的L2级驾驶辅助,其实就连丰田、本田都已经在这个价位普及了L2。
更为危险的是,华为其实早已在“普及智能驾驶”方面做出努力,随着最新的乾坤智能驾驶ADS SE在越来越多车企的铺开,可以预见,这条赛道将变得更加凶险。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MONA无疑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销量和知名度上的困难,但一旦消费者开始在网约车平台上乘坐M03,势必会对X9、G9辛苦打造的高端形象造成冲击。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消费者在乘坐网约车时都希望享受到更好的车型,但在买车时,又会尽量在自己和网约车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线,这是人性,谁也无法改变。
即将来临的9月将是MONA M03的首个完整交付月,一上市便开始交付,3万+的大订单能否转化成靓丽的销量数字,为该子系列开门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