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雀巢宣布董事会任命现任拉美地区(LATAM)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该任命自9月1日起生效。马克·施奈德已决定放弃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职务,并将离开公司。
据了解,他在雀巢工作长达38年,担任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长达16年,在强化雀巢战略方向和产品组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年来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他接替施奈德出任“新帅”,也意味着他接过了恢复雀巢销售增长的重担。
施耐德在雀巢任职八年期间推动了多项改革
近年来的糟糕表现可能是导致他辞职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施奈德任职期间的表现。
2016年,施奈德以“空降兵”的身份被任命为雀巢集团CEO,他也是雀巢自1922年以来第一位“外来CEO”。过去,雀巢通常从消费品部门提拔掌舵人,施奈德可谓从一开始就肩负重任,在他上任之前,雀巢正在努力改变连续6年增长放缓的现状。
马克·施奈德,图片来自网络
施奈德执掌雀巢后,开始积极推动公司变革。作为食品行业的绝对领导者,雀巢的产品销往188个国家,旗下有2000多个品牌,庞大的业务体系无疑需要梳理和调整。施奈德上任后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业务进行调整和聚焦,如将雀巢在美国糖果业务以2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费列罗;关闭欧洲高成本工厂,更加关注消费者健康和高增长业务;将雀巢在中国的水业务卖给青岛啤酒集团,出售银鹭花生奶和八宝粥业务等。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如2017年9月,雀巢以33亿元收购蓝瓶咖啡;2018年5月,雀巢星巴克正式宣布成立全球咖啡联盟,雀巢获得在世界各地为星巴克提供消费产品和咖啡馆外餐饮服务的永久权利。
雀巢集团在公告中还指出,施奈德在公司任职的八年间,积极塑造产品组合,专注于咖啡、宠物护理、营养健康产品等高增长品类,并始终与雀巢的战略保持一致。
虽然改革取得成效,但面对愈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消费环境,CEO们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业绩压力。
财报显示,雀巢2023年全年销售额为930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5%;公司全球及大中华区销售额均出现下滑。虽然去年有机增长率达7.2%,但定价贡献率达7.5%,也就是说业绩增长其实来自于产品提价。
雀巢2024年业绩表现依然不容乐观。7月25日,雀巢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总销售额下跌2.7%至450亿瑞郎。基本贸易营业利润为78亿瑞郎,下跌0.8%。
业绩数据公布后,雀巢当地时间7月25日收盘报100.01美元/股,暴跌18%。多家机构下调雀巢评级。业内普遍认为,雀巢近几年业绩不佳、股价不断下跌是施奈德离职的根本原因。
新任首席执行官是雀巢公司 38 年的老员工
将面临业绩增长“大考验”
与施奈德不同,“新帅”是雀巢的长期员工,已担任雀巢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16年。
雀巢集团在通告中指出,李嘉诚于1986年加入雀巢法国公司,此后在公司内部不断晋升,在不同业务、市场和地区担任过多个职务,责任越来越大。雀巢指出,在2008年至2014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李嘉诚成功管理了雀巢欧洲业务。随后,他接任雀巢美洲区首席执行官,加速了该地区的增长。2022年,在雀巢新的区域架构建立后,李嘉诚被任命为拉美区首席执行官,成功带领该地区度过了充满挑战的时期。
显然,这样的“老将”有很强的说服力来执掌大权,但他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据悉,在雀巢销售额下滑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公司定价能力的担忧有所增加,而雀巢第二季度的价格涨幅较上一季度已明显放缓。雀巢还将全年有机销售额增长预期从此前的“约4%”下调至“至少3%”,理由是“看到价格下跌速度快于预期”。
雀巢发言人也指出,“目前消费者情绪比较低落,公司观察到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消费者都在寻求折扣。”这也意味着,面对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全球消费者,雀巢靠涨价重振业绩的策略或难以为继,需要寻求新的增量因素。
新任首席执行官面临的增长挑战显而易见且紧迫。
采写:南都万才社记者 王静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