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加大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支持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对新推出的量产新能源(含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车型,按类别给予每款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每年不超过1亿元。对首年满销量突破3万辆的上述新车型,按车型分级给予每款不超过1亿元的推广奖励,每家企业每年上限1亿元。鼓励相关地区给予配套奖励。”

近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贴出了《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包含上述激励政策。《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市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150万辆以上,培育1-2家年产5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汽车产业在广州经济中的比重很高,此前新能源汽车在当地汽车产业中的比重很小,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也不大。在2020年广州发布的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界限区分不清,导致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支持力度,但带来的效益可能并不大。燃油车企业想申请补贴,但因为不属于新增优质生产力度范畴,估计申请到补贴会比较困难。

与2020年相关政策相比,此次发布的《意见》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销的激励力度,文件中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提及频率也远高于2020年相关政策。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已将目光聚焦新能源汽车制造相关产业,广州此时选择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投入,推动支柱产业加速转型,体现了广州打造“智慧汽车之城”的决心。不过,广州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需要面对的竞争压力也远大于过去。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今年前7个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重点行业汽车制造业下降16.6%。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系合资车企一直是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日本三大燃油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均在广州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本土汽车产业发展长期依赖合资车企利润,新能源汽车基础薄弱。进入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期,日系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不断被自主新能源品牌蚕食,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亟待自主新能源品牌驱动。

近年来,上述三家日系车企在广州的合资企业销量和利润均出现较大下滑。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累计产量约85.95万辆,同比下降28.19%;累计销量约86.30万辆,同比下降25.79%。其中,广汽丰田销售33.60万辆,同比下降25.80%;广汽本田销售20.79万辆,同比下降28.28%。东风日产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约30.52万辆,去年同期销量约33.05万辆。

日系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的同时,广州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能力不足,包括恒大汽车、合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前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自主新能源车企广汽Aion、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广汽Aion上半年生产2000辆,同比下降35.26%;销售1000辆,同比下降39.65%。小鹏汽车上半年共交付新车52028辆,同比增长26%。

除了资金支持,还需要更长远、更全面的规划

林江认为,通过财政激励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很多省市的通行做法,对广州来说也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但仅靠这种方式向前推进,难度可能很大。

他告诉记者,目前广州市财政压力较大,通过补贴推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值得怀疑,在接受和兑现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其次,企业利用政府补贴以“涨价”的方式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未来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产量229.2万辆,继续稳居全国第一,远超第二、第三名重庆的121.4万辆和安徽的116.1万辆。其中,广东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30.4万辆,同比增长25.7%,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26.6%,客观上仍占有优势。

广州凭借产量领先,连续多年稳坐全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但今年前5个月,广州汽车产量94.73万辆,同比下降19.9%,而重庆汽车产量99.71万辆,同比增长16.1%,成为前5个月汽车产量最大的城市。有业内人士认为,重庆汽车产量“弯道超车”,与当地政府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加大汽车研发生产力度,替代市场对合资汽车的需求有关。

目前,在新能源政策利好下,财税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如何扶持产业发展,除了资金支持,广州还需要围绕品牌竞争力有更长远、更全面的规划,助力本土新能源汽车产品打开销路。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居民消费意愿有待提振,出口或面临不再享受关税豁免或被加征关税的风险。林江向记者指出,仅靠内需并不能解决广州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总体来看产能过剩,内需难以及时消化。而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能否帮助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良性竞争是重要问题。

上述《意见》提到,要引导本土合资品牌利用国内汽车产业链和国际品牌影响力,加大海外畅销车型生产布局,提高产能利用率。并鼓励整车企业根据不同地区的偏好,加快出口车型研发,对取得国外产品准入资格的车型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要想赶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广州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在连锁龙头企业销量、利润双下滑的情况下,如何顶住压力、稳住基本盘,带领行业减少对过往生产模式的路径依赖。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广汽是一家大公司,广汽产销下滑影响了广州经济。当前汽车革命很大程度上受到新能源的影响。总体来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仍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广汽如果能完成插电混动增程式、纯电动等技术路线,并搭载在量产车型上,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广州力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加大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支持插图

如今,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纷纷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包括推出多款全新插电式混动或纯电动车型、研发固态电池等多款新型动力电池、与国内科技公司合作在本土研发智能座舱或智能驾驶技术等。与此同时,以广汽Aion、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本土自主新能源品牌正在取得突破。

以广汽集团为“链上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共同构建产业集群体系。目前,广汽Aion已在省内形成120多家一级供应商和数百家上游供应链企业或项目,直接带动年产值贡献达200亿元。按照规划,广汽Aion将在2025年实现所有配套核心供应链就近覆盖,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汽车硅谷”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除了大型企业带头转型,广州还必须直面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不匹配的突出矛盾,围绕核心技术做强做补供应链,才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2022年,广州整车与零部件比仅为1:0.47,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电池材料、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车辆操作系统等零部件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尤为关键,但广州在上述领域的布局还存在不少短板。

多位汽车行业采购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确实很大程度上依赖长三角地区的零部件企业。“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我们公司的一些零部件,比如芯片、轮胎等,就优先考虑长三角地区的供应商。”一位广州汽车企业人士说。

上述《意见》提到,要构建“432”产业发展格局,在番禺、花都、黄埔、南沙建设四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在增城、白云、从化建设三个零部件产业园,推动广清、广美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强与肇庆、湛江等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

“以花都区为例,该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东风日产配套,这种极其单一的供应链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其他区域拓展更多的客户,以分散风险。”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

利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正成为广州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经验的重要抓手。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20个城市(联合体)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其中大部分是参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的城市。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广州正寻求突破点,有所作为。征求意见稿提到,要推动5G等通信网络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构建低时延、广覆盖、安全可靠的车载无线通信网络。以公共交通、出租车、共享出行等为切入点,推动新一代车载无线通信网络示范和商业应用,构建支撑“车、路、云、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环境。

对于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广州市工信局汽车行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新》,“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商业闭环。目前,我们对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盈利模式的理解还局限于保险服务和向相关交通执法部门提供数据服务,亟待与企业、社会各界共同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新的应用场景。另外,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涉及大量个人和车辆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实现数据共享,如何在立法层面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保驾护航,也将是一大挑战。”

高新兴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吴东升认为,车路云一体化亟待政府、产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在技术探索和规模应用等方面逐一解决难题,具体包括云控平台层面、网络层面、规模应用层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