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中报披露:行业压力凸显,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双降,拨备反哺受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具体来看,主要银行利润下滑的原因在于利差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手续费利润减少和资本市场疲软持续拖累非利息收入。在此背景下,拨备作用依然受关注,上半年六大银行减值准备计提合计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60亿元,降幅逾8%。此前,拨备计提力度已连续三年下降。

五大银行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去年国有银行整体营收下滑,2023年六大银行合计实现营收约3.53万亿元,较2022年的3.69万亿元减少1600多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万亿元,同比增长286亿元。其中,工行、建行营收同比下滑,但六大银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

今年一季度,六大银行中,仅有邮储银行营收同比增长,仅有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六大银行合计实现营收约1.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约683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约473亿元和66亿元。

具体来看,银行中,仅农业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保持小幅正增长,其余五大银行均出现“双降”。其中,工商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6.03%和1.89%,位居各大银行之首;其次是建设银行,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3.57%和1.8%;交通银行营收也下降超过3%,而其归母净利润则下降1.63%。

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净利息收入的下滑成为不少上市银行利润的拖累,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规模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净息差收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1.54%,与上季末持平,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由一季度末的1.47%进一步降至1.46%。

财报显示,上半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三大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6.84%、5.17%、3.09%,其余三家银行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此,多家银行提及资产负债端均面临利差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末,工、农、建、中四大行净息差同比均下降超过20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超过15个基点;相比之下,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波动较小,上半年末净息差同比分别收窄17BP和2BP。

回顾来看,一季度,受重定价等因素影响,各银行净息差下滑幅度较大,二季度降幅普遍收窄,其中,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二季度净息差环比分别上升1BP、2BP。

对于净息差拖累净利息收入,多家银行提及LPR(贷款市场参考利率)调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期限结构调整等导致存款成本刚性,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等因素。

工行在财报中表示,净利息收入下降主要受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净利息收益率和净息差同比分别下降28BP和29BP。

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428.76亿元,同比增加25.71亿元,增长1.83%。 其中,规模增加导致净利息收入增加145.47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119.76亿元。

几家大型银行在息差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息收入仍保持正增长,主要是规模增长的正贡献抵消了息差的负贡献。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息收入2908.48亿元,同比增加4.27亿元,其中规模增长导致净利息收入增加322.23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317.96亿元。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行业压力凸显,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双降,拨备反哺受关注插图

资产端收入下降明显快于负债端成本下降

去年以来,存款利率已数次下调,相关效应逐步显现。但不仅是国有银行,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中,40家净息差仍呈现下滑趋势,降幅在1BP至42BP之间。背后主要原因是资产端收入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负债端成本下降速度。

交行提到,净息差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客户贷款收益率快速下降影响。一是受LPR下调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优质项目竞争激烈影响,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而贷款重定价、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持续;二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住房需求有待提升,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建设银行也提到,受LPR利率下调、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资产端收益率低于去年同期;受降息不对称、存款降息落后于贷款和结构性变化等影响,负债端利率降幅小于资产端收益率降幅。

从资产负债端最为关键的贷款收入和存款成本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大银行(主要为境内)年化平均贷款收益率普遍同比下降超过30BP,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下降幅度超过40BP。与2023年的同比变化相比,仅农业银行上半年降幅有所改善,邮储银行降幅保持不变。其余四大银行贷款收入同比降幅均有不同程度扩大。

同期,除中国银行同比略有上升外,其余五大银行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降幅小于贷款收入降幅。其中,交通银行年化平均存款利率下降14BP,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年化平均存款利率分别下降7BP、6BP、6BP、5BP。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行业压力凸显,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双降,拨备反哺受关注插图1

从结构上看,各银行存款成本率、贷款收益率在中长期产品中下降幅度较大,企业和个人业务方面,个人贷款收益率、存款利率降幅均大于企业。相比2023年,在“手工补息”暂停的背景下,今年企业利率主要体现为同比下降,而个人利率在去年已经出现一定下降。

多家银行财报及业绩发布会透露,受今年以来LPR多次调整影响,预计短期内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是多数银行应对净息差压力的主要举措。

对于上半年净息差同比下降(2BP),较去年全年降幅(20BP)收窄18BP,交行提到,一是加大实质性贷款等相对高收益资产释放,压减票据等低收益资产规模;二是坚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分析市场利率走势,择机配置市场化资金;三是合理安排外币资产释放与负债吸收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楼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复苏缓慢,近期关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讨论再度升温。据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颖琪测算,假设通过贷转和自我调整等方式,将所有房贷利率下调至新发贷款利率水平,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调约60BP,影响银行净息差7BP、营业收入4%、净利润7%;假设贷转范围仅包括首套房贷,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调约54BP,预计影响银行净息差6BP、营业收入3%、净利润7%(年化,未考虑存款降息对冲)。

不过机构仍预期今年存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调。林颖琪认为,若负债成本同步调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对利差整体影响预计为中性。“实际上,即便存量房贷利率不调整,居民仍可能通过提前还贷、置换为经营性消费贷款等方式对银行利差构成压力。”他认为,利差能否从根本上趋稳,取决于居民能否通过减轻偿债压力改善信贷需求。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对银行影响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取向对银行基本面也至关重要。

中期收益疲软,拨备持续反馈

受理财业务收费标准降低、利润下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等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非利息收入并未明显好转,其中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去年全年同比出现明显下降,对盈利支撑进一步减弱。

上半年,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均下降10%以上,其他三家银行降幅也均超过5%。

其中,邮储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6.71%,尽管相关费用下降近50%。对此,该行表示,主要受“保银融合”政策影响,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减少。不过,该行投行手续费收入、理财手续费收入均实现逆势增长。

交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4.56%,该行解释称,主要由于受资本市场波动、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持续降费让利、相关产品费率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代理、投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上半年,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26.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9.05亿元,降幅11.20%。该行还提到,降费政策导致代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部分行业客户需求低于上年同期,导致顾问及咨询费收入同比下降。此外,受市场利率快速下降影响,资管产品内部收益率收窄,相关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在主要收入来源持续承压的情况下,银行拨备的反哺作用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去年各大银行营收下滑、利润增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拨备减量。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六大银行累计计提减值准备约40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68亿元减少约360亿元,降幅约8%。各家银行拨备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减值准备同比减少逾200亿元,同比下降16.51%。

回顾来看,2021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资产减值准备持续下降,除中国银行去年略有增加外,其余五大银行减值准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邮储银行和工商银行。

虽然拨备在逐年下降,但受近年来不良贷款改善等因素影响,各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上半年末,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率均维持在300%以上。前者较去年底下降近22个百分点,但仍以325.61%位居各大银行之首。此外,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上半年略有下降,其余四大银行拨备率均有所上升。

早在去年,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曾设立专栏,建议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其中提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考虑到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用风险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务准备和风险缓冲。让银行合理保持自身稳健经营,可以增强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当然,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会随着经济周期而波动,应理性看待,不应过度解读。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