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准了京东安联财产保险股东变更,并批准安联保险集团(SE)将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全部股份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3.33%。虽然这只是安联集团内部的战略调整,但它也让京东安联财产保险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六年前,从半夜“私聊”保险的梦想,到迅速“闪婚”组建合资财产保险公司, 与安联的快速联姻一度震惊保险圈。一个是国内流量巨头,一个是国际保险巨头,两者的碰撞能产生不少火花,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
如今,京东安联财产保险也进入了合资后的第二个五年发展阶段。强大的联盟成立的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如何发展?
根据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发布的最新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31.49亿元,净利润为6400万元,截至第二季度末,综合成本率为101.6%,其中综合费用率为30.6%,综合损失率为71%。
这两年,京东安联财产保险也越来越低调,穿插着一些股权变动和人事调整。“A Smart ”了解到,该公司目前正在进一步布局部队,以期能够在交通时代大展宏图。
部分
01
安联时报
小步走,筑互联网梦
回顾JD P&C 的过去,应该说有两段历史。首先,在 进入之前,它是 旗下的一家全资保险公司;第二个是自 2018 年 7 月以来的六年时间里, 进入并与安联组建了京东安联财产保险。
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前身是安联财产保险,而安联财产保险又是安联财产保险的广州分公司,于 2003 年在广州成立。2010年,安联保险广州分公司正式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安联的全资子公司,安联财产保险始终保持着缓慢的步伐。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安联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02亿元、4.04亿元、5.75亿元、6.56亿元、8.96亿元、8.16亿元、8.29亿元、9.13亿元,保费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下降。
纵观盈利能力,2017 年之前,安联财产保险处于亏损状态,直到 2017 年,净利润为 2300 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一家小型外资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安联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所涉及的保险类型有关,主要经营意外、旅游等相关保险产品。其中,责任险也是安联财产保险的业务内容,一度成为安联财产保险最大的保险种类。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安联财产险责任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6亿元、2.98亿元、3.4亿元、3.8亿元和3.4亿元,从承保利润来看,分别为-300.49万元、-844万元、-158.9万元、-142.8万元和565.77万元。
此外,在商业模式方面,安联财产保险是最早试水互联网保险的外资保险公司之一,尤其是在 2013 年,安联财产保险也因为推出线上“中秋月升寿险”而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此后,安联财产险的产品多次出现在各大互联网保险平台上,这是安联财产险发展互联网保险的重要尝试。
或许正是因为尝试创新发展,2015 年,德国安联集团计划与百度、高瓴资本共同成立一家名为“百安保险”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然而,这场“联姻”并没有开花结果,安联财产保险与 的“联姻”是后来上演的。
部分
02
JD + 五年
显著提高速度并在更改中寻找音量
2018 年 7 月, 创始人刘强东的一条微博在保险圈引起涟漪,与安联老板聊到深夜,让业界了解了 的打算。于是,在刘强东发布聊天消息大约半个月后,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安联财产保险增资的消息,而在此次增资中,安联财产保险引入了包括 在内的三名新股东,持股比例为30%。
事实上,早在 2018 年 3 月, 入驻安联财产险的消息就传出,当时市场上有传言称 正在谈判收购一家保险公司的股权。成功入驻安联财产保险,也算是实现了 的保险梦想,毕竟 对保险牌照的执着早在2015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此次成功收购安联财产保险 30% 的股权,成为安联财产保险的第二大股东,也是 在保险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在引入 后,安联财产保险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安联集团和 集团均透露,双方已达成长期合作,在中国建立数字保险合资企业。转型后,京东安联财产保险也开始了新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京东安联财产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2.41亿元、25.3亿元、37.65亿元、49.29亿元、52.57亿元和56.92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 入驻的第二年,京东安联就实现了保费的快速增长, 为其业务推广做出了贡献。
但是,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年份都是盈利的,盈利能力水平并不稳定。具体来说,京东安联财产保险2018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300万元、0500万元、3900万元、0300万元、-1700万元、1400万元。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股东尤其是 的支持。以 2023 年为例,从现有数据来看,京东安联财产保险今年从京东关联方获得的保费收入为 6.76 亿元。这一年,京东安联财产保险销售额排名前五的险种均为承保亏损,除了依靠股东获得的回程运费保险来实现承保利润外,均属于承保亏损。
此外,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公司也得到了 的技术支持。2019年,JD & 提出了“保险+技术+服务”的独家模式来加速数字化转型,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利用JD Cloud Cloud解决原有IT系统存在的问题,动态调整资源,控制IT成本,使用产品满足在线需求,提高理赔效率;引入 ICR 和 APR 技术,增加 AI 和机器人的应用,推出国内外旅游保险、互联网场景电子产品延险等创新产品。
借助京东集团的生态系统和数字化能力,京东安联多年来积累了互联网平台保险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商户入金保险、价格保险、迟到赔偿、180天包换不修、先期理赔等各种创新保险产品,覆盖了线上商城购买环节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环节, 帮助高效解决售后问题,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同时,京东安联还充分调动了安联集团的全球服务网络和资源,在旅游保险领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服务创新方面,2024年6月,京东安联也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了“优先救援”的概念。在发生特定紧急情况时提供担保或预付费用等服务。
两位股东的“联姻”已经过去了五年。JD 的表现是否会像股东预期的那样令人满意,还有待观察。
部分
03
新的五年征程开始
股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部队安排也在发生变化
事实上,面对保险公司,中外股东在理念和诉求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的。JD P&C 也是如此。
外资股东安联集团是一家传统的国际保险巨头,稳健性和合规性可能是重中之重。作为国内流量巨头,京东集团可能远不止于此,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流量进行再开发、再利用更为迫切。这可以从股权和人事安排的变化中看出。
从权益来看,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权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安联保险集团将其在京东安联财产保险中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这是安联集团内部的资源再整合;京东集团收购了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所持有的京东安联财产保险3%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33%,将再次提升话语权。
一般来说,董事长通常由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提名,但 JD P&C 不同。目前,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董事长是来自 的毛伟彪。2020 年下半年,毛伟标从平安人寿辞职加入 ,2021 年初,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原总经理徐春军辞职,毛伟标成为临时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总经理也处于空缺状态,安联任命梁海健填补空缺。目前,从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管理团队来看,有三人曾在 工作过,分别是常务副总经理左卫东、副总经理赵洋、董事会秘书王景志。而且,作为京东安联财产险总经理的梁海健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京东保险副总裁兼京东安联健康保险总经理梁兵则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介绍京东安联财产险未来的保险计划。
2024 年也是京东安联财产保险的特殊时间节点。今年是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新20年的起点,也是京东与安联第二个五年合作的第一年。“阿智险”明白,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正在自上而下进行人事调整,它需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在互联网保险创新中发声。
据悉,自2023年8月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恢复互联网人寿保险业务以来,未来保险产品与京东平台场景的融合势必是一大探索方向。
一周回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