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明生物跌超8%,创七年新低根据
格隆汇的一份报告,8月22日,药明生物盘中下跌逾8%,至10.42港元,为2017年8月以来的最低股价,其市值继2021年7月创下148港元的历史新高后,跌至432.7亿港元。公司昨晚公布的业绩显示,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5.74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99亿元,同比下降33.9%;调整后净利润下降 21% 至 22.5 亿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 0.37 元,同比下降 32.7%。董事会已决定不支付中期股息。
据新浪财经报道,药明生物实现营收85.74亿元,同比增长1%,与2023年同期的84.92亿元持平,净利润17.80亿元,同比下降23.9%。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99亿元,同比下降33.9%。上
半年毛利率从 41.9% 下降至 39.1%,下降 2.8 个百分点,原因是受发现服务减少和新冠疫情项目取消的影响,上半年中国工厂利用率略低于去年同期。
从公司营收结构来看,pre-IND 服务有所增加,早期和后期临床试验均出现小幅下滑,主要由于新冠业务下滑。不包括 COVID 收入,后期临床和商业生产收入增长了 11%。
2. 巨人 WuXi 怎么了?
近日,药明生物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过8%,创下近七年来新低。这一市场反应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投资者纷纷询问药明生物正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巨头的未来前景如何。
首先,作为全球领先的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提供商,药明生物的股价波动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体市场情绪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这些都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下行压力。
更直接地说,疫情的演变对药明生物的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 COVID-19 疫苗和药物的全球普及,以及疫情控制措施的加强,对 COVID 相关药物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药明生物作为一家曾经深耕于新冠肺炎 (COVID-19) 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变化的影响。特别是,2024 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部分原因是 COVID-19 项目的取消和收入下降。
其次,尽管存在业绩下滑的短期挑战,但药明生物的经营业绩也出现了积极的迹象。一方面,从新项目数量来看,药明生物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了61个一体化项目,较2023年上半年的46个大幅增加。这表明,在全球融资逐步恢复的背景下,公司仍然能够保持较强的获项目能力。特别是,约一半的新签约产品来自美国,这进一步凸显了药明生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从非新冠肺炎项目收入来看,药明生物在 2024 年上半年实现了 7.7% 的同比增长。这一数据显示,在排除新冠项目的影响后,公司的核心业务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这是由于公司多年来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深入培育和多元化。
第三,药明生物的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很大。随着全球生物科技行业的融资环境逐渐改善,尤其是在 2023 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之后,投资者对生物制药公司的信心开始恢复。这对药明生物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签约的新项目有望转化为实际收入,从而推动公司的整体增长。
此外,药明生物将继续加强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公司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业务扩张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
因此,从长远来看,药明生物的发展仍有可能,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难是关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