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湖集团员工福利爆雷,46 亿资金失踪,董事长称因新疆宜化矿业纠纷导致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过去十几年,新湖集团以“员工福利”的名义,鼓励员工认购公司定制的信托产品。不少员工将全部资产投入集团老板、前浙江首富黄伟的信托。但今年6月,新湖集团内部员工理财产品华信信托两只产品被曝出兑付问题,涉案金额高达46亿元。

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表示,上述情况是由于新疆宜华矿业纠纷导致的资金紧张,目前暂无针对逾期信托的纾困计划。

“员工福利”爆出,46亿元资金“消失”

清算前夕,员工们仍被要求订阅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6月,在应支付的利息和本金未能如期兑付时,新湖集团员工才发现自己认购的理财产品“爆仓”,随后,员工们到新湖集团总部寻求解决方案。

7月10日,新湖集团致函集团工会委员会:“1、今年6月初,受突发事件影响,公司出现较大流动性困难,未能及时向贵协会拨付资金,导致无法及时偿还2024年6月、11月华信信托产品的投资款。公司对此深表歉意,给投资者带来了困难和担忧。2、公司对投资者在以上两只信托产品项下的债权予以确认。3、公司将在稳定公司存量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通过市值提升、保矿维权等一切可能措施,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妥善解决。”

《债权确认通知书》显示,截至7月15日,华信信托·新湖集团单一资金信托尚有31.318亿元及预期收益未兑现;华信信托·鑫元5号集合资金信托尚有15.493亿元本金及预期收益未兑现;二者合计超过46亿元。

不少员工都焦急万分,这几十亿资金都去哪了?有消息称,新湖集团与他人合作在新疆开矿,但最后却因为股权纠纷,资金紧张。

一名员工介绍,上述两款产品年化收益相差不大。前者的认购门槛为100万元,需通过集团工会签订合同;后者的认购门槛为300万元,社会人员也可参与。“该产品在我们公司内部以‘员工福利’形式推广了十多年,一些拿不出数百万的年轻员工会选择把钱放到老员工名下,也有员工把亲朋好友的钱放到里面。”该员工介绍。

《中国新闻周刊》称,“我存了十几年的钱,很安全,没想到现在取不出来钱了。”新湖中宝老员工陈瑜(化名)在新湖集团旗下的新湖中宝工作了20多年。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012年开始,新湖集团旗下各子公司就以“福利产品”的名义鼓励员工购买华信信托发行的公司定制信托产品,每年开放两次,要么续存,要么到期还本付息。投资者一年、两年、三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0%、11%、12%,后期偶尔会有波动。这一模式已经运行了12年,但在2024年彻底停摆。

陈宇说,不少等待信托兑现的员工已经掏空了家庭资产,“公司一位清洁工甚至向亲朋好友借了几十万元来投资。”

在看过投资者提供的两份合同后,金乐功能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对记者表示,上述新湖集团仅面向员工发行的信托,既有单项信托,也有集合信托,但其实都是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廖鹤凯介绍,通道业务的基本特征是:一般出于合规考虑,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发起设立,信托公司无需承担主动管理的义务,按照委托人的指令管理和分配信托财产。“信托公司只要完全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就没有额外的责任,新湖集团需要承担后续的一切责任。”廖鹤凯指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员工把资金交给工会和华信信托后,资金通过借贷或投资等形式流入新湖集团和新湖控股,实质上形成了员工和集团之间的债权关系。“我们把钱给工会,工会把钱给华信,华信再把钱给新湖,我们都是新湖的员工,就是这个关系。”

新湖集团在致工会的信函中也证实了投资人的说法。维权员工从工会处了解到,两只信托产品涉及的投资人多达1000余人。据新湖员工投资人代表介绍,在信托清算前夕,新湖集团仍在呼吁员工认购,“产品期限分别为12个月和24个月,预期收益率分别为9%/年和10%/年”,“新认购缴款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6日”。

黄伟回应:暂无救助计划

他曾超越宗庆后成为浙江首富

公开资料显示,新湖集团是浙江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成立于1994年,企业信用等级连续十年被评为AAA。

创始人黄伟上世纪90年代通过购买股票认购证进入资本市场,靠炒股、炒期货迅速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他不断踩下时代节点,相继投资房地产、进军金融业,涉足金融、矿业、科技等多个领域。他打造“新湖集团”,拥有新湖中宝(.SH)、湘财股份(.SH)两家上市公司,先后参股和控股新湖期货、湘财证券、盛京银行、中信银行、温州银行、阳光保险、新加坡亚太交易所等多家金融机构。

天眼查数据显示,黄伟目前持有新湖集团逾57%的股份,其妻子李萍持有24.71%的股份。

2009年,黄伟与妻子李萍以30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富豪榜第五位,超越王健林,超越宗庆后,成为浙江首富。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新湖集团也不得不面临一定的发展挑战。以房地产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新湖中宝近年来业绩并不稳定,2018年至2022年,除2020年净利润呈现正增长外,其余均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滑。

即便如此,在《2023胡润富豪榜》上,黄伟、李平夫妇仍以18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290位。

不过,新湖集团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已逐渐开始减弱。8月22日,上市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衢州新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已完成,衢州国资正式“入主”。

据第一财经报道,7月5日,该维权投资人致电黄伟。投资人称,黄伟平时很慈善,问能否出面给员工们一个答案。黄伟称,自己正在和省政府、金融机构谈,着急也没意义。8月15日,第一财经联系到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黄伟向记者证实,确实是因为新疆宜华矿业纠纷导致资金紧张。“我投资里面的60多亿现金、200多亿资产,6月初全部被‘抢’了。”黄伟告诉记者,目前逾期信托还没有纾困方案,要等纠纷解决。

据银石财经报道,8月9日,黄伟回应还款问题称,“矿收回来大家的钱才能还清,要不我可能就破产了。”不过,对于员工要求披露公司及黄伟资产状况的诉求,新湖集团并未做出回应。

新湖集团200多亿股份“浪费”了吗?

那么,黄伟提到的新疆亿利华矿业纠纷到底是什么呢?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24年6月,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维持天门法院认定华意隆鑫公司犯企业行贿罪的判决,免除其刑事处罚,并收回华意隆鑫公司所持有的新疆宜矿公司全部股权及权益,返还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华意隆鑫是新虎集团旗下子公司,2010年,新虎集团收购了胡某等7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华意隆鑫100%的股份,从而取得新疆益矿公司50%的股份。后因增资扩股,华意隆鑫持股比例被稀释至约41%。“上述判决对新虎集团这个善意第三人而言,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新虎集团花钱合法取得新疆益矿公司的股份,并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精心经营了14年。”新虎集团管理层称,公司已向湖北法院提起诉讼。

新湖集团称,收购新疆益矿公司时,该公司仅有探矿权,处于亏损状态。14年来,新湖集团主导该公司经营,董事长、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均由新湖派出。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下,新疆益矿公司已发展成为年采煤目标4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煤矿,位列全国前十。

天眼查显示,8月26日,新疆益矿公司发生多起变动,华谊隆鑫股权划转至宜昌市国资委,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原“新虎”高管被撤换。“我被撤换,没有任何征兆。”新疆益矿公司原董事长钟胜称,通过股东和管理层的努力,新疆益矿2017年扭亏为盈。近年来,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业绩连年上涨,近几年净利润一直稳定在20多亿元。“按照市场估值,新虎持有的股权价值约200亿元。”

材料显示,2018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监委根据上级指示,对华意隆鑫原股东胡某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立案调查,当时并未对华意隆鑫单位犯罪立案侦查。后胡某因涉嫌受贿罪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新虎称,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并未对华意隆鑫立案侦查。但2019年3月,天门市检察院以单位受贿罪,直接将华意隆鑫起诉至天门法院。

2022年10月,天门法院作出原一审判决,裁定华意隆鑫公司“构成单位行贿罪,免于刑事处罚”,“追缴被告人北京华意隆鑫商贸有限公司行贿所得及所持有的新疆宜华矿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及权益,并返还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1月,华意隆鑫不服原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3年8月,天门法院作出新判决,涉及华意隆鑫的判决与原一审判决一致。2024年6月11日,华意隆鑫签收二审刑事裁定书,判决生效。同日,天门法院立案执行刑事判决。

北京道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若涵评论道:“胡某受贿纯属个人行为,涉案股权不属于违法所得,按照公司法原则上也不可能属于违法所得。即使属于违法所得,如今的股权也早已不是2006年9月新疆益矿公司成立时的原始股权。同时,该股权所有违法所得均系2010年6月全体原始股东因受让股权所得资金而实现,即违法形式已由股权转化为金钱。人民法院即使追缴,也应当追缴原股东等人的违法所得。”

杨若涵认为,新湖集团在收购涉案股权过程中,没有犯下任何过错,支付了合理价格,并以善意方式取得了涉案股权的实际所有权,完全符合民法第311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

目前,争议仍未结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