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 2.3%,银行在成本与利润间权衡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跟你的客户经理联系一下,三年期存款利率可以提高到2.3%。”8月14日,某全国性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7月25日,国有银行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掀起新一轮存款“降息潮”,不过,在挂牌存款利率下调的同时,部分银行实际利率却出现明显上涨,此外,部分中小银行甚至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

记者注意到,上述手机APP上显示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75%,但实际执行利率最高可达55个基点。

“银行本质上是在成本控制和利润维持之间寻找平衡。”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艾雅文对《华夏时报》表示,银行在遵循监管指引的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实际执行利率时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客户留存、规模经济等。

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增强竞争力

7月25日,国有银行年内首次调整存款利率,下调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各20个基点。

此时,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有限,相较之下,2023年9月1日、12月22日,国有银行分别下调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其中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利率调整幅度有限,可能是为了避免存款大幅流失,一定程度上也和此前暂停“手动贴息”对银行存款的影响有关。

除了挂牌利率下调幅度有限外,多家银行实际降息幅度更小。《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上述全国性银行下调挂牌利率之前,北京地区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为2.4%。本轮调整后,同期存款利率降至2.3%,降幅达10个基点。

这一现象并非个别现象,不少银行大幅上调特定客户群体存款利率,导致实际存款利率降幅小于挂牌利率降幅。

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客户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多可能上调60个基点至2.35%。

同时,该账户经理表示,这款存款产品主要针对特定​​用户,吸引新资金转入,“额度很少,需要提前找账户经理预约才能购买。”

此外,深圳某国有银行三年期活期利率也比挂牌利率高出65个基点,该行客户经理称,最低存款额为5万元,且只针对深圳客户。

艾亚文称,该行针对特定人群或者特定存款方式设定优惠存款利率,是其存款策略的一部分,通过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吸引和留住优质客户资源,吸引那些对利率敏感的储户,特别是那些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或企业。

此外,部分中小银行仍在通过直接上调存款利率吸引储户,如山西交城农商银行发布公告,自2024年7月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1.95%上调为2%,打出的口号是“放心存款,利率高,服务好”。

山西中阳农商银行也发布公告称,“上调存款利率,让您的财富持续增值。”自7月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2%。

此外,艾亚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后,资金从传统银行存款转向其他金融产品,如理财产品、债券市场等,银行业也希望维持存款的吸引力,降低存款利率,投资银行时应更加谨慎,避免引发更大的“脱媒”效应。

一些银行可能面临减少负债的压力

近两年,居民“超额储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促进“过剩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同时也为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大型银行自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起五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0个基点,由2.75%降至1.75%。

与此同时,今年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以手工贴息方式吸收高利率存款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呼吁停止“手工贴息”。

三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 2.3%,银行在成本与利润间权衡插图

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持续面临收缩负债的压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存款利率下调或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转移。

温斌分析,2023年存款利率数次下调,提升了理财相对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暂停“手工补息”等监管调整,将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再次掀起买入长期国债的浪潮。截至8月14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20%和2.38%。一般来说,长期国债收益率越低,债券收益率就越高。今年5月中旬,央行直属媒体《金融时报》刊文称,“基于近几年市场的正常运转,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有机构在研报中分析,4月份银行资产负债表缩表3.5万亿元,主要由于存款利率下行后存款损失所致;资产端,由于非银部门流动性充裕,银行减少对非银机构的拆借,部分套利贷款也进行了偿还。

前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活期存款通过“人工补息”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这些行为规范之后,企业活期存款减少,有的逐渐转为理财,这方面的影响还会不断显现,导致M1近几个月持续下降。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禁止“手工付息”,还是规范企业“低贷高存”的空头套利,都是监管部门对当前金融机构、企业业务模式和思维惯性的纠正,纠正部分金融机构盲目扩张、不正当竞争行为,也能督促企业更加聚焦核心业务。

但同时,业内分析人士也警告称,“如果银行存款流失过快,也可能导致流动性压力加大。”

中金公司货币金融研究报告指出,银行存款流失也可能导致流动性压力上升,通过利率较高的同业存单融资可能部分抵消存款利率下降的影响。此外,存款流失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大,信贷拨备风险偏好也可能收紧。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有消息称8月底存款利率可能再度下调。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提高银行盈利水平,为下调贷款利率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对居民储蓄行为带来变化。

但总体来看,正如中金公司货币金融研究报告所言,从过去两年的经验看,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不仅取决于信贷供给,也取决于信贷需求,通过房地产、产业政策等改善企业及投资回报预期,是信贷需求回升的关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