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8 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 1000 亿元,影响几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在“公开市场国债交易业务公告”栏发布最新公告。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24年8月份公开市场国债交易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亿元。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邮储银行研究员楼飞鹏,他表示,央行此前表示将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供应量方式,逐步加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国债购售规模。8月份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供应量、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通过“买空卖多”操作,增加了相应期限国债的交易活跃度,有助于调节长期利率水平。

中邮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梁伟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告确认央行在8月份进行了国债买入卖出操作,但范围仅限于“部分”一级交易商,且操作并非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极有可能是小规模定向操作。因此,央行并未通过公开买入卖出的方式直接释放利率信号,避免对利率进行强势干预和扰乱,并不存在前期市场担心的“利率调控”。

有助于维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梁伟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买空卖多的操作模式意味着央行对利率曲线“上倾”有强烈的需求,同时也通过同时买入和卖出的操作模式减少对流动性的扰动。

8月净买入1000亿元。从流动性角度,梁伟超指出,在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注入1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客观上补充了中长期流动性。但考虑到8月MLF操作减少了1000亿元左右,当月中长期流动性补充量仍然较小,银行负债端压力仍然较大。

央行 8 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 1000 亿元,影响几何?插图

综合来看,梁伟超表示,后续国债交易操作若更多按照上述模式开展,其影响将更多侧重于间接调节收益率水平和形态、调节流动性,而非直接影响债券价格。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分析称,这是央行自7月份宣布“国债借贷合计”以来,首次开展国债买入卖出操作。

温斌认为,央行本月开展的国债交易,是对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补充,是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也是经济复苏时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属于常规货币政策的范畴,并非因货币政策空间不足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

8月份央行买空卖多国债,且为净买入。在温斌看来,一方面体现了央行调控国债收益率曲线、维持合理期限利差和国债利率长期水平的意图,避免市场过度投机和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央行净买入国债实际上向市场释放了基础货币,增加了释放流动性的手段,不仅为经济复苏保持了适宜的货币环境,也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演变,逐步稀释MLF的货币注入效应,以净买入国债取而代之。后续MLF到期规模较大(9月至12月MLF到期规模分别为5910亿、7890亿、1.45万亿、1.45万亿元),或迎来置换窗口期,也能起到稀释MLF政策利率色彩的作用。

央行 8 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 1000 亿元,影响几何?插图1

温斌表示,未来央行若在每个月末公布公开市场购销规模,或将起到一定的货币政策信号效应,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实现更好的预期管理。

温斌进一步指出,本月央行净买入国债,体现了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预示着未来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也将向市场传递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控的信号。本月央行买短买长,体现了央行对长期利率的风险控制态度。长期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下行突破的可能性较低,短期产品由于流动性好,加上非银机构的配置需求,或将更受青睐。

定位为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回顾国债交易的进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公开指出,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将逐步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他表示,央行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基础货币主要通过外汇储备被动投放;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发展和完善了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市场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国债二级市场买卖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步成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逐步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国债买卖比重。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实施。这个过程总体是渐进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体系等也需要同步研究优化。

潘功胜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将国债交易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并不意味着实行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入的,也有卖出的手法,与其他工具相结合,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央行 8 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 1000 亿元,影响几何?插图2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二季度)》对实施国债借贷操作进一步明确,提到人民银行认真研究推动具体方案实施,根据债券市场情况灵活安排配套措施。今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下降,6月下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20年来新低,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金融风险积聚。7月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实施国债借贷操作,必要时将选择在公开市场卖出,平衡债券市场供求,纠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积聚。

7月22日,继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月起,有卖出中长期债券需求的MLF参加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担保品,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券市场供求压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