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资产管理年会:刘元春谈新质生产力的六点看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刘元春资料图。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4资产管理年会”于2024年8月17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金融赋能新优质生产力 大资产管理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并致辞。本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此帐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

刘元春:六大视角看新质量生产力

刘元春说,新优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布局,金融本质上是资金链,需要把这四条链打通、匹配,金融的个性、资金的特性、风险的特性、定价模型,每一个环节都是匹配的。

他指出,首先要对新质量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布局有很好的认识,由于对新质量生产力的内涵认识不清,在金融推动新质量生产力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比如:

第一,过度强调科技金融,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乃至生产力发展缺乏系统性。刘元春强调,新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但维度有三个:就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是技术创新的革命,第二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第三是整个产业的升级。

2024 资产管理年会:刘元春谈新质生产力的六点看法插图

“即使在科技创新领域,大家都知道,新的优质生产力是从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再到产业化、商业化、新模式的一条长链条,无法简单用概念去定义,无法被替代。”

二是要注意过分强调资本市场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VC/PE多以市场化的方式搞科技创新,而忽视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研发、人力与劳动力技术等更基础的方面。

刘元春指出,大家关注资本市场,无可厚非,但大量的瓶颈问题,不是简单的利润导向就能解决的。新的优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战略导向、功能导向,而不是利润导向。现行体制机制,特别是金融体制机制,必须在功能导向、战略导向和利润导向、市场导向之间搭建桥梁。毫无疑问,资本市场就是市场,它的功能非常明确,但如果把市场导向的功能过度地赋予战略导向、功能导向,就会出现人们无法理解的现象。

因此他认为,如何形成政府财政与市场财政的协调配合、间接金融体系与直接融资体系的协调配合,同时对标新优质生产力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各自为政,出台各自有重点的战略举措,缺乏全链条、全方位的相互配套,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推动新高质量生产力发展。

2024 资产管理年会:刘元春谈新质生产力的六点看法插图1

“我们在创新、科技、产业等方面本来应该是全国一个团队,但市场的分割、利益的分割,导致了真正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四,过分强调金融赋能新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新生产力对技术、产业和组织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对金融五大领域将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刘元春说,新质量生产力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超级的,新质量生产力带来的一些未来交易模式是颠覆性的,特别是新质量生产力聚焦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体是人工智能,它的主体是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这些技术实际上具有超级的不确定性。

第五,新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很多技术和未来产业还没有完全展现出它的全貌。所以金融服务的模式和举措不能简单地延续过去的方式,金融市场还有更多尝试的机会。“目前我们看到对市场试错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但其实要真正赋能新优质生产力,必须允许更多的试错。所以政府和市场的试错都是必要的。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说。

第六,把金融和新生产力泛化,把所有措施都套用到金融上。这可能导致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得不到真正落实,从而使一些战略措施失效,从而增加金融成本,扭曲现象进一步加剧。

刘元春强调,“总书记讲的‘因地制宜’太重要了,要真正把因地制宜从政治指令转化为业务指引,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的努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