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二季度净亏 18 亿,雷军能否实现 30 万辆生死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阶段性的胜利。

作者 |周志宇编辑|张晓玲

自三年前雷军宣布造车以来,市场对他的质疑就层出不穷,随着今年小米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卖车亏6万元更成为热议话题。

据小米中报显示,小米汽车二季度净亏损18亿,平均每辆车亏损6万多,但其销量惊人,毛利率高达15.4%,远高于其他新造车企业,安抚了部分投资者的心。

8月22日,小米汽车股价大涨9%,重回19.1港元/股,市值一天内飙升逾390亿港元。

不过雷军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小米明年能否触及30万辆的生死线,仍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随着华为的回归,手机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雷军能否继续多线作战,也是接下来巨大的挑战。

雷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开发新车型、扩大规模、探索AI领域的实际应用等。

雷军说,造车很难,但成功必须很酷。

这位身家千亿的明星企业家,也必须更加努力,带领小米在AI时代再创高峰。

突破

小米二季度财报备受投资者关注,因为这是小米首次将汽车业务归入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披露具体数据。

其中,小米SU7显然在第二季度销量超过了2.7万台,市场也预估小米第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在62亿元的水平,与最终财报中的62.4亿元相差不大。

令投资者兴奋的是,小米汽车及创新业务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15.4%,远超市场预期的4.7%,小米汽车实现仅次于理想的毛利率,这对于造车新秀而言,实属难得。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像特斯拉这样拥有领先优势的汽车厂商,也因价格战而陷入毛利率下滑的困扰,而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却表现不俗。

小米汽车二季度净亏 18 亿,雷军能否实现 30 万辆生死线?插图

当然,小米汽车目前仍处于高投入期,扣除营销费用、厂房设备折旧、研发投入费用等税费后,小米汽车二季度调整后净亏损18亿元,简单来说就是每卖出10万元,小米汽车就亏损6.6万元。不过随着规模迈上新台阶,亏损面有望收窄。

小米汽车意外的高毛利率,来自于供应商对小米的让步以及前期的快速放量,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供应商给予了小米很大的支持,给了小米相对较好的经营状况,此外,小米SU7单品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小米过去在手机等制造业积累的管理能力,都让小米汽车收获了管理红利。

目前小米汽车月交付量已达1万辆左右,今年将力争每月交付1.5万辆甚至2万辆,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的毛利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卢伟冰在财报发布会上强调,小米汽车的毛利率肯定是在提升,二季度的订单让利了不少,以后这些成本已经减少了,再加上BOM(物料清单)成本最高时期已经过去,以及供应链和整个行业成本的降低,都为小米汽车今年三、四季度毛利率的回升创造了条件。

小米汽车业务虽然在“烧钱”,但雷军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加之手机等传统业务、AIoT业务等也逐渐走出低谷,甚至有所增长。

财报显示,小米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至889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868亿元,也是上市以来营收最高的一个季度;经调整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0.1%。

从营收指标来看,手机出货量的稳步提升、包括家电、可穿戴产品等IoT业务的增长是小米营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1%至465亿元;小米IoT业务实现营收26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平板电脑业务、智能家电业务以及可穿戴产品收入等均实现大幅增长。

事实上,小米今年6月底的现金储备已达1410亿元,较3月底的1273亿元进一步增加,在国内汽车企业中仅次于上汽集团。虽然汽车很贵,但雷军还是有能力在汽车业务上继续发力。

业绩会上,卢伟冰也坦言,手机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小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绝招,只能脚踏实地地把策略执行下去。

小米在技术突破和持续高端化发展上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不仅要产品没有短板,还要有自己的竞争特色,在存量市场中,只有吃掉别人的市场份额,才能成为自己的增长点。

卢伟冰指出,手机、IoT等业务发展良好,三、四季度仍将保持良好增长。他还透露,小米将继续主打高端手机,2025年重点关注的细分市场是万元以上市场。

短跑

把造车当成人生最后一战的雷军,第一战就胜利了。

这个开创了一系列业务,将金山、小米带入IPO市场的明星创业者,也曾有过挫折,早年创办卓越网,后因资本寒冬被迫卖给亚马逊,不到半年,就成为互联网新巨头,BAT浪潮正在袭来。

小米汽车二季度净亏 18 亿,雷军能否实现 30 万辆生死线?插图1

在推动小米上市时,雷军一直在讲“互联网+硬件”的故事,但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仍不足9.3%。

过去几年,小米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即便在8月22日拉升之后,也只达到19.1港元/股,总市值约4759.99亿港元,依然排在腾讯、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团、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之后。

造车成为了雷军翻身的关键一战,在错失PC互联网时代、继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雷军希望借助造车实现“人、车、家”的闭环,助力其在AI时代打出漂亮翻身仗。

可以看到,在今年3月12日小米SU7的发布时间曝光之后,小米的股价便迎来了明显上涨,而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在用计算器盘算着如何给小米定价。

一位外资机构分析师对华尔街表示,目前市场对小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估值主要依据市销率,还未到考虑盈利能力的时候。在增速上升的情况下,汽车业务的规模增长将是未来决定小米估值的关键。

卢伟冰在业绩会上也坦言,小米汽车下一步的重点会放在规模增长上。

只有实现持续的增长,用更大的规模压低成本,直至进入“全球前五”,雷军才能真正向市场证明自己在造车方面的成功。

这不是一场容易的战斗,短期来看,未来三年小米仍处于提升产能的阶段,无论是二期工厂的建设,还是新车型的研发,小米在造车业务上都处于高度密集的研发阶段。

卢伟冰还透露,小米目前开发的新车型整体竞争力颇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小米汽车明年将推出一款全新SUV车型,与Model Y竞争。

如果小米新款SUV车型能够继续保持SU7上市后的热度,小米全年销量可达30万台,折合成营收,全年可突破700亿元,营收结构成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业务板块。

不过,汽车业务板块实现盈利还为时过早,前期的高压投入,会让小米汽车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处于“买一辆车都赔钱”的境地,这也意味着,在汽车业务能够更加独立之前,小米依然需要通过手机、IoT等传统业务赚钱养家。

此外,小米还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近期雷军、卢伟冰等小米高管也在考察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市场。

卢伟冰表示,小米新零售将全面进军海外市场,未来人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时,会看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小米门店,这也将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最重要的载体。小米汽车也将在合适的时机进入海外市场。

届时,小米手机和IoT业务出口后,将能够与比亚迪、长城等车企一起,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事实上,正如雷军所料,小米汽车将成为全球前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长征才刚刚开始。

雷军也表示会更加努力,“接下来会努力保证我们工作顺利,让大家赚到钱。”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