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姜诚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此前已辞职并外逃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姜诚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此前已辞职并外逃插图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已步入动荡期。

8月28日晚间,据上海市纪委监委消息,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蒋成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同日下午,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涉嫌职务犯罪外逃人员蒋成军在境外被抓获并遣送回国。

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姜诚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此前已辞职并外逃插图1

▲图片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一个月前,蒋成军刚刚于7月31日从海通证券辞职,当时就有传闻称他“跑路”,目前这一消息已得到部分证实。

据财新报道,经多方了解,蒋成军已离开云南,在老挝被捕。据接近海通投行人士透露,“他应该是在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潜逃的”。

目前,姜承军被调查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海通证券本身已陷入困境。

除了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外,其位居行业前列的投行承销业务也不断遭遇负面消息,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到至少9张监管机构的罚款。

如今,随着该投行前高管遭调查,海通证券的麻烦远未结束。

某投行高管悄然逃往海外

种种迹象表明,姜承俊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月前,7月31日下午,金融圈突然开始流传有关海通证券的谣言。

有传闻称,一位副总裁从云南边境“逃跑”。还有传闻称,主管并购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蒋副总裁“入狱”。

当晚,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蒋成军的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蒋成军的辞职报告自送达海通证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姜诚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此前已辞职并外逃插图2

▲海通证券此前发布公告称,蒋承俊辞职。

辞职公告的发布并未打消外界的疑虑。

毕竟,蒋成军2000年8月入职海通证券,在投行部工作多年,一步步升职,去年6月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对于一位在海通证券工作了24年的经理来说,这份辞职公告可以说相当简洁而冷峻。

相比之下,去年12月,时任海通证券董事、董事会发展战略与ESG管理委员会委员赵永刚辞职时,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用相当篇幅对其大加赞扬,认为其“勤勉尽责、恪尽职守”,为公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蒋承俊在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或许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出事了。

据《财新》报道,蒋成军早在7月下旬就做好了相关准备。一位接近海通投行人士称,“他应该是在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出逃的,之前同事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随后一周(7月最后一周)的一次会议中他缺席,这才暴露了出来。随后两天内他就被正式立案调查。”

蒋承军执掌投行业务至今,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蒋成军自去年6月30日起担任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分管大投行业务,包括并购重组、投行等条线。半年后,蒋成军收到监管罚款。

今年1月底,上交所官网公布了对海通证券及时任保荐业务负责人蒋成军给予监管警示的决定函,相关保荐项目的两名保荐代表人也于同日受到警示。

决定书显示,上交所通过现场监管发现,海通证券在IPO保荐业务中履行职责存在明显缺陷,投行质量控制内控部门对项目重大风险识别不力,尽职调查不审慎。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海通证券主要负责人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到交易所接受监管谈话”。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综合公开资料分析,蒋承军作为首发保荐人代表共计签约10个IPO项目,海通证券作为首发主承销商共计收取承销及保荐费用6.09亿元。

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姜诚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此前已辞职并外逃插图3

▲ 江成军签约的IPO项目。图片来自第一财经。

值得一提的是,姜承军去年从海通证券获得的税前薪酬为197.7万元,已连续两年下滑,2021年其薪酬为549.7万元。

投行业务频遭“罚款”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监管愈发严格,海通证券投行业务质量屡遭外界质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对投行违规行为开出74张罚单,其中证券公司31张,海通证券开出罚单10张,是被罚券商中最多的。

海通证券2020年开始主攻科创板承销业务,不到一年时间,在投行业务方面已跃居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之后龙头地位。

2021年,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收入达到56.6亿元的峰值,随后开始下滑,同时其发起的项目被否决率也相对较高。

数据显示,2022年海通证券退出保荐项目16个,退出率为11%,位居头部券商第一。

2023年,海通证券保荐项目125个,退出率为18.4%,高于另外两大券商的退出率。

今年以来,据独角兽财经报道,截至7月中旬,海通证券共保荐了60个A股项目,但其中27个项目失败。

海通证券屡屡被罚,与其部分IPO承销项目一经受到监管便被撤回有关。

2023年,上交所曾在监管函中指出,发行上市审查期间,海通证券在向惠强新材、明峰医疗、至臻股份三个项目下达《承销业务现场督导通知》后,未实施现场督导即撤回了项目保荐工作。

今年1月,监管层点名蒋成军等两名海通证券内审质控负责人,他们所参与的IPO项目表现更是让人吃惊。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12月,杭州百子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子健”)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由于被抽查,其后不久撤回了IPO申报材料。

2022年9月,公司与海通证券签订辅导备案协议,相当于二次备案,但没想到该项目在受理阶段就遭到上交所现场督导,随后公司主动撤回备案材料。

除了此类调查后退出的案例外,海通证券保荐的项目还有上市后被发现财务造假的案例。

据监管处罚披露,2016年至2021年,上房发展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共计虚报收入47.22亿元、虚报利润6.14亿元;2021年下半年,卓金股份虚减营业成本2796.52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705.67万元。两家公司均由海通证券保荐上市。

此外,也有上市后业绩立即发生变化的公司。

比如去年2月在科创板上市的宇泰微,成立于2017年,上市前两年营收从1200多万暴涨至4亿多,每年净利润都亏1000多万,但上市第一年营收下滑,亏损扩大到1.5亿。

对于海通证券而言,似乎其并没有履行好资本市场“守门人”的角色。

业绩下滑趋势难以阻挡

投行业务正在不断透支海通证券的“口碑”,但更麻烦的是,其业务却持续下滑。

财报显示,2023年,海通证券营业收入229.53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下降84.59%。

其五大主营业务中,财富管理、投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交易及机构业务收入-29.24亿元,仅融资租赁业务收入略有增长。

2021年,海通证券净利润高达137亿元,去年年报发布后,外界一片哗然。

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因为海外业务亏损,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国际2023年亏损近73亿元,亏损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营收下滑、股票、债券投资崩盘

为了拯救海通国际,海通证券投入资金进行私有化和退市,今年1月,海通国际退市,让海通证券背上了巨大的负担。

私有化退市后,海通证券并不能立即摆脱这个负担。

海通国际仍需继续支付贷款和债务的利息,如果市场环境不彻底好转,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可能仍需继续承受损失,甚至需要继续“输血”。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海通证券业绩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44.1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2.56%。

上半年,根据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9.53%至76%。

目前看来,海通证券的跌势暂时难以停止。

已经36年历史的海通证券,经历过周期性的波动,相比于正在失去的“前三”宝座,现在更应该夺回的,或许是外界的信任。

参考:

1.《海通证券27次IPO“失败”,投行仍需练好“内功”》独角兽金融

2.《海通证券,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 | Prism》Prism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