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个小时不间断的闭门审理,备受关注的科林电气(.SH)诉三高管私用公司印章案落下帷幕,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法院宣布将于近日宣判在稍后的日期。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庭审现场,鹿泉区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临时告知,此次庭审将改为不公开开庭,并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记者的旁听请求。值得一提的是经审理查明,科林电气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张成锁及三名被告高管均未到庭。
8月16日晚7点左右,双方律师走出法庭。
事实上,该公司对科林电气三名高管提起的诉讼背后,是一场争夺科林电气控制权的争夺战。如今,这场争夺战即将迎来最后的高潮——董事会选举。
经过10个小时不间断的闭门庭审,双方律师纷纷走出法庭。图片来源:牛其昌
诉讼原因暂时变更
8月16日上午9点,科林电气起诉高管李彦如(科林电气副董事长)、曲国旺(科林电气董事、总经理)、宋建玲(科林电气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案在北京开庭审理。石家庄市鹿泉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公司解约纠纷”案,该案由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法院审理。
经过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庭审,大雨过后,石家庄夜幕已经降临。北京迈威律师事务所的被告人代理律师姜勇看上去疲惫不堪。“中午没休息,没吃饭,还整天忙着做案子。”连水都没喝,坚持了十个小时。”
姜勇告诉界面新闻,本案原诉讼请求为“公司解约纠纷”,但在今天的开庭审理中,法院临时宣布诉讼请求变更为“高管对公司损害赔偿责任纠纷”。作为被告人的代理律师,其对此在法庭上提出异议,并请求法庭给予充分的质证和辩护时间,但法庭未予回应并继续开庭审理。
对于案件事由的暂时变更是否会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产生影响,姜勇表示,由于原告和法院可能都有各自的考虑,且判决书还未出炉,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解读现在。
谈及此次不公开审判,江勇表示,在自己20年的执业生涯中,如此漫长而劳累的庭审并不多见,在辩论阶段,他与原告律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庭审非常细致,所有程序都很严谨。”严格遵守,仅笔记我们就写了近60页。”
与此同时,代理科林电气的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启超对界面新闻表示,相信鹿泉区法院会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他们只需等待法院的宣判即可。 。
5月28日,科林电气就公司部分高管未经董事会许可,私自加盖公司印章一案,向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该文件加盖科林电气董事会印章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股份转让的要点》无效,并判令李艳茹、曲国旺、宋建玲赔偿科林电气经济损失200万元,后改为2000万元。对此,界面新闻此前报道过《科林电气控制权之争愈演愈烈:三名高管“造反”被公司起诉索赔2000万元,董事会席位之争愈演愈烈。”
对于涉案盖章文件,江勇律师分析称,“董事会决议”应具有决策内容,具有执行力,但涉案文件内容只是对海信网能够执行公司章程这一事实的客观描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以协议方式收购科林股份,属于解释性文件,不包含决策内容,无需事后签署或执行,因此该文件性质不属于《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决议”,不属于人民法院审理公司决议效力纠纷案件的审查范围。
另外,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机构和会议组织,不是民事法律主体,其采取的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有效”与“无效”的问题,不具有民事法律效力。上述行为并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审查范围,而是属于公司自治范围,应当由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按照规定予以处理。
上市公司起诉自家高管的事件也引发监管关注。
8月5日,上交所就上述媒体报道迅速向科林电气发出监管工作函,涉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对此,界面新闻致电科林电气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诉讼的具体情况,监管函只是交易所向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发出的。管理层表示,公司无需做出进一步回应。另外,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也许只有高管们才真正担心”
8月15日,界面新闻记者走访石家庄红旗街科林电气厂区发现,公司生产秩序井然。多位科林电气员工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公司高层的动荡,但生产和目前运营未受到影响。
科林电气一位电气工程师告诉界面新闻,他在5月份海信发起要约收购时就开始关注该公司的控制权之争。“目前,公司生产仍与往常一样,没有受到影响。”不管怎样,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感觉谁来管无所谓,就算石家庄地方国资接手,公司员工的地位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一些科林电气的员工也表示,控制权之争跟他们关系不大,真正担心的或许是高层管理人员。
对于此次诉讼相关事宜以及宋建玲的回应,界面新闻记者多次通过电话、短信尝试联系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但尚未获得回应。
科林电气正门。摄影:牛其昌
张承锁连续出手
事实上,科林电气三名高管被自己公司起诉的背后,是一场争夺科林电气控制权的争夺战。
今年3月18日,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李彦如、董事、总经理曲国旺拟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总股本3.19%转让给海信网络能源,其余股份委托其持有的占总股本的9.57%的股份由海信网络能源行使。
与此同时,海信网络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科林电气,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目的十分明显,自此,科林电气控制权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
公开资料显示,科林电气总部位于河北石家庄,深耕输配电设备领域二十余年,主营业务包括配电设备、智慧能源、电力工程服务等,产品包括智能电网变电站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新能源等业务,其中海信网络能源控股股东为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0%。
张承锁称,李彦如、曲国旺两位创始股东投奔海信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海信集团的行为犹如“野蛮人偷袭”。张承锁坦言,海信与李彦如、曲国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业务协同。他表示,自己有信心打赢这场控制权保卫战。
张承锁显然不想轻易放弃自己创办的公司,面对海信集团的“偷袭”,始终处于抵抗状态。通过增持、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等行动其中,张承锁与邱仕勇等3名高管曾合计持有科林电气约17.46%的股份。
上述接近海信集团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包括海信集团董事长贾绍谦在内的高层曾专程来到石家庄,安排工作行程看望张承锁,但张承锁始终拒绝交流。
为一举夺得科林电气控制权,海信威能于今年5月13日发起要约收购,拟以每股33元的高价收购科林电气20%的股份,溢价近较科林电气前一天的收盘价上涨15%。
6月3日,张承锁又出手,联合当时第二大股东石家庄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石家庄市国资投”),组成联合体,数名高管,持股29.51%,誓言要合力彻底堵住“海信集团”的入局。基于此,科林电器的实际控制人也由张承锁变更为石家庄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团体。
但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中小股东还是投票给了海信。
7月2日,科林电气披露,截至7月2日,海信网络能源要约收购清算过户手续已完成,其共计持有科林电气952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94%。本公司现有股东持股 44.51%,占公司总股本的 90.4%。
海信网络能源称,在现有的股权结构下,海信可以确保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通过选举产生,因此海信网络能源取得科林电气实际控制权,成为控股股东将毫无悬念。为上市公司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董秘、在科林电气任职24年的宋建玲也参与了海信网络能源的要约收购,最终交割股份13.17万股,不超过其持股比例的25%。科林电气董事长宋建玲作为受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成锁信任多年的高管,在这次恶意收购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但眼看大势已去,张承锁和石家庄国投也并不想轻易放手。
海信网络能源向界面新闻透露,自7月3日起,公司就董事会换届选举等事宜通过电话、微信、书面信函、当面等方式与科林电气大股东进行沟通,但尚未收到理解与回应,有关方面一直坚持认为董事提名计划不合理,与股权和投票权严重不成比例。
为进一步谋求控制权,海信网络正式请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启动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程序,并提名7名董事候选人(后减为5名) )及两名监事候选人。与之相对应,石家庄国投及其一致行动人也提名了5名董事候选人。
需要注意的是,66岁的张承锁并不在董事提名范围之内,取而代之的是两名具有石家庄国投背景的候选人和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勇。
由于董事会提名的候选人总数超过7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仍需由董事会提交科林电气股东大会以累积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最终产生4名非独立董事另选举3名非独立董事。
答案将在两周后的8月30日揭晓。除了双方持股比例的竞争,中小股东的投票也很重要。中小股东是否会站出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当时海信那边。
据界面新闻业内人士分析,此时正值科林电气股东大会投票前的敏感时期,此次诉讼不仅意味着董事长张承锁与三名高管关系的彻底决裂,张承锁一方还打算利用以此向公众和员工展现海信“野蛮人”的形象,从而为公司接下来的董事会选举获得更多的筹码。
“海信集团”能否顺利接手?
对于海信这样一家家电龙头企业来说,为何会选择科林电器呢?
海信官网显示,2023年,海信集团全年营收2017亿元,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1%。旗下上市公司中,海信视觉(.SH) )营业收入536.16亿元,净利润20.96亿元;海信家电(.SZ)营业收入856.00亿元,净利润28.37亿元。
从海信集团来看,两大家电上市公司贡献了整个集团近70%的营收,可以说是绝对的依赖。
然而家电市场风云变幻,根据洛图科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电视市场品牌电视总出货量为1639万台,同比下降2023年起将下降4.2%,创十年新低。
在此背景下,家电巨头海信亟待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
从科林电气的业绩表现不难发现,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着近30%的稳步增长。而且自2013年披露以来,科林电气每年的营收都保持着正增长。2023年,营收突破39亿元,2.99亿元的净利润也创下了公司历史新高。
自2013年披露以来,科林电气每年营收均保持正增长。来源:通化顺
海信瞄准了科林电气,并迅速采取了行动。
一位接近海信集团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从海信集团看中科林电气,到公司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买下科林电气,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公告显示,3月11日至3月15日,海信网络以2.28亿元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方式购入科林电气1127.98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97%。仅用20天左右时间,便取得科林电气13.95%的股权,成为当时最大单一股东,同时持有公司23.52%的投票权。
海信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是基于集团产业发展战略。
海信网络能源总经理史文博此前对媒体表示,海信布局新电网、新能源是一个长远的重大决策,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信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在市场上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海信的储能产品、海信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技术等也在行业内形成了竞争优势。这些硬实力核心技术将助力科林电气在全球万亿级新能源市场中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偷袭”海信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李彦儒和曲国旺今年分别已年届70岁和55岁,与张承锁一样,都是参与科林电器创立的元老。在2000年。
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二人分别从公司获得税前薪酬12万元、89.82万元。在一家营收超39亿元的上市公司中,两位老将的薪酬并不显眼相比较而言,海信给出的价格显然对两家更有吸引力。
而且自2022年4月起,张承锁、李彦儒、曲国旺等人的一致行动关系已经到期,也为海信的“偷袭”创造了条件。公告显示,李彦儒、曲国旺分别转让365.69万股和358.75万股以每股25.5元的价格分别向海信网络能源转让2000万股股份,以此计算,两家分别获得高达9325.15万元、9148.13万元的转让款。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0年科林电器成立以来,张承锁与前述高管无论在管理上还是股权上均无明显分歧,正是海信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据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张承锁原本打算将科林电器的控制权转让给石家庄国投,但没想到李彦如、曲国旺却带头将股份卖给了海信,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界面新闻注意到,石家庄国投与张成锁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
2023年7月,张承锁一行到访石家庄国资旗下石家庄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个月后,石家庄国投宣布增加投资入股科林电气,2023年三季报显示,石家庄国投成为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95%。
据科林电气员工透露,早在去年公司内部就已传出公司可能被地方国资收购的消息。
如今,随着“野蛮人”的入侵,同样志在夺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石家庄国投处境有些尴尬。不过,在董事会换届、海信网络正式接手之前科林电气,一切还存在不确定性。
谈及科林电器未来发展,施文博强调,科林上市公司的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地、管理机构等不会搬离石家庄,海信计划与科林电器充分协商沟通,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对未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意见,依法依规行使股东权利,改组上市公司董事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并立即使上市公司能够进入稳定、规范的公司治理状态。
张承锁去年出席“石家庄市企业家节庆祝大会”(前排左二)。来源:科林电气官网
在科林电气官网上,张承锁出席去年9月28日“石家庄企业家日庆祝大会”的消息依然备受关注。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