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新规实施首月,新办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大幅下降。
据中证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本月完成备案的私募基金仅有91只,不足100只,创下私募备案以来单月新低。7月份,共有603只私募基金完成备案,环比降幅或超80%。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私募产品备案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实施初期,很多管理人、托管人对产品备案的理解存在分歧,未达到新规的要求,导致频繁收集反馈给协会,造成备案审批效率低下。
此外,受近期市场调整影响,私募基金募资遇冷,也是新产品申报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存量私募普遍保持谨慎,不敢轻易加仓。认为目前底部特征明显,但仍需政策催化。
新产品申请数量大幅下降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于8月1日正式实施。《运作指引》共42条,涵盖了私募证券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各个环节。
受新规实施影响,8月份以来私募产品注册数量大幅下降。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本月私募基金累计备案产品377只,上月累计备案产品997只,其中私募证券基金仅有91只,不足100只,创下私募备案数量新高。7月,共有603只私募基金完成备案,环比减少逾80%。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期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速度较月初明显加快,8月初仅有8只产品完成备案;8月中旬已有32只产品完成备案;8月底至今,已有51只产品完成备案。8月还剩3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备案节奏,本月个股数量最终将突破100只,但与上月相比仍是断崖式下降。
上海一家量化私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规实施初期比较正常,协会对所有私募公司一视同仁,托管人压力很大,需要全面更新合同模板,重新梳理业务流程,符合新规要求。整个行业也在适应。”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管理人、托管人对产品备案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产品合同不符合新规要求,频繁收到协会反馈,备案效率低下。目前情况正在加快,下个月起将逐步恢复正常。
据记者了解,从协会对部分产品的反馈来看,主要问题在于延期开仓日期、锁定期、流动性受限资产界定、建仓期限、投资范围过宽、授权提供估值信息等方面。
例如关于开仓日推迟问题,协会反馈:开仓日不能推迟,否则会导致一周开仓两次,请予以纠正;关于建仓期,协会反馈:操作指引的产品类型是按照“投入资产”进行计算,不应单独设置建仓期。
北京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伟权表示,近期私募基金的备案速度较慢,一方面要满足新规的各项要求,同时产品备案门槛提高到1000万元,导致很多产品无法备案;另一方面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更加谨慎,两者结合,导致了目前备案难的局面。
融资遭遇寒冬
除了适应新规导致备案量下降外,市场的持续调整或许是今年私募基金发行量和规模低迷的重要原因。
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今年1月,市场预期今年将走出结构性牛市,资金热情入市,私募新增申报规模分别为603.19亿元、553.22亿元,申报数量分别为1537只、1252只。
今年2月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私募月度规模腰斩至283.54亿元,注册基金数量也萎缩至780只;今年5月,私募注册月度规模跌破200亿元,仅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注册资本198.21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册资本仅为89.18亿元;今年7月,私募新产品注册量出现回升,月度注册资本上涨至333.63亿元。
“今年市场募资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即使经过几次路演也卖不出1000万元,现在干脆暂停发新,尽力管理好手里的钱,挺过这一轮寒冬。”深圳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浙江九星投资董事长、基金经理王曦表示,客观来看,市场仍在继续估值杀跌、行业出清,交易性基金普遍信心不足;从宏观经济看,二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速创历史新低,其中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较上季末减少3.01万亿元;居民新增中短期信贷规模有所下降;经济数据相对低迷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
私募股权:触底反弹明显,仍需政策催化
由于市场表现不佳,私募基金普遍保持谨慎,不敢轻易增持。
据私募排行榜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权益类私募持仓指数为79.46%,与上周基本持平,权益类私募目前更倾向于维持现有仓位,等待市场见底回升。
盈峰资本表示,结构性来看,受股息阻力、美联储降息、家电销售回暖等利好推动,本周高股息、贵金属、家电等板块表现良好。展望后市,考虑到国内基本面仍偏弱,我们预计短期内股市或仍需政策催化剂。
王曦认为,应避开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可观增长的红利板块,更多关注逆境逆转的行业,如游戏、房地产、新能源等;同时,港股也值得关注,近期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也相应提升,若美元指数跌破100关键点位,A股和港股市场都有望迎来资金流入。
祥聚资本表示,从市净率来看,当前A股估值底部的股票占比已经高于2018年、2022年市场底部的水平,2010年以来的市净率百分位数也已经低至1.1%,市场估值已经达到极低水平。最新统计数据(截至8月22日)显示,当前股债收益率比百分位数和股债收益率利差(FED模型)均处于99.9%的高位,极具性价比。
“总体来看,当前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市场信心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另一方面来自于政策方向的预期。在这个等待曙光的时刻,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对市场、行业、企业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处于历史底部、蕴含时代变迁的行业,当出现反弹甚至反转时,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王曦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