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菱集团破产了。
马金玉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惊,“毕竟是这么大的民营企业,发展了近半个世纪。”她的公司是东菱集团的合作客户,一年前,双方在供应链领域开启了合作。
在马金宇眼中,东岭集团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张名片,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连续两年位居“陕西省民营企业50强榜单”榜首。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327.66亿元,位列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
东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黑基,2011年曾以45亿元身家成为陕西首富,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位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他担任村支书的宝鸡市陈仓镇东岭村,被誉为“西部第一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0多万元,户均资产300多万元。
李黑基和东岭集团多次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相继接管了陕西凤县锌厂、宝鸡焦化厂、略阳钢铁厂等十余家国企,让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安置数万名国企员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现在,轮到李黑吉和东菱集团等待他们的白马王子了。
千亿民营企业倒闭
高203米的东岭集团大厦是宝鸡市最高的建筑,除了众多公司入驻外,东岭集团总部也坐落于此。8月下旬,大厦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今年以来,东岭集团总部大部分办公人员已被裁员,如今大厦内空无一人。
沿东岭大厦向西行走,会经过银泰城购物中心、东岭地产高端写字楼、金融街等一系列城市建筑,构成了被誉为“西府名片”、宝鸡“浦东”的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CCBD)。
该商务区由东菱集团投资230亿元打造,全程运营,随处可见东菱集团的标识和口号,诉说着东菱集团昔日的辉煌。
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一角,右侧为东菱集团办公楼,摄影:侯瑞宁
金融街尽头右转步行约20米,到达东岭地产营销中心,这里是东岭破产重整专项工作组办公室所在地。营销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催收工作已经开始。
7月25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的(2024)陕03破产申请22号案件显示,东岭集团被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东岭集团物资公司被宝鸡同盛昌商业银行申请破产审查。
据宝鸡市人民法院7月30日公告,法院于7月18日裁定受理东菱集团破产重整案件,并于7月29日指定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为东菱集团破产管理人。债权人需于9月27日前向管理人申报债权,10月12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前,管理人正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审计、评估机构。
东岭集团物资公司破产审查案目前尚未被法院受理,一位接近东岭集团旗下某子公司高管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东岭物资公司也有可能在近期宣布破产重整。
东岭集团曾是当地人的骄傲。集团起源于1979年的一个村办集体企业——黑白铁加工店。在创始人李黑吉的带领下,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22年营收突破1200亿元,总资产突破400亿元,员工超过1.8万人,下辖成员企业100余家,连续19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东岭村村民是受益者之一。天眼查APP显示,东岭集团大股东为上海菱拓企业管理中心,持股74.675%;东岭村村民委员会持股25.2903%,酒泉钢铁集团持股0.0347%。
东岭村有800多口人,全部住在东岭地产修建的小区里,与东岭集团总部隔街相望,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都在东岭集团就业,他们每年都能享受到公司股票分红、村民福利、集体投资返利等。
“公司分红最低的时候是每人每年8000元,后来涨到1万元,最高的是2017年左右,涨到每人每年3万元。”在东岭集团工作30多年的村民方先生告诉界面新闻,“一家人一年什么都不干,就能挣10几万元。”
李黑吉喜欢做慈善事业,当地百姓也称赞他。在中关村南侧,东岭集团曾斥巨资修建了一座文化廊桥,打通了渭河以南的中关村和宝鸡石鼓源文化风景区。文化廊桥建成后,无偿捐给了当地政府。
如今,东岭集团已成为当地百姓心里的一道隐伤。
周伟在东岭集团子公司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工作了16年,他告诉界面新闻,今年8月初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现在他每天去公司主要就是打扫卫生,等待公司复工。
周伟和方先生还在为东岭集团迟迟没有付给他们的利息而烦恼。几年前,东岭冶炼公司曾向员工集资,承诺每年给员工8%的利息。但从前年开始,公司就不再付利息了。
方先生告诉界面新闻,他的两个儿子都在东菱集团上班,二儿子去年10月下岗返乡,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大儿子所在的东菱集团旗下公司虽然经营状况良好,但前景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东菱集团的合作客户早已感受到了寒冬即将来临。
一家零售企业曾是东菱集团物资公司的客户,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自2022年左右与东菱集团物资公司合作以来,对方一般采取赊销模式,目前欠其30余万元。
东岭物资公司是东岭集团重要子公司,主营铅锌、钢材贸易,年营收一度突破400亿元,占东岭集团同期总营收的近40%。
谈起李黑吉,东岭村村民和顾客都很遮遮掩掩,与李黑吉同一小区的业主称,已经半年没见过他了。
多元化扩张赶上下行周期
2017-2018年,是东菱集团的分水岭一年。
2017年,东菱集团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次年净利润突破15亿元,创历史新高。
好景不长,2019年东菱集团净利润由上年的15.9亿元下滑至7.66亿元,同比下降52%。
数据来源:东菱集团2017-2022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制图:侯瑞宁
数据来源:东菱集团2017-2022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制图:侯瑞宁
作为全国最大的钢材贸易商和锌贸易商,东岭集团的业务与房地产、基础设施行业紧密相关。
中国的钢铁需求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201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1%。
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及限产、环保政策趋严,钢材、铅锌价格上涨,2017年末国内钢材价格指数较年初上涨22.4%至121.8点,同期上海铅主力合约年均价约18300元/吨,同比上涨25%。
2020年以来,疫情、能源危机、房地产下行周期、经济疲软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东岭集团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2021年,东菱集团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净利润仅为3.89亿元,综合毛利率由高峰的3.3%下滑至1.32%。
中诚信国际发布的《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东岭集团营收主要来源为铅锌冶炼及有色金属贸易、钢材贸易,两大部分营收合计占公司总营收的90%以上,毛利率为1%;矿产及能源营收占总营收的4.7%,毛利率为5.5%;煤炭贸易、焦炭贸易、房地产开发等其他营收占总营收的1.4%,毛利率为8.11%。
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时,负债也随之增加,2021年东菱集团负债总额187.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41亿元,增加主要来自应付账款、工程款、预付货款、购房款等流动负债。
商业地产投资也占用了东菱集团大量资金。
东菱地产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宝鸡和无锡。其中,其2018年通过破产重组获得的无锡银汇中心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投资27.91亿元,开发成本逾50亿元。同期,该项目累计合约销售额11.55亿元,累计销售回款仅为11.1亿元。
中诚信国际表示,新东岭城市综合体、银辉中心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销售及回款进度较慢,未来仍需要一定的投入,公司房地产板块面临的销售及投资压力需进一步关注。
在利润不断走弱的同时,东岭集团的期货投资却不断扩大。
报告显示,2021年东菱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3亿元,主要由于本期矿粉价格波动及公司加大期货采购量,导致当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规模同比增长。
银行削减放贷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接近东岭集团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去年2月西安迈科金属国际有限公司(下称西安迈科)申请破产前重整后,银行开始收紧对相关企业的授信额度,东岭集团受到一定影响。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东菱集团累计获得银行授信126.07亿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8.61亿元,备用流动性较弱。
今年以来,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兰州银行等先后将东菱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告上法庭。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东菱集团及其子公司自有风险118项,执行金额合计达13.04亿元,主要涉及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金融借款合同等。
第二代创业者的困境
2019年,在东菱集团净利润开始下滑的情况下,李黑基儿子李雷出任东菱集团副总裁,开始着手进行“第一代企业家”与“第二代企业家”的交接工作。
从公司盈利情况来看,交接并不顺利,2019年至2021年,东菱集团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更是创下3.89亿元的新低。
一些老员工认为,李雷接手后,“公司就毁了”。在他们看来,李雷虽然是海归,学历高,但“不如他爸,还是个菜鸟”。
“企业家二代”接手后企业利润下滑,是国内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现象。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新生代A股上市民企接手后业务更加多元化,最大业务平均营收占比由接手前一年的64.4%降至接手后第三年的60.2%。从企业盈利能力来看,新生代接手后盈利能力普遍减弱,超六成公司接手后利润增速出现下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47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超过六成、即近2800万家企业可能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失。
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与组织专家苗照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第二代企业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悉公司的生产经营,在此期间,第一代企业家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交接空间。
苗照光解释,所谓交接空间,是指交接时,企业所处的赛道继续健康发展,公司管理团队运作良好。这样,创业二代就会有更多时间熟悉企业、熟悉业务,思考未来。
“所以在交接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培养企业家第二代的能力,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苗照光说。
李雷接任的时机显然不太好,下行周期加上疫情、能源危机等因素,给这位年轻掌舵人带来了极大挑战。
1987年出生的李雷,2013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东岭集团,2015年走上管理岗位,出任东岭集团投资公司总经理,2019年出任东岭集团副总裁,2021年1月出任东岭集团总裁,开始全面主持这家千亿级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
1958年出生的李黑吉如今已经60多岁了,虽然还是东菱集团的董事长,但他已经开始放手,学着做儿子背后的男人。
担任东菱集团副总裁后,在李雷的带领下,东菱集团聘请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形成了“董事会定方向、出思路、充当顾问,总裁团队抓重大问题、搞改革、促发展”的格局,确定了“十部一室”的集团组织模式,并以此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
苗照光认为,第二代创始人一开始就对公司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操之过急。他认为,在经济和行业不景气的时期,公司更应该守住基本面,而不是去拓展新业务。
其次,从接班人的角度看,第二代接手后,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公司的历史和现状,然后思考重构未来,最后组建自己的团队,开始熟悉和学习管理公司。如果操之过急,很容易引起新老之间的纠纷和分歧。
或许是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许是为了尽快证明自己,李雷在走上管理岗位不久后,就开始以产融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为切入点,对东菱进行转型升级。
在他的建议下,东菱集团在北京、上海、西安成立了三家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在投资发展方面,他引进了近10位资本行业人士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也是在李雷的带领下,东岭集团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了集交易、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现货等为一体的“钢谷电商网络”,由传统的产、销、运向大数据分析服务转变。
李黑基对此表示认同。2019年,在东岭集团成立40周年之际,李黑基提出了五年内实现总营收5000亿元的目标。他表示,东岭集团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成立财务公司、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等。2019年,东岭集团首次开始入股长安银行,持股比例为5.8298%;兰州东岭物资公司持有兰州银行0.95%的股份。
一位接近东菱集团旗下某公司高管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近年来,国家的经济政策以“脱虚向实”为方向,但该公司对此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在金融方面投入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转型方向:由虚转实
上述接近东岭集团旗下公司高管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东岭集团未来重组的方向是“脱虚向实”,即剥离金融投资、商业地产等业务板块,重点发展贸易、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能源等业务。
事实上,近两年,东菱集团已经意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在2022年5月份的一场媒体见面会上,李雷就表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有了资源,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扎实。
在他的规划中,"十四五"期间,东菱将紧紧围绕能源资源战略、再生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数字化战略,扩大产能释放规模,加大再生资源利用率,以产业链完善和延伸为突破口,布局新能源产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但目前进入新能源行业并非最佳时机,想要取得良好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宝鸡市一家央企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新能源行业看似热闹,实则坑多多。对于东菱集团来说,试错成本实在太高。
回归主业成为最后的挣扎。
去年,李黑基表示“东菱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并表示将聚焦黑色、有色两大主业,“继续做大产业化、平台化、品牌化,其他该收购的东西也要收购”。
从去年开始,马金玉的公司开始和东岭集团合作,为东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矿产资源,合作伙伴包括嘉能可等。
在马金玉看来,她所在的东岭项目团队能力很强,“合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很快做出管理调整”。
然而市场并未给东菱集团更多的突围时间。
苗照光表示,过去40年,中国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企业发展的逻辑就是追求规模、不断扩张,谁敢做谁就成功。现在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预计未来大型民营企业还会不断破产重组。
“现在市场增速大幅回落,经营者需要有高度的专注力、很强的创新思维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在各类暗礁中生存下来。”苗照光说。
(受访者马金宇、周伟为化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