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难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果讴歌中国经济美好未来。”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势头”、“坚定不移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坚定信心、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一片铜箔能薄到什么程度?在江西鹰潭,新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铜箔厚度仅为3.5微米。“铜箔越薄,利润越大,我们的信心也越强。”该公司董事长陈晓东说,以前他们是做铜线粗加工,现在做锂电池用铜箔,一吨产品利润从原来的百多元提高到近万元。
一条通道能有多忙?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把深圳、中山带入了“半小时生活圈”,开通首月车流量超300万辆。货车司机姚振业感慨:“平均每单行驶里程减少15公里,每趟节省半小时,每天能接到的订单也更多了。”
…………
小场面汇聚成大场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持续恢复性好转,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
展望年中全年,中国经济巨轮将如何乘风破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稳后破”的科学方法论,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南。
走进陕西西安高新区,你会感受到稳定、动力和活力。
近日,投资3000余万元的特变电工西科公司数字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50%,运行能耗降低40%,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
20多公里外,天绘航天自主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侨龙一号”成功启动点火试验。这款发动机集成多项关键技术,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大大提高了火箭的运载效率。
科技向高处走,产业向创新迈进。上半年,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
从一个方面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
深入分析《半年报》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势头更加明显,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体增速2.7个百分点。
多款冰镇饮品、鲜切水果,一键下单,最快6分钟“飞”到消费者手中,美团在深圳莲花山的无人机配送路线忙碌而有序。
“上半年我们在全国新增10条航线,配送近8万单,覆盖写字楼、社区、园区等多个场景。下一步将完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拓展新业务、新场景。”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燕说。
全国工业生产稳中向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永州号”盾构机成功组装完成,全球首座超大型单体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第五代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绿能鹰”号成功交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平稳较快,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势取得新进展。
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拉动总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油罐车、泵车、挖掘机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施工现场忙碌不已。
“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370亿元,土石方开挖逾2亿立方米。”平陆运河集团工程部部长何军辉说,下半年该项目计划完成投资逾110亿元,完成6所学校建设和年度土地复垦工程。
目前,去年增发国债的1.5万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今年首批两批“两重”(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已全部下达。全球在建最长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全球首座风捞一体化浮式平台正式投入运营,黄河古县水利枢纽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神州大地上,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上半年,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拉动总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体现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明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任荣荣说。
发展活力更加增强——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6%,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
7月29日晚,1600多辆国产轿车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登船启程奔赴欧洲。上半年,宁波港出口汽车12万多辆,出口额近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和33.2%。
物资来来往往,生产高效繁忙。上半年,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269.9亿吨,同比增长4.1%;全社会用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一系列实物量指标显示,中国经济热度正在稳步提升。
纵向看《半年报》,横向比较,更能清晰地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
纵向看,我国GDP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虽然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从增速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规模超过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和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0万亿元,这个增速还是非常可观的。
横向看,我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二季度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保持领先。
通过“半年报”,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所增强。7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比今年4月份的预测高出0.4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优质新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所服务业办公室主任洪群连说。
质量有效提升,数量合理增加,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见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经济工作复杂多面,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不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要切实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以扩大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落到实处,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积极落实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金融支持为企业创新增添信心。“信贷资金就像‘及时雨’,让我们在科技上狠下功夫。”沈阳盛恒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王伟盘点了今年公司从邮储银行沈阳分行获得的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200万元,小企业抵押贷款1400万元,公司将把贷款投入到新产品研发、扩大产能等方面。”
政策助力消费需求释放。得益于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利好,重庆居民高思忠近日将旧车换成了一辆蓝电E5新能源汽车。“新车指导价11.3万元,享受各种优惠后,只需付9万多元,很划算。”
围绕扩内需、提振信心、惠民生、防风险,推出一批针对性强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退税制度不断完善,减负政策让更多企业轻松上阵;截至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约2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城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七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带动上半年设备工具投资同比增长17.3%。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优质新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让我们在降本增效上更有信心了。”山东德州利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成东说,过去,公司主营干燥设备运维成本高、效率低。“今年3月,公司应用了设备远程运维服务管理平台,售后响应时间缩短了35%,运维成本降低了17%。”
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工信部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北京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抢占6G、量子等新领域、新赛道;辽宁着力做大做强航空装备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比全部投资快6.7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
——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颁布实施,为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公平竞争增添法制保障;《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更好做强耐心资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将有效化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晨曦说。
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外商投资24条”配套措施相继实施、《促进和规范跨境数据流动条例》相继出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4.2%,吸收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处于近10年来的高位。
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下一步,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的宏观政策将陆续出台并见效,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玉贤说。
只要坚定信心、努力奋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实现年度发展目标。
观察中国经济,不仅要看短期的“形”,更要看长期的“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是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克服。”
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够不断破解发展转型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从形势看,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增多。
在广东佛山高明区,澳斯玛数控机床南方总部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公司负责人刘建国说,2022年将投资10亿元建设工厂,今年还将投资15亿元升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产线。“预计投产后第一年营业收入就能达到5亿元左右。”
不断扩大投资,基于企业对市场的信心。
一组宏观数据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前景良好。
利润状况不断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比1—5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呈现持续稳定回升态势。
预期向好。7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持乐观态度,我国总体经济总量继续扩大。
——从形势看,市场规模大、行业韧性强、政策空间充足,将催生出强劲发展动力。
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基本面,中国凭借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有足够信心抵御风险、战胜挑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我国居民吃、穿、住、行、精神文化等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入空间还很大。随着‘两新’工作持续推进、‘两重’项目加速下达,内需潜力还将不断释放。”洪群连说。
“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应性,把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和完备配套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结合起来,将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说。
“我们认为中国仍有相当大的政策空间。”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尽管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提振经济,其中一些措施已开始产生积极效果。
——从形势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奋力拼搏,凝聚起强大发展合力。
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以人民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安排约3000亿元超长期专项国债,加大对大型设备更新、消费品替换等支持力度。商务部将修改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进入“下半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提质增力。
各地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北京深化服务业开放,深圳实施“无申请、无优惠”改革,合肥在经营体制、空域规划等方面取消市场准入障碍。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记者赵永平、刘志强、韩鑫、王云山)
人民日报(2024年8月18日01版)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